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吉大港
在朱敦漢登基三個月後,這位曾經一度病危的太子,也終於出現在眾人面前。
由於保密性做的好,誰也不曾懷疑這位太子曾經
的病情。
三人吃著飯,氣氛和諧,典型的一家三口。
在坤寧宮徘徊了大半個小時後,朱敦漢就適時離去。
而李蓮英在享用午餐時,卻在突然被皇后找。
“聽說陛下去了城外的莊子,給我的父親賞了不少錢?”
邵秋兒柔聲問道。
李蓮英對此倒是沒有什麼驚異。
畢竟這一趟人不少,皇后能打聽出來也是正常。
“是的!”李蓮英低著頭,如實道:“國丈解說的仔細,陛下很開心,就賞了一百匹絹!”
“多謝李大官美言了!”
大官,對太監這頂級宦官的別稱。
隨著時間的推移,太監這個名詞不僅僅是指官位,還成了宦官的代表,自然在稱呼上被捨棄。
“這是黑龍江將軍送來的東珠,本宮一時間倒是用不著,索性就送給你吧!”
李蓮英忙跪地感謝,然後就領著東珠離去。
皇后的賞賜光明正大,他可不敢不接。
回到乾清宮的途中,他正好碰到了石大福。
這位東廠提督兼司禮監秉筆太監,面露思考,腳步匆匆,顯然是皇帝交代的任務。
“乾爹!”李蓮英清脆地叫了一聲。
“在外面就別這樣!”聞言,石大福神情緊張,拉扯著他來到了拐角:“你如今是陛下的貼身太監,得講究些。”
“是!”李蓮英忙點頭。
“我這次來,陛下倒是交代了一些事……”石大福述說著皇帝吩咐,讓他找一些速生樹木的疑惑。
李蓮英則道:“陛下今個去了城外,見著山丘荒蕪,連根雜草都見不著,所以就想著找一些速生木過來。”
“一來可以點綴一番,二來可以讓百姓們進行砍伐取暖,這可是造福百姓的事,乾爹你可抓點緊——”
“這件事我自然明白!”
石大福振奮起來,然後對著李蓮英嚴肅道:“記住,陛下的行蹤莫要透露出去,這可是關乎你的前途……”
李蓮英自然滿口答應。
孰料,石大福話音一轉,低聲道:“我聽說張文州力不從心,想要退下來守皇陵?”
張文州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是整個後宮宦官的首領,也是服侍宣仁皇帝十幾年的老臣,在宮中的關係可以說是盤根錯節。
但有句俗話說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
魏王上位後,他張文州自然得退下來,給皇帝的新臣讓位。
李蓮英低聲道:“是有這件事,張文州藉著年歲大了,想去給明宗皇帝守皇陵,但是陛下給否了。”
“為何?”石大福面露不甘。
“以兒子來看,應該是為了宮中和內廷的安穩著想,再過一年半載就不一定了……”
李蓮英開口道。
實際上,雖然世祖皇帝依舊保留著司禮監,但那麼多皇帝以來,只有在高宗朝大展威風,替高宗皇帝把握大權。
但那是特例,畢竟高宗幼年即位,對文臣天然就不信任,而但凡是成年君主,都會大權在握,司禮監只能是輔佐。
昭宗皇帝倒是個好機會,可惜早夭了。
在今上即位後,司禮監這樣的雞肋,自然是維持安穩為要,換不換人對於皇帝沒區別。
但這話卻不能對乾爹說。
“嗯!”石大福點點頭,心情平復來些:“蓮英呀,你不要嫌乾爹囉嗦,如今你是陛下跟邊的紅人,巴結的人不計可數。”
“但仍舊要維持本心,謹小慎微才能在後宮中活得更長久。”
李蓮英自然滿口答應。
待其離去後,李蓮英目送其身影離去,嘴邊嘀咕著:“秉筆要升掌印,這官位什麼時候才讓人滿足呀!!”
他邁著步伐,一路上享受著宮女宦官的行禮,微微點頭。
在皇帝面前謹小慎微,但在這群人面前,可無須如此。
讀了那麼多年的書,他自然知曉媚上欺下的道理。
……
吉大港。
作為雍國唯一的出海港口,以及割讓孟加拉地區後剩餘的僅有肥沃之地,這裡依舊留著近三百萬孟加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