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樹 作品

第一百六十八章 名將之能!與眾不同的戰法!


 朱允熥走上船頭,拿出大明製造局新造出來的望遠鏡,眺望倭寇的營寨。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玻璃就已經問世。

 只是在這之後,玻璃在華夏之地,並沒有得到重視。

 而是將技能點都加在了瓷器製作上面。

 朱允熥成立大明製造局之後,大批的銀子砸進去,數不清的工匠加入,玻璃的冶煉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無色透明玻璃,正是其中最重要的新品。

 凸鏡和凹鏡亦順理成章,望遠鏡也就出現了。

 此次出征的大明海軍,就配備了大量的望遠鏡。

 細細觀看一番之後,朱允熥將手中的望遠鏡交到了朱能和張輔兩人手中。

 兩人都分別看了一會兒,朱能震驚道:“這是何神物,竟有若千里眼一般。”

 “這就望遠鏡,是太孫殿下令大明製造局打造出來的神器。”

 馬和在大明軍事學院讀書時,便已經見過此物,當即出言解釋。

 “太孫殿下製造出來的神器可多了,這只是其中之一。”馬和滿是崇拜和為之驕傲之色。

 “太孫殿下當真是神人也。”張輔由衷感嘆。

 對於太孫的種種傳聞,他早就聽得耳皮都起繭了。

 之前還以為吹噓的成分居多。

 就好像《大明日報》上刊登的洪武大帝傳奇一樣。

 寫得神乎其神,坊間百姓對此都深信不疑。

 可張輔這等自幼聰慧的將才,自然有足夠的辨別能力,清楚其中有許多都是誇大其辭。

 不過是為了向百姓宣傳皇帝陛下的英明神武,以此在民間樹立更高的威望,維護大明的統治。

 以此而推之,他當然也認為,有關太孫的諸多傳聞,亦是如此。

 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真有傳說中那麼厲害嗎?

 張輔不相信!

 可這幾日親眼目睹太孫殿下打造的大明海軍艦隊,種種神奇之物,才清楚傳聞不但沒有誇大,反而將太孫殿下的本事說小了。

 太孫之能,又豈止是傳聞裡所能比的?

 一時間,張輔亦如馬和般,對朱允熥升起強烈的崇拜之情。

 他雖然年輕,但內心中自視極高,不服於人。

 可面對太孫,竟覺自己愚笨不堪。

 朱允熥淡淡一笑。

 其實望遠鏡還真不是他發明出來。

 他充其量就是向工匠們講述了有這麼一個東西,大致原理是什麼。

 至於如何做出無色透明的玻璃及凸鏡,都是大明製造局的工匠,經過無數次反反覆覆的嘗試,不斷總結經驗,改造工藝,最終制作而成。

 換句話說,朱允熥只是告訴他們,一千里以外的山上,有一件什麼寶物。

 但你們怎麼走到這一千里之外,那就是你們自己的事了。

 真讓朱允熥自己去製作,可能十年,二十年也做不出來。

 不過,面對馬和等幾人,朱允熥也懶得做太多解釋。

 就讓他們去誤會好了。

 這種被人“誤會”的感覺,還挺不錯的!

 “對於倭寇的營寨,你們怎麼看?可看出一點名堂了?”朱允熥問道。

 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他自己看了半天,啥也沒看出來。

 書上說有經驗的將領,僅僅觀看敵軍營寨,就能看出敵軍的虛實,優劣,弱點……從而洞悉敵軍的具體情況。

 書上還粗略描述了應該如何看。

 朱允熥也曾經看過那些書籍。

 但真正到實踐的時候,才發現完全抓瞎。

 書上寫得太簡單了。

 實際情況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很多東西,在書上都找不到答案。

 而能與書上所記載的內容嚴格對照起來的現象,他觀察半天,啥也沒有發現。

 此時才想起朱能和張輔都是久經沙場的將領,或許能看出一點端倪。

 “據卑職的觀察,島上的倭寇人數,大約在三千人左右。”朱能搶先道。

 “應該是二千八百到三千三百之間。”張輔補充了一句。

 這都能看出來?

 還看得這麼準?

 朱允熥臉露震驚之色,問道:“何以見得?”

 張輔和朱能迅速給出了自己分析依據。

 從營寨裡面的哨兵數量,房屋分佈,乃至出來活動的人員……等等。

 甚至連倭寇的作戰素養,營寨的堅固程度,攻防的弱點,要如何佈置進攻,才能最容易突破,又最大程度的減少己方傷亡,兩人都做了詳細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