第518章 新世紀的陸軍主力(日萬,祝兄弟們新年快樂!)
林慶松的報告,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他本人的表現上,都堪稱提氣。
雖然長期以來,陸軍都是解放軍各個軍兵種之中的老大哥,但必須承認,長期以來,地面武器的研發和裝備,反而是脫節和落後最多的。
69式坦克並未裝備,79、80/88式坦克也只裝備了極少的幾個批次。
所以,直到如今的90年代末,華夏陸軍的絕對主力都還是相當於t54a(1953年)技術狀態的59式坦克。
甚至在某些地方還簡配過。
雖說新時期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中,海空軍的戲份在不斷提高,但華夏作為一個國土面積廣袤、周遭國際環境複雜的大陸國家,陸軍裝備總歸還是不能棄療。
眼前幕布上投影出的型號,就是面向21世紀研發的第三代主戰坦克。
到眼下的1998年,這個項目已經進行了超過15年。
從一開始幾乎完全是t72復刻版,到後來全面推倒重來轉向西方設計習慣,再後來逐漸迴歸到自己的設計思路,又發現一開始的指標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因此將項目分成兩步走……
大家當然都想一步到位地造出一輛符合軍隊要求的坦克,但現實就是如此。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9910工程的硬性時間節點無法更改。
國慶閱兵,海軍的主戰艦艇無法旱地行舟,自然不可能出現。
空軍雖然能夠低空編隊通場,但考慮到安全問題,也不能飛的太低。
而且效果也受到天氣影響很大。
因此,裝備方隊中首先亮相的、最重要的當家角色,只能是坦克。
然而,三代坦克的研發進度卻並不樂觀。
為此他們甚至一度認真考慮過,用原型車甚至驗證車上閱兵的可能性……
而底盤,則一直是整個系統裡面最為薄弱的一環。
原型車和第一階段量產型號,預計只能承載50噸以下的總重,並且越野速度還受到巨大限制。
未來的第二階段型號更是遙遙無期。
這對於以機動性為第二生命的裝甲單位來說,無異於阿喀琉斯之踵。
而林慶松報告中的這項成果,則意味著,華夏裝甲兵,從此獲得了一雙強力且可靠的“腳底板”。
甚至於,還可以應用於其他裝備的底盤研製。
畢竟,坦克基本上已經是地面裝備重量和衝擊力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