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第五〇九章:靖康會寧
靖康二年,徽欽二帝被金軍押赴北國,文武百官與數萬百姓被一併擄走,淪為俘虜。一路上,金兵對俘虜百般凌辱,妃嬪宮娥多遭汙穢,有人寧死不屈,自縊於途中;也有人忍辱偷生,盼望有朝一日得以歸家。然而,俘虜中亦有一人,其風骨卓然,終不肯向異族低頭,正是南道都總管張叔夜。
張叔夜,本字嵇仲,生平剛正不阿,雖年逾六旬,卻精力充沛,面如青松,心如堅石。汴京陷落之日,他隨二帝入宮勸諫,言辭激烈,令旁人無不動容。然局勢已不可挽回,張叔夜隨大批俘虜被押往北國,途中絕食不食粟,只以少量清水維持生命。
行至白溝河時,金軍押送的隊伍已接近原宋遼界碑,這裡正是宋土與北國的分界之地。張叔夜伏身車中,面容清瘦,目光卻異常明亮。他默然注視遠處的天際,彷彿看見了腳下這一片故土正在漸行漸遠。他心中默唸:「我張嵇仲已至絕地,苟延殘喘更何益?大宋蒙難,臣子當以死報國,豈能客死他鄉,貽羞後世!」
馬車之上,駕車的金兵見張叔夜氣宇非凡,便譏諷道:「張學士,前方不遠便是界河,過了此地,便是大金之境。你等此生莫想再回南朝了!」
張叔夜聞言,矍然而起,目光凜然,仰天長嘆道:「我張嵇仲竭忠盡節,今日雖死,必留宋土,亦無愧於天地祖宗!」說罷,閉目運氣,屏住呼吸,以內功逼閉全身經絡,斷絕生機。片刻之後,他身形一僵,仰倒在車中,不再言語,年六十三歲。
金兵見狀,皆面面相覷,有人驚呼:「此人竟能運內力絕命,意志非尋常凡人可比!我等雖為敵,亦當敬其忠烈之志。」押送的金將完顏綱得知此事,亦大為感嘆,命士卒停駐,將張叔夜厚葬於雄州界碑下,並令刻石銘文:「宋南道總管張嵇仲之墓,忠臣之魂。」
自此,張叔夜的墓碑便立於界碑旁,千百年來為後人瞻仰。他的忠節與風骨,雖死猶存,激勵無數仁人志士為家國獻身。
趙佶、趙桓二帝七月被金軍押至遼地北京臨潢府(巴林左旗),兩人分別已有數月之久。初見之時,趙佶形容憔悴,鬚髮蒼白;趙桓則瘦骨嶙峋,面如死灰。父子二人相顧無言,繼而抱頭痛哭,滿腔悲憤,盡在淚中。趙佶自責道:「朕貪圖聲色,誤國至此,愧對列祖列宗!」趙桓哽咽道:「若非為父皇讓位,兒何至受此辱!」此時旁有金兵嘲笑道:「若你們早降,何至於此?」趙桓聞言氣血翻湧,險些昏厥,被趙佶攙扶而起,二人無奈,隨金軍繼續北上。
金將完顏宗望押解二帝至金國都城會寧府(哈爾濱),並奏請金國皇帝完顏吳乞買。完顏吳乞買登殿接見,言道:「宋人不識天命,逆吾大金,致使城破國亡,汝等正當以奴禮事朕!」遂命二帝與其宗室、后妃、百官,皆身披羊裘,袒露上身,系以粗繩,由金兵牽至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廟前行「牽羊禮」。宋君臣行禮時,金兵喝罵嘲弄,眾人無不羞憤交加。趙佶強忍怒火,眼含熱淚;趙桓牙關緊咬,身形顫抖。
禮畢,完顏吳乞買遣散群臣,將鄭皇太后、朱皇后等後宮嬪妃召入金宮賜浴。所謂「賜浴」,乃金國對降國婦女臨幸之俗,實為奇恥大辱。朱皇后入宮後,自知無力抗拒,不禁仰天痛哭道:「妾身雖為弱女子,亦知忠義大節。若蒙此辱,如何見得祖宗英靈!」遂於夜間以絲巾自縊,未能成功,後投金宮水池而死。
金宮侍從得報,將朱皇后遺體呈於完顏吳乞買。完顏吳乞買見其面容端莊,神色安詳,不禁為之嘆息,言道:「此女雖為宋妃,實乃節烈之婦。我大金尚勇士而重貞節,此女堪為典範。」遂下詔曰:「趙桓妻朱氏,懷清履潔,得一以貞。眾醉獨醒,不屈其節。永垂軫恤,宜予嘉名。」追封為「靖康貞節夫人」,並命厚葬於會寧府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