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636章 霹靂13,準備立項

 常浩南把手裡的報告翻到前面的某一頁,指著郭立強畫在上面的那張作戰原理圖:

 “不光是這樣,對於打出去的前兩發探測彈來說,中間還需要持續調整彈道走向,最好是能打出一個類似括號的水平弧線過去。”

 “再考慮到,眼下我們預計對付的目標都是沒什麼機動性的大型目標(這會兒的隱身飛機只有f117和b2),所以反而不需要導彈在末端有非常大的過載。”

 “所以,在控制導彈的過程中,最好能把升力面傾斜到目標方位上,並在傾斜過程中還要保證偏航通道側滑角儘量為零,這樣阻力最小。”

 排除掉一些目前還不成熟的奇技淫巧,空空導彈的火箭發動機基本都是力度很大但持續時間很短的那種類型,在最初的加速階段結束之後,剩下就只能靠滑行了。

 r33這個彈畢竟體積夠大燃料夠多,靠緩燃推進劑和相對較低的極速能比那些又細又短的中距彈更堅挺一些,但本質上還是那麼回事。

 所以尤其到了彈道中後段,每一絲能量都非常寶貴,能不浪費盡量不浪費。

 稍作停頓之後,又繼續解釋道:

 “軌跡轉彎控制雖然大體上能滿足這個需求,但一是響應速度有點慢,二是在目標瞄準線旋轉角速度很小時,相應的加速度指令也很小,制導信號中的噪聲影響使彈體難以將加速度矢量準確地轉到最優取向上,造成彈體頻繁快速滾動,浪費控制能量不說,也會影響到探測精度。”

 “而對於後面補射,真正用來攻擊目標的殺傷彈來說,導彈在末制導階段出現這種快速滾動,又會造成導引頭與彈體的耦合,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導致完全失控。”

 聽完這一段,郭立強並沒有馬上沿著話頭繼續下去,而是發出了一聲微弱,但意味深長的嘆息。

 雖然他在某些地方跟不上常浩南的思路,但畢竟也是制導控制領域專家,對於後者剛剛說的問題還是能理解的。

 但是,能理解,反倒讓人更具體地感知到到面前這位到底有多麼逆天——

 就那剛剛常浩南說的幾個問題,實在是太過於細節了。

 但又很重要。

 對於一般的項目負責人來說,幾乎不可能在剛一開始一地雞毛的時候就想到這些。

 別說剛開始了,哪怕到了試射階段,如果條件拉的不夠極限,甚至都發現不了。

 所以,必定是要到試射末期才能發現。

 等到分析出問題的具體原因,再想到解決思路,最後重新走一輪試射流程,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兩年就過去了。

 這還沒算解決思路如果想的不對,那還得再重複一遍。

 而到了常浩南這裡,只用半個上午,就省去了以上這些流程。

 其中節約出來的時間和資金,可以說根本無法估量……

 在心中感慨的同時,郭立強倒也沒完全愣著,而是很快想到了一個思路:

 “能不能考慮,把載機和導彈的計算座標系從以自身為中心,改成統一的鎬京80或者wgs84座標系?”

 剛剛那些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整個組網系統是以自身為座標系原點,這種情況下導彈如果發生高速滾轉,相當於座標系本身在高速變化,而且還是分別變化,對於目標位置和自身飛行狀態的解算自然容易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