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847章 慄亞波的發現
常浩南只好放棄這個退而求其次的思路。
2000年這會,華夏還在從溫飽線朝著總體小康努力,像什麼碳纖維的自行車或者釣魚竿之類的產品顯然找不到市場。
這時候他突然想到了黎明廠那邊的電火花加工技術,當初也是面臨類似的問題。
只可惜碳纖維相比於金屬要嬌貴得多,像是開裂分層這種問題,顯然沒辦法靠拋光打磨給救回來。
不過思路卻可以借鑑。
“有沒有考慮過用更細的激光束,然後用環切或者螺旋的軌跡把孔逐漸打出來?”
常浩南提議道:
“這樣激光不是連續作用於同一個點上,燒蝕效果應該會減弱一些。”
“我試過。”
慄亞波從旁邊的樣品架上取下另外一塊cfrp板交給常浩南。
相比於後者剛剛看到的那些,這塊板子的厚度要薄很多。
與其說是一“塊”,倒不如說是一“片”。
常浩南肉眼估了一下,厚度可能連一毫米都沒有……
字面意義上的薄如蟬翼。
不過,如果說之前那些還只能被稱之為進度,那他手裡這塊板子所代表的東西,就能算是正兒八經的成果了。
當然具體的應用價值另說。
“在0.5毫米或者更薄的板子上,這樣確實可以起效。”
慄亞波說著小心翼翼地從常浩南手中把薄板接過來,對著實驗室頂上的燈照了一下。
甚至微微能透亮。
然後才繼續道:
“不過,對於這麼薄的板子來說,哪怕機械加工也一樣很容易,而且這種薄板本身也幾乎沒什麼實用價值,連當飛機蒙皮都太薄。”
“但如果板子厚一點,比如到5毫米甚至1釐米,那無論是環切還是螺旋,又都沒辦法在一個週期裡完成加工,而要是重複多次的話,那熱效應是會累積的,最後的結果還是跟之前您看到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