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856章 大地之眼

 緊接著便進入了正題。

 一名來自地質調查局的代表首先走到會議室另一端的小講臺前。

 幕布上很快投影出了一份ppt。

 “各位同志,我是本輪地質勘探小組的副組長,同時也是蒙省西部阿拉善地區勘探任務的領隊和負責人,肖文昌,下面由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勘探任務情況……”

 “由於人手、設備和資金層面的問題,按照常教授和李總工的要求,我們首先對隴原東部的黃土高原區、蒙省西部阿拉善的沙漠地區、以及天山北麓的常年積雪和現代冰川作用帶進行了3組、9個目標片區,總計413處詳細點位進行了勘探……”

 在那張經過數據降維處理的遙感衛星圖上,總共統計出了近80個異常點位。

 但那畢竟是一張比例尺相當小的圖像,所以圖上體現出來的每個“點位”,對於勘探任務來說其實都是一個任務片區。

 而在每個片區中,還要確定幾十上百個勘探點,進行幾百甚至上千次的勘探作業。

 所以,能一次照顧到3種地形特徵的9個片區,確實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從年初二月份,一直到現在的半年時間裡,整個勘探小組幾乎一直在野外風吹日曬。

 這一點,從肖文昌的膚色上就能看得出來——

 臉、手和頸部這些暴露位置,和手臂完全是兩個不同的色號。

 會議室裡其它兩位領隊的情況也基本差不多。

 因此,在他對勘探任務的說明告一段落之後,全場幾乎當即報以了熱烈的掌聲。

 “接下來的部分,是我們對勘探點樣本進行現地分析的結果。”

 直到掌聲逐漸微弱下去,肖文昌稍微平復了一下心情,才又繼續道:

 “首先是我負責的阿拉善地區,總共兩個片區,80處勘探點。”

 幕布上同時切換出了那張常浩南再熟悉不過的地圖,然後放大到了蒙省最西部的位置。

 那裡有相隔不遠的兩個標記。

 “根據遙感衛星提供的結果,我們分別對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處沙漠進行了由外及內的多點勘測,具體結果如下……”

 “由於風化作用的存在,兩個沙漠在表層,也就是深度0.5-2米以內的部分,並沒有明顯的特性差別,但在更深一些的位置,尤其是3米以上的位置,我們觀察到兩個片區的水分分層情況出現了明顯區別。”

 “此外,得益於遙感衛星圖的指引,我們有幸在騰格裡沙漠東南部發現了一個過去從未關注到的古河道系統,也算是一項意料之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