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873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

 秋去冬來。

 實際上,整個國家鑑定流程中的倒數第二個項目,在11月份就已經結束。

 之所以拉著大隊人馬又多等了近一個月時間,就是為了找到最後一項測試的時間窗口——

 高寒專項試驗。

 這是一項隨著華夏航空標準逐漸完善,而剛剛加入到定型試驗標準中的內容。

 此前還從未有型號進行過。

 好消息是,殲11ws驗證機使用了蘇27ubk的機體。

 作為一種蘇聯設計生產的型號,飛機本身是經歷過北極圈嚴寒考驗的。

 所以,這次需要測試的就只有兩臺渦扇10發動機——

 航發在穩態工作狀態下,內部溫度高達上千度,哪怕表面也會被加熱到一個相當滾燙的程度,自然無需考慮低溫問題。

 但從停車到啟動的瞬態過程卻不行。

 尤其是很多材料在極寒條件下會發生性質變化。

 典型的,幾乎所有金屬都有冷脆性,強度增加但韌性下降。

 結構複雜、工況變化巨大的航空發動機能否承受住這種異常變化,就是高寒專項試驗所要確定的。

 另外,這次測試也將為後續在整機相關的國家標準中引入同類試驗進行鋪墊。

 ……

 蒙省,海拉爾,東山機場。

 常浩南穿著此生穿過最厚的一套大棉衣,又圍了兩層圍巾,但仍然在寒風中被凍得瑟瑟發抖。

 他把左手從連指手套裡抽出來,擦了擦睫毛上由哈氣凝成的白霜,然後順勢看了看時間。

 凌晨1:40分。

 就是這麼個持續不到5秒鐘的動作,已經讓常浩南裸露在外的皮膚感受到了刀割一般的刺痛。

 旁邊的總工海誼德年輕時候在冰城上了近10年學,但畢竟歲數擱這擺著,身子骨也有點扛不住。

 好在海拉爾本地有一座不常駐航空兵單位的場站,從那裡臨時支援了一部分地勤人員過來,這才算是讓整個測試流程正常運轉起來。

 其實本來,軍機測試更適合在軍用機場展開,但當地並不具備維護第三代戰鬥機的硬件條件,所以這次跟著殲11ws過來的還有一架攜帶設備的伊爾76。

 東山機場2600米的跑道顯然更適合伺候這種大傢伙。

 “常總,現在氣溫已經降到零下41.5c,達到測試標準了!”

 就在常浩南捉摸著要不要讓海誼德進航站樓裡面暖和暖和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大步流星地來到常浩南面前,大聲彙報道。

 所有空軍的同志都帶著統一配發的防寒面罩,因此常浩南看了眼對方的軍銜才認出來人的身份。

 帶隊前來協助測試的場站副站長,魏強。

 常浩南做了個深呼吸,從口鼻處冒出一縷長長的白霧。

 即便在華夏冷極,想要等一個穩定的-40c,也不是每天都會有的。

 為此,他們已經在這裡連續熬了將近一個星期。

 “那就開始吧!”

 “是!”

 魏強啪地立正,抬手向常浩南敬了個禮。

 專項試驗涉及到的科目內容其實很少,只有發動機冷車啟動相關的幾項。

 隨著常浩南的命令下達,戰機周圍已經等待了好幾天的車輛和人員頓時開始忙碌起來。

 實際上,如果提前讓電源、氣源、油料等輔助設施備便,那麼測試流程所用的時間還能進一步壓縮。

 但這畢竟是全華夏第一次進行同類條件下的測試,所以每一個環節和每一處細節都要完善地測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