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884章 光控相控陣雷達

 彌補信號相位差只是捎帶手的。

 來都來了,乾脆一起換上。

 但類似的思路似乎可以被引入到雷達上面——

 這一次,不只是單純用光纖取代電纜。

 而是採用可編程的光學延時單元結合微波光子移相器形成光波束形成網絡,完全實現由光電信號對天線陣元進行相位控制……

 常浩南的思考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直到一陣突如其來的寒風打斷了他的思緒。

 不過,這已經足夠了。

 “浩南同志,你剛剛……是想到什麼新的思路了?”

 王曉模一臉關切地問道。

 他倒是沒往雷達的具體技術層面去猜,畢竟常浩南雖然展示過信號處理方面的知識背景,但此前幾乎沒有插手過雷達本身的研發。

 因此只是以為常浩南對於預警機的後續發展路線有了什麼新的想法。

 “是有些靈感,不過暫時還不太完善……”

 常浩南點了點頭:

 “等我這次回去之後,在理論層面上計算一下,如果結果比較樂觀的話,再跟王院士您討論好了。”

 事情的輕重緩急,他還是能分清的。

 王曉模是工程院院士,職業生涯也基本都在解決工程應用層面的問題。

 眼瞅著明天就是交付儀式,現在把一個甚至不能稱為思路,最多隻能算是想法的事情告訴給王曉模,除了讓對方心如貓撓以外,並不會帶來什麼實質上的幫助。

 還不如把想法完善一下,至少拿出一個完整的理論計算結果之後,再去商討此事。

 不過,王曉模卻從常浩南迴答的字裡行間中猜到了一些端倪。

 既然後者提到了“理論計算”,那很明顯,剛剛說的靈感絕不是預警機發展路線這種大面上的事情。

 而是跟具體技術相關。

 至於是什麼具體技術……

 王曉模當然還不知道。

 不過,既然常浩南沒有直說,那他也不準備強行刨根問底。

 有些時候,保留一些好奇心或許更好……

 各自預判到了對方預判的二人心照不宣地對視了一眼,然後暫時結束了這個話題,並排向前走去。

 只留下二臉懵逼的張洪飈和梁紹修二人,在寒風中凌亂……

 ……

 第二天。

 3月25日,上午九時。

 交付儀式準時開始。

 至於流程,自然還是老三樣。

 先是包括張洪飈在內的幾名領導講話。

 然後是研發人員和飛行員代表表態。

 再然後把掛著大紅花的飛機從稍遠處拖到儀式現場附近合影留念。

 搞定。

 而帶隊前來接機的,甚至還是常浩南的老熟人。

 沈濤。

 不過,這倒也不很令人意外。

 海航2師4團目前仍然是全海航,乃至全軍唯一的專職特種機單位,也是伺候運8三類平臺經驗最豐富的單位——

 由於氣密型運8的航程實在是驚天地泣鬼神,所以正牌的運輸機部隊反而沒怎麼要這些後期改進型,大部分產能都成為了特種機平臺。

 “沈副師長。”

 常浩南剛才在臺上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了對方,儀式結束之後當即走上前去打了個招呼:

 “好久不見。”

 倆人上次見面還是50週年國慶閱兵那會。

 一年半功夫過去,沈濤的肩膀上已經多了一顆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