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103章 院士的名額問題

 神舟五號任務的順利完成,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成為了2003年末最熱門的話題。

 尤其是那一大段航天員在返回艙內工作的視頻片段,更是在播出的一天以內就被各大媒體所轉載。

 也正如奧基夫所猜測的那樣,甚至包括很多外國媒體,也對這一段內容充滿興趣——

 主要是新鮮。

 畢竟,儘管人類進行載人航天活動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但其實直到21世紀以前,外界能夠直觀看到的內容都相對有限。

 基本只有一些經過剪輯的特定片段。

 也就是2001年國際空間站初步投入使用以後,才有了一些穩定的畫面來源。

 因此對於大眾來說,航天任務還是有不少神秘感的。

 而神舟五號這二十來分鐘的艙內畫面,雖然航天員全程都沒怎麼動地方,飛船返回艙內部的空間也相當逼仄,但好在互動程度拉滿,480p的視頻質量放在21世紀初這會也稱得上高清。

 還是連續且實時的。

 實際上早在八十年代,美國人就考慮過,利用彼時剛剛建成的高覆蓋率中繼通信網絡對太空活動進行長時間連續直播,以在宣傳層面進一步壓倒蘇東陣營。

 為此還特地選拔出了一名教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作為宇航員,計劃對全國中小學生進行太空授課。

 但她乘坐的,恰好是那架倒黴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

 事後nasa宣佈不再允許普通民眾參與航天飛機任務,這一“教師在太空”的項目也就只好被擱置下來。

 後來隨著冷戰結束,美國更是沒了這方面的需求。

 結果就被華夏給搶了先。

 作為應對,在美國東部時間10月16日傍晚召開的發佈會上,nasa向華夏同行表達了明顯言不由衷的祝賀之後,也表示會考慮在下一次遠征任務中攜帶相關設備,以向地面展示命運號實驗艙或團結號節點艙內部的一些日常情況。

 甚至還計劃在nasa的官網頁面上單開一個頻道,專門展示這一類影像內容。

 應該說,單論在航天領域的技術,美國毫無疑問是佔優的。

 起手就是一個幾乎長期持續的項目。

 但明眼人卻不難看出,這完全是受到華夏刺激之後的被動行為。

 反倒顯得沒了格局。

 當然,考慮到眼下美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絕對主導地位,大家也不可能為了這麼個事就馬上就倒戈華夏。

 但要說心裡一點想法都沒有……

 那絕對也是假的。

 至於華夏這邊,宣傳重點還是放在了航天員和飛船本身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