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無意間推動了歷史
語氣中帶著濃烈的幸災樂禍。
但多爾丹只是縮頭看了對方一眼——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歐空局曾經有過一個預計耗資超過1000億西德馬克的載人航天計劃。
而坎德爾本人,正是這個計劃的狂熱支持者和推動者。
不過,讓歐洲人執行這樣複雜的項目,結果總歸是不會令人意外的——
esa最終提出了一個令人窒息的三階段發展路線。
首先是研發一種類似聯盟號的宇宙飛船,並在阿麗亞娜3火箭的基礎上研發改進型,將飛船和宇航員送上太空。
其次是比美國航天飛機稍小一個級別的“使神號”航天飛機,預計由當時尚在計劃當中的阿麗亞娜5火箭執行發射。
第三是研發“哥倫布”號太空艙,實際就是一個小型空間站,實現宇航員不間斷在軌駐留。
明眼人都能看出,到這裡的問題就已經很大了——
宇宙飛船-航天飛機-小型空間站。
三者之間與其說是承接關係,還不如說是並行關係。
尤其是前面兩項。
確實,蘇聯人在已經有了宇宙飛船的情況下,仍然在80年代開始研發新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
但人家的聯盟號畢竟都用了快30年,迭代出新產品屬於順利成章的事情。
反觀你esa呢?
資源本來就不夠,還要一上來就同時搞兩個運載工具。
怎麼看都很不合理。
總之,互不相讓之下,最後搞出了這麼個充滿妥協痕跡的方案。
整個計劃也只好不了了之。
只剩下“哥倫布”號的名字被沿用到了國際空間站的一個艙段上面。
坎德爾也是被這事刺激,才離開了esa的業務一線。
現在看著華夏人後來居上,難免有一種“你們可真tm活該”的想法。
同樣經歷過當年全程,因此不好反駁的多爾丹只好轉移話題:
“也不完全是和載人航天有關……”
他說著把桌上的兩份報告拿了過來:
“無論如何,你先看看這個。”
雖然坎德爾心裡還是憋著口氣,但畢竟和多爾丹私交不錯,不可能直接拂了對方的面子。
再說來都來了。
所以,最後還是接到手中,以一目十行的速度很快翻到最後。
一陣沉默之後,他緩緩開口道:
“我認為……在航天領域,國際合作畢竟是大勢所趨,就連美國人和俄國人都能湊在一起搞空間站,那有人希望我們在這件事情上持開放態度,也沒什麼不合理的……”
多爾丹的眼神微微動了動。
看上去,對方似乎是支持第一派意見。
但還沒等他開口,就聽到坎德爾話鋒一轉:
“但也要考慮到,我們的航天項目已經和nasa深度綁定,這第二份報告裡面提到的風險也確實存在……”
“目前看來,華夏人擅長的是研發功能性太空載荷,比如衛星和飛船,而短板是缺少運載能力較強的大型火箭,這和我們在國際航天中的生態位完全一致……不能簡單用easa航空產業那邊的情況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