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明的新時代,再添一把火!
一個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後世普通人,便能在知識層面輕鬆碾壓古代的絕大多數人。
哪怕是那些學富五車的飽學之士也不例外。
可數學這門學科頗為奇特,它對個人的天分要求極高。
在古代,雖說整體水平參差不齊,但也不乏個別驚才絕豔之輩。
那些古代頂尖的數學家,僅憑自身超凡的數學天分與敏銳的直覺,哪怕不借助後世諸多先進的數學工具,應對起後世的普通數學題來,也是遊刃有餘,能將許多普通人遠遠甩在身後。
自朱允熥創辦《科學》期刊,開設《數學》專刊,將後世的數學思想與精妙工具引入大明之後,無疑像是為這些潛藏的數學天才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豁然開朗間,極大地拓寬了他們的思維邊界與視野廣度。
在這全新知識的滋養下,他們仿若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迅速茁壯成長,盡情施展著自己的才華,很快便將大明的數學水平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物理領域亦是這般情形。
當初朱允熥提出的三大定律,在眾人眼中,仿若鏡花水月,大多數人都不明就裡,無從下手。
但大明疆域遼闊,人才濟濟,總有那麼幾個獨具慧眼的特殊天才,能從這三大定律中洞察到全新的知識寶藏,並巧妙地將其運用到實際工程之中。
“文元柳?”朱允熥的目光牢牢鎖定在《物理》期刊上一篇文章的作者署名處。
這篇文章深入淺出,以三大定律為基石,巧妙地解決了一個棘手的實際工程問題。
文中論述鞭辟入裡,邏輯嚴謹。
即便是放到後世,那也稱得上是相關專業研究生的上乘之作了,看得朱允熥不禁嘖嘖稱奇。
“好似科學院與資產部呈上來的名單裡,此人在蒸汽機制造一事中,功勳卓著,排名第一,果真是有真才實學啊!”
朱允熥暗自驚歎不已。
原本,對於冊封國公一事,他心中滿是疑慮。
國公之位,位高權重,非同小可。
若是此刻輕易將這等高位封賞出去,日後再有大功之人,又該以何封賞呢?
可話已出口,君無戲言,他又怎能食言而肥?
無奈之下,也只能按約封賞。
如今看來,倘若這人當真有這般本事,封他一個國公之位,倒也可行。
畢竟,當下大明的科學技術才剛剛起步,正急需一個標杆式的領軍人物,為天下人樹立一面奮進的旗幟,成為眾人競相追逐的榜樣。
這般人物,朝廷給予高官厚祿,也是理所應當。
“科學的發展,遠比我預想中的還要迅猛。”
朱允熥合上期刊,不禁感慨萬千。
回首歷史,科學技術的發展進程仿若蝸牛爬行,緩慢而艱難,往往耗費十幾年甚至數十年光陰,才能取得一星半點的進步。
這種僵局,一直持續到工業革命的烽火點燃,才得以徹底扭轉。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科技仿若沉睡已久的雄獅,猛然甦醒,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待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席捲而來,更是呈燎原之勢,迅猛得讓人目不暇接。
如今細細想來,彼時科技進步緩慢,根源便在於社會缺乏有效的催化機制。
各國對科技重視不足,大多依賴自然無序發展的資本主義模式,任其自生自滅。
而如今的大明則截然不同,有他高瞻遠矚,指明前行方向;有成熟完備的科研激勵機制;有專業權威的期刊作為交流平臺;還有專精尖的研究機構匯聚各方人才……
這一切,如同為大明的科技發展插上了矯健的翅膀,使其騰飛的速度遠超自然發展狀態下的百倍、千倍乃至萬倍。
可不是嘛!
工業革命帶來的,不正是科技發展環境的改天換地嗎?
單從智商層面考量,幾千年前的人與後世之人又能有多大差別呢?
放在物種進化的漫漫征程中,這點時間間隔簡直微不足道。
可人類的科技發展成果,卻在短短一兩百年間,實現了對過去幾千年總和的超越。
究其根本,不正是因為發展環境的變革嗎?
而他對大明科技環境的重塑,相較於歷史上的工業革命時期,更為迅猛,也更為徹底。
如此看來,大明的科學技術一飛沖天,自是水到渠成之事。
很快,朱允熥心中的疑慮與擔憂便煙消雲散。
“既然已然發展到這般境地,那我不妨再添一把旺火,助其燒得更旺。”
他目光灼灼,仿若看到了大明科技光芒萬丈的未來。
“定要讓大明的科技,真正邁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言罷,他提起筆來,飽蘸墨汁,在面前的紙張上,筆走龍蛇地寫下了“微積分”三個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