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
常浩南說著從公文包裡掏出早已準備好的資料遞過去:
“其實也不只是雷達,我的階段性目標,是希望能通過對多傳感器所捕獲的信號特徵進行提取和分析,來具體判斷目標的性質。”
“比如雷達檢測到一個速度幾十公里每小時的回波,那到底是鳥群還是低速飛行的直升機?”
“或者可見光波段上拍到了一個非常模糊的圖像,那麼它有可能是一棟房子,還是單純的地形色塊?”
“再或者,聲吶監聽到一段噪音,到底是生物、海洋背景、還是一艘潛艇?”
“……”
“等一下等一下……”
聽著常浩南越說越遠,王曉模趕緊伸手製止。
一來是他擔心再繼續聽下去,空警200在自己心裡就要從小甜甜變成牛夫人了。
二來,則是他突然想到了一種可能。
一種神奇的可能: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是不是可以通過雷達發射電磁波給目標成像,然後藉此判斷對方,比如說是飛機的具體型號,或者地面目標是坦克還是卡車?”
這絕對是全世界各國航空兵都夢寐以求的功能。
雖然理論上,敵我識別可以靠iff天線或者數據鏈來完成。
但實際操作中,iff由於功率且頻率高,因此作用距離很短。
尤其在異常天候條件下,誇張點說,作用距離不如某些戰鬥部較大的防空導彈的殺傷半徑。
而數據鏈……
至少在2000年這會,哪怕是美軍,也無法保證戰區內的所有飛機都有效接入到link16裡面。
哪怕在硬件上都裝了終端,但數據傳輸帶寬也會爆炸。
所以,要想在目視距離以外判斷一個目標到底是敵是友,其實沒什麼特別穩妥的辦法。
但如果常浩南提供的技術可以做到用機載雷達分辨出目標的外形。
那就不一樣了——
你看見一架f16,難道還能不知道是哪邊的?
這個思路,倒是讓常浩南眼前一亮。
只是很可惜。
他思索片刻之後,還是搖了搖頭:
“至少現在還不行。”
“以目前的技術,釐米波和分米波雷達的分辨率實在是不夠,最多能看出來目標到底是個車還是個房子,毫米波雷達的精度倒是夠了,但探測距離又不夠,幾乎跟目視差不多,如果用上合成孔徑技術,那成像時間太長,探測不到高速目標……”
“嗯……”
雖然想法被否定,但王曉模倒並不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