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域
以放開河西走廊的無害通行權作為對價,使團自遙遠的西方歸來,帶來了無數種子、作物、書籍、良種馬牛羊等牲畜以及充滿異域風情的各式工藝品,甚至包括人口,劉盈覺得有幾個絕色胡姬也就行了,男奴走一趟的糧食成本還不夠利潤的,包括閹奴等羅馬特色商品都被劉盈放棄。
可惜商路並不曾通暢,草原民族可能確實有商業的天賦吧,亦或是冒頓這樣的俊才亦有先見之明。劉盈提議的以匈奴維護商路而收取過路關稅的提議被冒頓否決,打開了中東、歐洲市場將極大促進漢朝工業化的發展。沒有一個全球市場,至少是一個準全球市場作為傾銷地,漢朝的技術革命就只能獨立發展。
劉盈確實想走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但一國內部剝削超積累的成功案例只有兩個,前提是一整套的如今完全不存在的管理深入到個人社會生活的政治制度與社會關係構建。早在工業革命前就通過大量的掠奪印第安人土地經營農業和開採金銀取得了巨量資本積累的美國,走上資本主義這一條道路也得靠從高關稅進口替代走向外向型貿易經濟,早在英國的堅船利炮打破大清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之前,美國商人的冰塊貿易就已經在南中國打開了巨大的市場。
冒頓可能看不懂劉盈兩千多年先見之明的歷史性眼光,但他至少很明白一點,沿途販賣的客商經濟實力永遠趕不上坐地戶,劉盈願意分錢一定是因為從東西方貿易中漢朝所能攫取的利益和擴張的國力遠大於匈奴。還是小國好,雖然紛亂的小國會因為各種非經濟因素影響商路的正常運行,但是有大國雄心的國家永遠會想著給自己的鄰居找麻煩比強化自己更重要。
替代手段劉盈早就想過了,所謂大航海時代,是西歐中心論下的觀點。紅海到泉州的海上絲綢之路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發展完善,就算目前能力不足,劉盈也已派遣趙佗建立起廣州——印度半島的航線,大不了另外半程以接力方式交給羅馬運行,歷史上東漢時期的海上交通就已經實現了。這主要也不是技術問題,大不了跟著羅馬商船跑兩趟也就熟了。而是南越國的商船武裝鎮得住南海的場子,但不一定應付得了羅馬的海盜,商船打不過就做商人,打得過就做海盜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茫茫大海之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尤其漢朝商船這幾次初出海帶了不少高價值貨物,跑遠了那是找圍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