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175章 正向爆轟驅動

 稍微停頓了一下之後,他又在後面補充了一句:

 “實際上,我專門查過航空動力集團那邊常院士的研究路線,發現他就非常注重在長線研究的每個階段都拿出切實可見的成果,這樣上級領導信心提高了,撥下來的錢也就多了,最後形成正向循環,才能讓他在10年時間裡從本科畢業到評上院士……”

 陳宏的態度,很快獲得了在場不少人的支持。

 從50年代中期開始,整個超高速風洞項目可以說耗費頗多,也取得了很多有意義的成果。

 但是相比於同時代展開的其它研究而言,真正拿出來,能摸得著看得見的產品卻相當有限——

 兩彈一星自不必多提。

 就算是隔壁低速和中高速風洞,也在航空航天領域大放異彩,服務了很多重大型號的設計研發。

 雖然上級從未對此表達過不滿,但這對於在座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壓力。

 尤其他還端出了一個相當有說服力的例子。

 不過,坐在另一邊的姜宗霖卻很快表達了反對:

 “目前的爆轟壓力受到驅動段結構和材料的限制,可以應用的安全始壓力只有20~50 atm,能夠復現的飛行馬赫數極限也不會超過15這個級別,還是不考慮總溫的情況下。”

 “如果按照飛行條件復現來計算,那麼jf10只能給出1500-2000k的氣流總溫,這對於要求稍微高一些的研究來說都是遠遠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只解決實驗時間和復現精度的問題,恐怕也很難對航天科工那邊的具體項目產生幫助。”

 姜宗霖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於鴻儒院士的接班人,並且在jf10風洞的研發過程中實際負責了很多具體工作。


因此,即便在場的多數人都對陳宏的提議有所心動,他仍然直球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所以我倒是認為,應該把重點繼續放在提高氣流總溫上面。”

 “針對爆轟理論的研究表明,在同樣的可燃氣初始壓力條件下,正向爆轟具有高於反向爆轟五倍的驅動能力,並且nasa的hypulse風洞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只不過美國人沒能成功把泰勒稀疏波重構為被驅動段內要求的平穩入射激波,導致入射激波衰減嚴重,才沒能在這個方向繼續下去。”

 說到這裡,他從面前拿起了一張早就打印好的示意圖,翻過面來展示給在場眾人,整個人的氣勢也瞬間銳利起來:

 “但我的課題組早在兩年前,就已經提出了一種應用激波反射原理的正向爆轟驅動器,只要在正向爆轟驅動器的起爆端再附加一個激波反射腔,就能產生環狀反射,生成適當強度的上行激波,彌補由於稀疏波引起的驅動氣流的壓力降低,從而從而改進驅動氣流的平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