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下一步,高超聲速or可變循環?
因此,常浩南就專門找人設計了這麼一個跟別人都有很大區別的樣式,作為航空動力集團的產品特色。
兩米直徑的巨大風扇,在機場的時候或許不會有什麼感覺,但真正放在車間裡,還是近距離觀看,啟動起來之後還是有那麼幾分氣勢在的。
趁著傳感器收集數據的功夫,剛才一直沒說話的梁紹修湊上前來:
“常總,如果是四臺渦扇20的話,應該就可以帶動一架像是伊爾76那樣的大型運輸機了吧?”
常浩南沒有回答,只是歪過頭看了對方一眼。
作為一名飛機設計師,還是專業的大型飛機設計師,這個問題顯然屬於明知故問。
所以重點必定在後面。
果然,見常浩南不搭話,梁紹修稍作停頓,又繼續道:
“等到運9這一攤子事情忙完,您看是不是能再建議一下上級,是時候啟動國產戰略運輸機的研製計劃了……”
好嘛,原來是擱這等著呢。
不過這倒也不難理解。
臨時配裝ps90a的運9原型機已經進入總裝最後階段,估計在2005年春節前就能完成首飛。
根據過去幾年的經驗來看,這種相對四平八穩的型號,大概有個兩年左右就能設計定型。
至於生產定型……
那不完全算是梁紹
修肩上的擔子。
“我估計……空軍方面應該已經在論證了。”
常浩南並沒有直接答應,但還是給出了一個相當樂觀的回應。
哪怕在前世,華夏的國產大型運輸機也是在2007年就正式立項了。
而這條時間線上,雖然數量更多的伊爾76mf已經為華夏提供了相當充足的戰略空運力量,但畢竟客觀條件算是相當充分,所以沒道理比上一世更慢。
唯一的問題反而是,有可能因為論證速度太快,導致梁紹修自己的時間跟不上,導致項目花落旁人之手。
實際上,考慮到航空工業方面已經在百噸量級的產品上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加上到那個時候渦扇20應該已經徹底成熟,所以200噸的型號,甚至有可能完全無需他本人操心……
這麼看來,華夏的航空工業也屬於是逐漸走上正軌,真正好起來了。
想到這裡的常浩南突然有些感慨。
自打他重生算起到現在,已經將近9年時間。
而華夏航空工業也從造不明白二代半戰鬥機,一步步發展到能以大約30架每年的速度批量生產第三代戰鬥機,以及幹線和大型支線客機。
同時還在緊鑼密鼓地同時研發多個全新型號。
不誇張地說,基本達到了前世2014年左右的研發能力。
那麼下一步……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關於第四代戰鬥機的論證也很快就會開始。
但這個過程應該不需要常浩南去做過多幹涉。
並且,只要在渦扇10的基礎上進行有限改進,就能使其升級成為一臺標準的第四代渦扇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