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朱允熥的建議
原因是根本招不到合格的學生。
後來雖然再次開辦,但仍然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老朱開辦武學,同樣遇到這樣的問題。
自古“窮文富武”。
窮人家縮衣節食,擠一擠還能勉強供孩子讀書。
但學武的話,那是真的供不起啊!
光是吃的,對窮人家來說,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若按工價折成收入來計算的話。
這個時代的糧食比後世貴幾十倍。
學武又必須要吃得好。
對富人家的孩子來說,他們雖然吃得起肉。
可問題是,為什麼不學文,卻要從軍習武呢?
受苦受累不說,還要上前線打仗,危險無比。
至於常升這類武將勳貴子弟,躺在父親的功勞薄上吃喝玩樂,才是他們的人生理想。
算來算去,無論哪一類人,都不願意進武學。
連合格的學生都招不到幾個,自然也就很雞肋了。
不過,朱允熥很清楚這裡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武學的收益,實在太低了。
學文的參加科舉,中榜題名,就能做官。
可武學不一樣。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能你學了武學,會紙上談兵,就讓你去統率軍隊作戰。
這也太兒戲了!
這與文官還真不一樣。
最終武學出來的學生,還是得去戰場上歷練,立戰功才能一步步升官。
既然這樣,為什麼不直接投軍呢?
何必多此一舉?
老朱置辦的武學,還只招收武官子弟,進一步限制了招生範圍。
這些人,就算想從軍,明智的做法,也是直接去父輩的麾下從軍,而不是進什麼狗屁武學。
如此一來,京師的武學,不成雞肋才怪。
老朱對此有心知肚明,但一時又找不到解決之道,只能暫且聽之任之。
朱允熥此前思考辦軍事學院的時候,也早就瞭解這些。
“皇爺爺,我當然知道金陵城內早有武學。”
朱允熥道:“不過,孫兒要辦的軍事學院,與現在的武學可不一樣。”
“孫兒要招收的第一批學員,不是尋常人,而是朝中的武將勳貴,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僉事,斷事官,以及鎮守各地的指揮使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