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254章 太空武器?星際漁船!


 儘管對於常浩南提出的思路本身還有很多疑惑,但周平建還是根據習慣,首先回答了自己專業範圍內的問題:

 “如果是正常情況下,也就是雙向合作的航天器交會對接,比如飛船和空間站之間,那麼精度實際上可以控制到幾釐米甚至更高,這也是我們載人航天工程即將準備進行驗證的關鍵技術之一。”

 “但在進入對接走廊之後的接近段和平移靠攏段依賴微波雷達、激光雷達和光學敏感器,尤其最後150米左右幾乎完全依賴光學設備,而這需要在目標航天器上事先安裝並標定測量點,這是非合作對接中無法實現的……實際在我們的方案裡,如果連光學敏感器都出了問題,那就要考慮地面干預或者航天員手操對接了。”

 由於資源投入加大,以及相關技術領域的成果爆發,在神舟五號和六號兩次任務圓滿完成後,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也隨之進入了快車道。

 天宮一號和神舟七號現在幾乎處在同步研發階段,而全相位的自主交會對接方案也已經被基本確定下來。

 因此周平建儘管事先沒準備過這方面的材料,卻仍然可以應對自如:

 “像這次的太空垃圾是一塊太陽能電池板,幾乎沒有特別明確的光學特徵,那就只能依靠衛星導航設備和兩部交會雷達,精度……”

 他沉吟片刻,在腦子裡過了一遍手頭技術的具體情況:

 “初步估計能維持在米級以內……”

 在軌對接給航天器留出的反應和控制時間畢竟更長,地面設備也能給出時效性稍差但精度更高的測控數據,所以相比直接上升式反衛星來說,會更容易實現相同的瞄準精度。

 周平建說話的這幾分鐘功夫,已經有不少人回過味來,大概想明白了常浩南的意思——

 反正這個40396號空間碎片的軌道短時間內也不會變,那完全沒必要追求極限效率,而是可以打一個航天器上去,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軌道調整之後,再把它給撞下來。

 而前者口中“米級以內”的精度判斷,好像也直接印證了這個思路的可行性。

 一些航天科技集團那邊的同志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是在考慮該用哪種火箭和平臺來執行這樣的任務。

 但周平建本人,以及一部分經驗更豐富的老工程師卻知道,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雖然米級別的精度足夠保證讓在軌航天器和目標碎片碰上,但這個過程本質上和今天早上美國人的反衛星攔截一樣,必須要精確命中特定位置,才能保證二者在碰撞之後同時離開軌道墜入大氣層。”

 來自京城控制工程研究所、負責規劃神舟/天宮船站對接方案的謝永春副總師馬上說明了具體的問題:

 “另外,太陽能電池板的結構主要是靠鋁框、玻璃和有機高分子聚合物組成的背板來維持,因為在太空中基本無需對抗重力,所以這個結構的強度一般不會特別高,很可能在碰撞過程中發生斷裂,產生新的、更有威脅的空間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