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924章 重啟二毛去核化

 第一條,自不必說。

 就在休會前不久,大洋彼岸的情報機構已經公開了其初步調查成果,並將襲擊的策劃者鎖定在了基地組織的某位大鬍子領導人身上。

 而這位領導人,正是十幾年前美國人親手培養並扶植起來的“抵抗勢力”首領。

 如果再把時間線往前推動一些,那麼現代國際恐怖主義的發源地正是大衛國。

 而他們也在1972年的慕尼黑吃到了屬於自己的迴旋鏢。

 關鍵在於第二條。

 “所以小常你認為,下一場衝突的引爆點,會是愛烏罕……或者周邊地區?”

 這一次,提問的並不是張老。

 而是傅友全。

 他一開始還因為常浩南主動開口幫自己解圍而長舒一口氣。

 結果還沒等這口氣喘勻乎,就聽到了對方給出了“將會開戰”的判斷。

 再結合後面的幾輪問答,儘管常浩南沒有明說,但不難聽出他話裡話外都在暗示愛烏罕這個國家。

 畢竟是拉登先生髮家的地方。

 於是,剛剛放下的心又重新懸了起來。

 要知道,愛烏罕和華夏,那可是正兒八經的鄰國。

 雖然乍一看距離很遠,但要是把地圖放大,就會發現雙方之間由一條長度約300公里,寬度不足百公里的狹長地帶——瓦罕走廊相連。

 這中間涉及到很複雜的民族、歷史和外交問題,但總之,如果愛烏罕亂起來,那對於華夏來說不能算是個好消息。

 而麻煩的地方在於,如果愛烏罕不亂起來,同樣也未必是什麼好事……

 突出一個進退兩難。

 因此,等到張老的問題告一段落之後,他幾乎是第一時間就開口問道。

 如果是另外一個非專業的參謀人員給出這種判斷,傅友全大概率只會隨便聽聽,然後選擇靜觀其變。

 但過去的很多事情已經表明,常浩南在情報分析這一塊,有著相當敏銳的感覺。

 不應該把他作為一個普通的軍外人員對待。

 “傅老總,不光是愛烏罕。”

 常浩南調整了一下坐姿,稍稍側過身面向傅友全:

 “有我們國家在中東地區做生意的商人反應,美國人早在去年,就開始給兩河流域的一些部落首領封官許願了,如果只是一次兩次還好說,但長時間、大範圍這麼做,有很高概率是真的想要改天換地!”

 這個消息,完全是老吳帶回來的意外之喜。

 就連常浩南,此前都毫不知情。

 更別提其他人了。

 “可那邊和這次襲擊應該沒關係……”

 傅友全下意識的話才說到一半,就被自己給否定了:

 “不對,美國人要開戰,沒理由硬找理由才是常態,這應該是兩個獨立事件……”

 21世紀初這會,華夏的情報系統在信息源建設層面基本處於最低谷,連蒐集國外的公開信息都費勁。

 但是作為經歷過戰爭的老輩軍人,分析判斷能力還是在線的。

 因此,傅友全很快意識到,昨天發生的襲擊是個突發情況,並不在美國人的計劃當中。

 而即便沒有這個突發情況,對方也會擇機拿兩河流域開刀,以重新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起足夠的軍事威懾。

 猶豫了一會之後,他轉頭看向坐在首位的張老:

 “張老,是不是應該考慮……讓金城軍區進入戒備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