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沙漠改造的最後一塊拼圖
而談起業務的莊秉昌也迅速進入了狀態。
“比想象中順利很多……”
他說著從公文包裡掏出一本使用痕跡非常明顯的筆記本,還有一個u盤——
在進入21世紀之後,軟盤這種東西總算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常浩南把u盤插上電腦,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幾十份試驗記錄文件。
“我們已經優化出了幾種根系強度突出的作物品種,包括披鹼草、裸燕麥、藏沙蒿……這一類植物根系可以對土體產生摩擦加筋作用和網格包裹作用,提供附加的黏聚力,同時減小土體受到的側向剪切力。”
莊秉昌得心應手地把筆記本翻開到想要的那一頁,把上面記載著的數據指給常浩南看:
“另外,植物本身的水力作用也可以調節土體水分在大氣、植物和土體間的運移交換,改變土體的抗剪強度……也就是說,能夠直接增強您之前提出來的那種萬向結合約束力……”
“在通過兩到三輪次的土體條件改善之後,我們就可以利用正在培育的耐旱、耐鹽鹼的紫花苜蓿和大豆品種,開始對土地肥力進行恢復……”
聽到這裡,常浩南當即打斷了對方:
“你是說,之前的三輪太空育種……就算是有成果了?”
太空育種的有效性基本完全靠一手運氣
雖然在足夠大量的基數下,總歸不愁找到幾個對人類農業有益的變異性狀,但如果特別選定兩個要求,那對上號的概率其實並不大。
所以在此之前,這兩類豆科植物的育種工作,也是除了固化劑篩選以外的另一個老大難問題。
“算是吧……”
莊秉昌有些遲疑地點了點頭:
“我們運氣不錯,在第二批迴來的種子當中,就找到了之前一直想要的幾個典型性狀,又剛好在那段時間找到了符合要求的野大豆,更妙的是其中不含有孟山都申請了專利的標記基因……”
“只是目前培育出來的品種,生存能力強是強,但本身幾乎沒有產量……”
顯然,對於他一個作物育種專家來說,還是希望能找到同時具備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產品。
但對於急需出成果的常浩南而言,這已經屬於意外之喜了。
“足夠了……已經足夠了。”
常浩南輕輕一抬手,示意這不是問題。
接著又繼續問道:
“那整個改善方案的全流程測試做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