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633章 你的下一枚導彈,何必只是導彈……

 “r33的紙面射程我記得有差不多300公里,當然這是在載機和目標頭對頭飛行時的極限數據,但哪怕在實戰中打個折,也得有個150公里上下,再考慮到發射之前就要完成鎖定,那雷達對目標的跟蹤距離怎麼著也不能小於250公里。”

 “這個發射條件……咱們的載機現在能達到麼?”

 如果說戰機是衝陣的猛將,那導彈就是猛將手裡的兵器。

 二者的水平得相輔相成。

 哪怕勇武如呂布典韋,在手裡沒有趁手傢伙的情況下,也發揮不出多少戰鬥力,最後束手就擒或者寡不敵眾。

 反過來,哪怕給邢道榮配上方天畫戟和赤兔,也大概率免不了被趙子龍一槍掀翻的結局。

 “之前在試飛過程中,1493雷達曾經捕捉到過240km以外波音737大小的目標。”

 何明略作思索之後回答道:

 “不過,要是說穩定跟蹤的話……恐怕距離還得近上不少才行。”

 雷達,尤其是機械掃描雷達,並不是單純增加功率或者目標的rcs夠大就能無限制地提高搜索距離,還涉及到天線形式和雷達後端數據處理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關於這一點,郭立強還要比何明懂得更多些:

 “如果是這樣的話,最好能有一種原生的機載相控陣雷達,就像米格31那樣,用來在射程中段保障目標數據。”

 然而這就完全是在為難何明瞭。

 米格31本質上是國土防空軍特色的高空高速導彈發射架,屬於為了r33導彈和n007s雷達這兩碟醋專門包出來的餃子。

 對於華夏來說,即便不考慮技術層面,單從軍隊建設路線的角度講,也不會搞這麼個東西出來。

 於是,他擺了擺手,決定暫時放棄在這個問題上糾結:

 “郭工,我只是個負責生產飛機的,雷達那邊的項目我瞭解不多,但是至少,短時間內應該是沒有一種能裝在戰鬥機上面的相控陣雷達,否則我們早就應該開始搞相關的驗證機了。”

 “我覺得,與其想這麼多咱們兩邊都沒辦法決定的事情,不如先把性能足夠的導彈造出來,掛到現有型號的飛機上進行測試,至於雷達麼……我想總歸會有的。”

 郭立強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他作為一個導彈設計師,如果不能發揮出武器的全部性能,就總有一種名匠造的神兵被埋沒的遺憾。

 “暫時也只好這樣了。”

 他輕輕嘆了口氣,剛剛有些紅溫的腦子也逐漸恢復冷靜:

 “就這個彈本身而言,對咱們的難度主要在發射藥上面,哪怕從老毛子那邊拿到全套技術資料,組織生產也要費些時日,剩下的部分問題倒是不大。”

 “不管是主動雷達、被動反輻射、雷達制導對地,還是直接改成電視制導或者激光指導,就像你剛才說的,雷達罩裡面的地方實在太大,這些都沒什麼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