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988章 恐怖如斯.jpg

 甚至連旁邊一名來自上滬711所的工程師開口詢問技術問題都沒聽到。

 直到對方重新叫了他一聲,才反應過來。

 711所負責船用柴油機的研發任務。

 只不過不是巡航主機,而是發電輔機。

 “聞總。”

 對方探過頭來:

 “你們研發的這項技術,有沒有可能用在內燃機的進氣整流上?”

 聞學友只好把注意力從閻忠誠身上短暫挪開:

 “理論上當然沒問題,但我記得內燃機並不像燃氣輪機那樣依賴氣流特性,只要保證足夠的進氣量就可以了吧……”

 “通常來說當然是這樣,但如果是安裝了相繼增壓系統的柴油機,在有些特殊情況下還是要對氣流做出一些調整,只是不需要像你們搞汽輪機的那麼精確……”

 “……”

 就在兩個人討論問題的時候,閻忠誠也已經站到了講臺上。

 剛剛略顯嘈雜的會議室隨之重新安靜下來。

 “剛剛聽過聞學友聞總的介紹,對於我來說也算是受益匪淺……”

 一段簡短的開場白之後,閻忠誠直接對聞學友來了一番吹捧。

 只不過,在後者看來,這段吹捧裡似乎多少帶著點陰陽怪氣,乃至於幸災樂禍的意思。

 這讓他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內心的不安也變得愈發強烈起來。

 “相比於已經非常成熟,甚至經過裝艦試航的gt25000,我們的qc300對於負責動力系統研發的各位同行們來說應該算是新面孔了。”

 閻忠誠一開始的語氣中帶著些許笑意,但說到這裡馬上話鋒一轉:

 “不過,單從性能指標上來看,海軍方面的同志反而有可能覺得有點熟悉……”

 他說著把ppt翻到了第二頁。

 上來就是一張頗為詳細的性能數據表。

 內容自然就是之前常浩南說過的那些。

 qc300此時還沒正式進入研發階段,自然不可能有像是功率-轉速曲線這樣細節的內容。

 不過,就當前的情況來說,倒也已經足夠用了。

 幾乎是放出表格的同時,會場內就傳出了幾陣驚呼聲。

 並不是因為功率和效率之類的基礎數據——

 雖然這些數據同樣耀眼,但當年常浩南在航空動力集團成立的時候就已經畫過餅了。

 屬於大家早就有心理準備的部分。

 關鍵是這一型號的特徵。

 尺寸、重量,箱裝式設計,以及部分模塊化的思路。

 雖然連外行都能一眼看出,qc300和核心機在結構上跟tf39天差地別,並沒有任何技術血統上的聯繫。

 但對於安裝、使用和維護來說,確實很能看出lm2500的影子。

 這也是前些天常浩南給出的建議——

 對於華夏海軍來說,lm2500作為艦用動力是無可爭議的白月光。

 如果不是獲取渠道被鎖死,大概率根本不會有後面gt25000的事情。

 而qc300雖然不是lm2500,但卻可以全方位對標,甚至在關鍵指標上超過剛剛裝艦的lm2500+。

 即便從情懷角度出發,也有著足夠的殺傷力。

 故意停頓了一會之後,閻忠誠繼續放大招:

 “各位同志應該清楚,由我所抓總負責設計的渦扇10,已經在殲10a和殲11b兩個型號上裝機服役,並在年初正式通過了生產定型,從立項開始計算,只花了不到五年時間,因此,實際上無需過度擔憂qc300的研發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