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人家來領獎,你是來進貨?
在把現場的懸念和氣氛拉滿之後,主持人總算揮動手臂,示意後面的工作人員切換投影內容。
“榮獲199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的是,燃氣渦輪研究院,航空發動機大型高空模擬試車臺!”
“第一完成人,劉振響!”
在聽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剎那,已經六十多歲的劉振響整個人精神一振,如同一個孩子般向前揮動了一下拳頭,緊接著站起身,向現場故障的人群致意。
不過,他接下來卻沒有第一時間走出去領獎,而是和坐在他旁邊,剛剛把獎盃和獎狀收好的常浩南握了握手,又拍了拍後者的肩膀。
這下子,更是坐實常浩南在圈子裡的人脈地位了。
剛剛他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就說了,自己的導師是杜義山院士。
而現在,又顯然是一副和劉振響院士關係匪淺的樣子……
這能惹得起?
哪怕之前還稍微殘留著些許想法的人,現在也都把想法給忘了。
特等獎一樣是發一個獎盃和一個獎狀,只不過獎狀的體積比一二等獎明顯更大,劉振響抱在胸前,甚至能稍稍擋住下巴。
但是擋不住他的笑臉。
對於已經評上院士的劉振響來說,這個獎從功利上講,其實已經沒有太多“用處”。
但卻是對他、對624所、對整個高空臺項目團隊的認可。
為了高空臺,劉振響鑽進山溝埋頭苦幹十餘年,其核心訴求自然不可能是沽名釣譽。
但當一個與付出相匹配的榮譽落在身上時,要說不激動,那絕對是假的。
當他向臺下舉起獎盃的時候,舞臺前的射燈無意中映照出了眼角閃爍的淚光……
會務並沒有給劉振響的獲獎感言設置時間限制。
所以他說的時間很長、內容很多。
從80年代開始鑽山溝,到八九十年代之交的軍工勒緊褲腰帶,到黎明來臨時的第一縷曙光,再到高空臺投入使用之後的成果。
儘管已經隱去了不少不方便公開的內容,但劉振響的發言,還是成為了80年代以來軍工人,乃至所有華夏科研人的命運縮影。
講到最後,不僅是他,就連下面不少人都流了淚。
劉振響還特別提到了常浩南。
當然,他並沒有說明後者與全新國軍標之間的關係,只是對他在高空臺應用中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修改國軍標一事涉及到華夏航空產業發展主導權的鬥爭,其中牽扯實在太廣,因此國防科工委對外的說法一直是由劉振響牽頭,並未把常浩南過早暴露出來。
……
一般來說,科學技術進步獎是授予數量最多的,因此也是三大獎(國際合作獎不在一起發)中受關注度最高的。
因此,劉振響的領獎,基本上應該算是整個儀式的最高潮。
後面的技術發明獎和自然科學獎,一般來說很快就能發完。
包括常浩南會前見到的那些認識人,大多數領到的也都是科技進步獎。
對於常浩南來說,能拿一個一等獎回去,也算是心滿意足了。
畢竟他手裡的兩張王炸,渦扇10和重型模鍛壓機,都還沒出結果呢。
後面還有的是機會拿。
所以,在劉振響領完獎之後,他的心情也算是徹底放鬆下來。
又因為這一整天都沒怎麼好好休息,甚至很快有些昏昏欲睡起來。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他的預估。
就在常浩南努力跟瞌睡蟲作鬥爭的時候,突然之間再次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199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