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42章 這個問題,有四種解法(4K大章)

 震驚歸震驚,常浩南還是很快意識到,能在這種相當重要的人事任命上徵求自己的意見,那絕對是組織對自己的高度信任。

 雖然丁高恆嘴上說的是他準備讓蘭新志去管裝備工業司,部委機關的二級局領導一般情況下也並不屬於中管序列。

 但這畢竟不是一次普通的崗位調動,而是在一輪大規模機構調整中催生的新部門領導崗位人選。

 而且這個新部門還是多方針鋒相對的焦點。

 絕對不是科工委主任一個人隨隨便便就能拍板的。

 包括來直球詢問自己對候選人的看法,恐怕也不是,或者至少不只是丁高恆的意思。

 “好,我會在大會之前把結果拿出來。”

 常浩南正色回答道。

 把這件涉及到組織任命的事情確定下來之後,丁高恆的神情也放鬆下來不少。

 實際上,在裝備工業司的領導人選一事上向常浩南征求意見,確實不完全是他本人的意思。

 但上級對此的指示也比較模糊,只是提到“在關鍵崗位任命中注意徵求部分核心技術人員的意見”。

 並沒有直接出現常浩南的名字。

 所以剛才丁高恆在開口之前才一度有些糾結。

 畢竟,機構調整改革這個事,確實有那麼點如履薄冰的意思。

 現在話說出來,反倒沒那麼多顧慮了。

 當然,另一方面,常浩南多方面的可靠和不符合年齡的成熟是這兩年來被他自己多次證明過的。

 尤其是通過波音-麥道併購一案,幾乎盤活了整個華夏的民用航空工業。

 不客氣地說,他在最近兩年時間裡對航空產業的推動,已經超過了過去反反覆覆的二十年。

 堪稱高瞻遠矚。

 那麼,也有道理相信,同樣一個人,在機械工業領域,哪怕不能創造同樣的奇蹟,但至少也不會過於糟糕。

 這也是丁高恆最終下決心開口的重要原因。

 當然,那些想要阻撓華夏工業發展的勢力也不可能就此善罷甘休。

 航空和機械製造,畢竟是兩個有關但平行的產業。

 老是把過去的成績拿出來當籌碼,顯得有些說服力不足。

 最好是能整出點什麼新的活。

 “小常啊,你跟我交個底。”

 丁高恆重新恢復了放鬆的坐姿,不過卻並沒有轉移到其它話題上面:

 “這個模鍛壓機,你的計劃是什麼時候完工投產?”

 “我需要根據你的時間表,確定這兩年往裝備工業司分配多少資源。”

 雖說科工委手裡的職權比以前多了太多,但是權責統一,也多了很多要花錢,甚至花大錢的地方。

 就比如那個已經確定在廬州的航空產業園,就佔掉了今年的不少經費份額。

 而製造業又是典型的高投資、長週期產業,不可能在一兩年內就看見回頭錢。

 所以資金這方面,不說緊張,至少也沒到財大氣粗的程度。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常浩南略加思索,還是決定交底。

 畢竟,這也影響到模鍛壓機在進入生產過程之後,他能夠獲得的資源數量。

 “如果資源充足的話,我們第一優先級的計劃是力爭設備在99年10月之前投入生產,也算是給國慶50週年獻禮。”

 國慶獻禮這東西,實話說,既有形式主義的一面,也有提振士氣的一面。

 不過放在1999年這個黎明前的黑暗階段來說,顯然還是更傾向於後者一些。

 這個年代的華夏,實在是太需要信心了。

 上一世,99年國慶閱兵的時候,不僅把剛剛打完試射還沒定型的導彈給拉出來撐場面,甚至還把進口的s300防空導彈硬安了個紅旗15的名字,假裝已經像十一號工程那樣拿到了生產線。

 一度還真起到了以假亂真的效果。

 以至於直到二十多年後仍然流傳著相關的都市傳說。

 這種大背景下,重型模鍛壓機這種全世界都沒幾臺的大國重器要是真能投產,那絕對要被當成一等一的模範效應。

 順便帶來的經濟效益就更不用提了。

 丁高恆剛剛拿起保溫杯的手抖了一下。

 饒是他此前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也完全沒想到過常浩南定下的時間節點竟然是在新世紀以前。

 勉強壓下心中震驚,保持了表面上雲淡風輕的丁高恆放棄了喝水,把杯子放回桌上,又不動聲色地擦了擦剛剛灑到襯衫上的水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