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947章 國產轟炸機怎麼搞?

 說話間的功夫,飛機已經降落在跑道末端,並開始減速。

 這也讓常浩南注意到了其中幾架飛機機頭下方的白色雷達罩,以及因拆除了一個炮塔而看上去非常光滑的機腹——

 轟6h。

 轟6家族的最新型號。

 飛機進入平穩滑行之後,喬晨青也注意到了常浩南的目光:

 “這裡面有幾架是去年才開始小批量交付的轟6h。”

 “不過麼……”

 他露出了一個略帶著幾分無奈的笑容:

 “已經有點跟不上時代了……所以現在的定位有點尷尬……”

 常浩南聽到這句話也有點沒繃住,不過,最後還是把笑聲給憋了回去。

 畢竟,這件事說到底還是由於他所導致的。

 按照原本的計劃,這種1995年立項的“新型”轟炸機應當在21世紀初進入服役,並在隨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作為華夏空軍最主要的導彈載機,結合電視制導的kd63導彈承起擔絕大部分對地精確打擊任務。

 從當時的角度來看,這個思路其實沒什麼問題。

 90年代中期那會,就不提看似八竿子都沒一撇的殲10和殲11了。

 甚至連殲轟7都不能保證國產化率。

 導致在進口的斯貝mk202備件耗光之後很快停產。

 因此,轟6就是我國唯一能保質保量服役的空基對地武器平臺。

 為了保證足夠的射程和威力,kd63的設計原型選擇了更早一些的鷹擊6反艦導彈,因而在攜帶500公斤彈頭的情況下仍然能達到近70公里射程。

 而代價,則是彈重達到了驚人的兩噸。

 也只有轟6能夠攜帶。

 雙向奔赴了屬於是。

 原本,這應該是一個機彈配合,相互成就的美好故事。

 然而……

 時代卻變了。

 當轟6h和kd63雙雙完成測試,並最終進入小批量試生產時,時間已經走到了2000年……

 儘管這個速度已經比原來的時間線上快了不少。

 可惜還不夠快。

 就在幾乎同一時間,完全國產化和多用途化的殲11b都要小批量裝備了。

 大改之後、多用途潛力拉滿的殲10a也進入了測試最尾聲。

 至於當年根本造不出太多、海空軍紛紛求而不得的殲轟7……

 如今更是已經淪為了牛夫人。

 大量新銳戰術飛機的井噴式出現,也促使航天科工導彈研究院重新撿起來了之前被放棄的中型空地導彈項目,kd88。

 而航天科技八院也早就新立項了一個超音速空空/空地通用導彈項目。

 也就是之前常浩南力推的霹靂13/kd13。

 這兩個型號都已經進入了靶試的最後階段。

 更不用說其它尚處在研發過程中的型號。

 總之就是……

 幾乎把轟6h的生存空間給擠壓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