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界觀受到嚴重衝擊的老朱!工業化的恐怖威力!
未來或許一個工人一天就能生產一百斤鐵,甚至兩百斤,三百斤,乃至上千斤。
那時候,或許朱高熾說的這些,就真有可能輕輕鬆鬆實現了。
在此之前,朝廷要給一名明軍打造全副的武器和盔甲,需要一大筆的銀子。
因而,全副盔甲的明軍,只有極少數的精銳。
大部分普通士兵,都只能用簡陋的盔甲和武器。
但眼下大明製造局將鋼鐵生產提高到這等層次,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會先製造標準大小的蒸汽機,發放給各地的官府,專門用來抽水抗旱救災。”
“還有用來抽乾煤礦的地下水。”
朱高熾也是十分聰明伶俐的人,這時候當然不會去反駁老朱的話。
朱允熥也告訴過他,蒸汽輪船和蒸汽機車的願景雖然好,但不要太過於著急去實現。
一步一個腳印。
慢慢來推動。
早期的蒸汽機,充分發揮它抽水的能力就好了。
當然,還有用於紡織。
不過,眼下紡織最重要的問題是缺少原料,缺少棉花和羊毛,而不是紡織效率更不上。
大明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至少眼下根本不為紡織而發愁。
等將來棉花和羊毛等原材料的供應上來了,才是蒸汽機驅動紡織機大顯身手的時候。
故而,朱允熥才將其早期應用,聚焦在“抽水”上面。
糧食是社會生產生活的根本。
而紡織帶來的變革,要等出海後,不愁原材料和市場再說。
人力水車在華夏曆史上,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
也可以說是百姓們最重要的生產工具之一。
然而,人力水車又怎麼比得上蒸汽機“抽水”的效率呢?
在抗旱救災上,就不存在勞動力過剩這回事。
能投入多大的力量,就投入多大。
早一天讓田地灌溉到水,便能搶救更多的農田。
還有一點則是,原來不適合做水田的地方,有了蒸汽機抽水供水,也可以嘗試改成水田。
在原來的歷史上,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早期生產的一千多臺蒸汽機,基本上全部是用於抽水。
後來才慢慢擴展到其他機器上。
“製造一臺蒸汽機,需要多少錢?”
老朱問到了問題的關鍵。
在他看來,這個鐵疙瘩,零部件很多,結構複雜,就算鐵價便宜,但要製作成不同的零件,成本恐怕不會太低。
“這主要看功率的大小。”朱高熾解釋道:“功率越大,價格越高。”
“太孫殿下說用馬力來衡量功率,目前的成本是一馬力四十兩銀子。”
“一臺十五馬力的蒸汽抽水機,價格大約是六百兩銀子。”
“我們正在通過標準化,採用流水線的方式來降低成本。”
“根據測算,如果將標準全部制定好,鋪開來大規模生產,假設每年生產一萬臺,則每臺的製造成本能降到現在的十五分之一左右,大約是四十兩銀子一臺。”
接著,朱高熾又詳細解釋何謂馬力。
即用一匹馬來踩水車,看它八小時能抽多少水。
再用蒸汽機進行對比。
測量後得出的數據,即為一馬力。
目前研製的蒸汽機,有兩種型號,一種為十五馬力,一種為三十馬力。
隨後,他又解釋何為大規模標準化生產,流水線作業,如何降低成本等來
……
“雖然算起來,一馬力機器的價格,比買一匹馬還要貴。”
“但是,機器的保養費用便宜,不像養馬那麼費勁。”
“而且,機器可以晝夜不停的運作,除了出現故障維修時,和必要的保養時間之外,全年無休。”
“實際上,一馬力的機器,能幹的活,超過五匹馬都不止。”
老朱輕輕點頭。
中原大地此前被草原蠻族統治了幾十年,許多農田被他們改成了牧場,導致中原馬匹數量激增。
因此,明初馬匹的價格並不貴。
如今,一匹中等品質的馬,不過十兩銀子而已。
但中原王朝能養的馬,終究是有限的。
機器卻能源源不斷的生產,這就不一樣了。
如果真像朱高熾所言,十五馬力的蒸汽抽水機,一年生產一萬臺,豈不就相當於多了十五萬匹幹活的馬?
哦,不對。
一馬力機器相當於五匹馬能幹的活,這樣算的話,是相當於一年多了七十五萬匹馬。
下一年還能繼續增加。
一年更比一年多。
如果生產技術再改進,效率再提高,成本再降低……
直觀的算法,立即讓老朱感受到了“工業化”的恐怖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