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610章 殲10A與殲10E

 ……

 思緒翻湧之間,中巴車總算開到了停機坪的另外一邊。

 眾人陸續下車。

 那兩架殲10的原型機就停在這裡。

 其中一架的表面裹著經典的迷彩防雨布。

 另外一架標著1003,應該就是才下線不久的03號原型機。

 “我們根據01號機試飛過程中得到的數據,在製造過程中對03號機進行了一些技術調整,畢竟按照咱們的規劃,這個型號未來也是要走完整個定型流程。”

 常浩南走到飛機近處看了一下,果然發現進氣道上面的那六根加強筋已經調整過樣式,變成了原本量產型號上面的樣子。

 除了補強以外,還能對流經這塊的空氣起到些許整流作用。

 至於其它肉眼可見的變化倒是不多,只有起落架艙門之類的一些細節。

 主要應該還是在飛行控制系統上面。

 “另外,在試飛過程中,我們發現在超聲速工況下,由於機頭對來流的預壓縮作用,機腹緊貼機體的部分會形成弓形激波,引發不同位置的壓力梯度發生變化,附面層分離傾向加強。”

 宋聞聰站在進氣道口邊上,伸手在上隔板的位置比劃了一下:

 “這個情況,殲7f的下頜進氣道因為位置靠前,所以是不存在的。”

 “目前無論是二元可調進氣道,還是皮托管進氣道,都是把進氣道設計在距離機腹有一段距離的位置上,所以能避開這個激波位置。”

 “但如果是dsi進氣道的話,這個弓形激波就勢必要對進氣情況產生影響,進一步劣化超音速性能啊……”

 顯然,在確定了殲10的改進方案之後,蓉飛方面已經提前開始了一部分技術研發工作。

 而作為一種戰鬥機,雖然超音速性能差一些可以接受,但總歸也不能過於離譜。

 尤其在渦扇10還特地優化了超音速取向的情況下,如果在飛機本體設計的過程中產生缺陷,那就有點虧了。

 “單靠dsi進氣道的鼓包設計確實不太容易解決這個問題。”

 常浩南拍了拍剛才因為觸摸進氣道而粘在手上的些許灰塵:

 “所以可能要在進氣道下沿部分增加幾個渦流發生器,提前干涉這個弓形激波的產生。”

 他說著又抬手示意了一下眼前這架飛機的進氣道上方:

 “原理跟這六根加強筋有點類似,結構很簡單,就是設計起來需要費些算力。”

 “等明天貴航那邊的同志把殲教9的試飛數據帶過來,我們再做具體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