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104章 評院士還能服從調劑?

 “我們?”

 杜琬祥一時間有點沒聽懂。

 “對,是我們需要他身兼兩邊的頭銜,而不是,或者至少不只是他自己需要。”

 徐迪匡為了表示強調,說到這裡還特地敲了敲桌面:

 “只有和上級解釋明白這件事,才有可能順理成章給常教授破這個例。”

 聽到這裡,杜琬祥脫口而出:

 “那不是跟工程院剛成立的時候情況差不多?”

 作為工程院成立後不久就評選上的院士,他對於早年間的情況自然相當瞭解——

 單獨設立華夏工程院的初衷,至少有相當一部分是為了能夠加入國際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理事會(caets),促進國內外工程學界的交流。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70年代,華夏科學院的技術科學部就進行過多次申請。

 只是由於並非獨立單位,因此始終沒有獲得接納。

 最終在90年代初,按照國際慣例,華夏單獨成立了面向工程技術界的華夏工程院。

 不過,跟直接把科學院社會科學部拆分出來成立的社科院不同,工程院並不是原技術科學部的底子,而是完全另起爐灶。

 為了讓這樣一個全新機構能在較短時間內得到國際認可,上級就讓一部分享有較高國際聲譽的科學院院士同時加入了工程院。

 相當於給了一筆“原始股”。

 得益於此,工程院也終於在1997年如願加入caets。

 其實杜琬祥說起這個,倒也不是意有所指。

 畢竟屬於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情況。

 這都十來年過去了,也不可能重現。

 但他的這一句話,卻提醒了坐在對面的徐迪匡。

 後者眼前瞬間一亮:

 “老杜,常教授的推薦提名,最後劃分到哪個學部了?”

 這個有些突如其來的問題讓杜琬祥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還是回答道:

 “當然是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船舶、航空、航天、機械……這些工程背景的候選人,基本都會對應到這邊……有什麼不妥麼?”

 這個劃分方式,按照常理來算當然是沒問題的。

 但徐迪匡卻猛地拍了一下大腿:

 “不妥,非常不妥!”

 激烈的反應,引得杜琬祥更是不解。

 好在,前者很快繼續道:

 “常教授在工程領域的貢獻,恐怕不只是在機械和運載工程領域。”

 “就我知道的,他在信息與電子工程,以及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兩個領域,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嘛……尤其是計算機領域,火炬集團主持開發的那個軟件,哪個敢說自己沒用過的?”

 這個問題,杜琬祥顯然沒法回答。

 只好詢問道:

 “那院長您的意思是……”

 徐迪匡欲言又止,但最後還是沒有馬上給出解釋:

 “這件事情,還需要詢問一下常教授本人的意思……不用你費心了,我親自處理吧!”

 ……

 於是,還沒等常浩南來得及離開東風航天城,就看到了突然趕過來,說要和他面談的林左明。

 這可不是什麼常見的聯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