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馬嵬之變
李輔國見李隆基不說話,“陛下,如果不殺楊國忠,將士心存恐懼,恐怕會做出過激之事!”
李輔國此語卻是讓所有人都是一驚。
陳玄禮聽到此言,心中也是升起了後悔之意。
他此時已經明白自己是被李亨給利用了。
但事已至此,他也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他看了李輔國和躲在一旁的李泌一眼,一咬牙上前道:“還請陛下早做決斷!”
李隆基嘆息一聲,答應了下來。
這時李輔國把早就準備好的四份詔書遞到了李隆基面前。
“還請陛下用印!”
李隆基看向面前的詔書。
第一份詔書是加封太子李亨為監國,天下兵馬大元帥。
第二份詔書是誅殺楊國忠三族。
第三份詔書是加封李惲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兼范陽、平盧兩鎮節度使。
第四份詔書是加封李泌為河西、隴右、朔方三鎮節度使。
這一次李亨已經是圖窮匕見了。
李隆基看著手中的詔書,遲遲沒有用印。
李輔國再次催促道:“還請陛下用印!”
李隆基無奈的看向李輔國,“你們就不怕引起更大的變亂嗎?”
李輔國自信的道:“陛下不用擔心……”
李隆基強忍怒火,還是在詔書上用了印,此時他心中只希望自己的密詔能夠順利送到李惲與楊國忠手上。
李隆基用印之後,李輔國又把韋見素請了過來。
看著韋見素戰戰兢兢的在詔書上籤了名用了印,李輔國這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接著李泌又趁機清洗了所有曾經反對過李亨的官吏。
做完這些他與陳玄禮等人這才高呼萬歲,再拜而出,整頓隊伍做前行的準備。
這場兵亂也讓馬嵬驛這樣一個普通的驛站,從此被載入史冊,千百年來在人們的記憶中不曾磨滅。李隆基也從此大權旁落。
第二天,李隆基將從馬嵬驛出發,隨行的朝臣只剩了韋見素一個人,李隆基任命韋見素的兒子韋諤為御史中丞,擔任置頓使,讓他先行安排沿途的食宿。
但這個時候又出了么蛾子,參與叛亂的將士都說:“楊國忠謀反,其將吏皆在蜀,不可往。”
有人建議去河州、隴州,有人建議去靈武,有人建議去太原,有人建議回長安。
李隆基決意入蜀,但又擔心與眾人之意相違,不肯明言。韋諤此時也還沒動身。
他建議道:“回長安,應當有防禦敵人的準備,現在兵力這麼少,不能回長安。不如先到扶風郡,再從長計議。”
扶風在入蜀途中,李隆基很是滿意,眾人也都覺得是個萬全之策,於是繼續西進。
這時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隊伍正要出發,忽然出現無數百姓,他們跪在路旁,請李隆基留步。
“宮闕是陛下居住的地方,陵寢是陛下的祖墓。現在捨棄這些,您想到哪裡去呢?”
在隊伍後方的李亨此時看向了李泌,李泌向
他輕輕點了點頭。
李亨見狀瞬間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他的緊張心情也放鬆了下來。
李隆基看著眼前攔路的百姓按轡不動,停了很長時間。
這時這些攔路的百姓又說話了,“至尊既不肯留,我們願意率子弟從太子殿下東向破賊,收復長安。如果殿下與至尊皆入蜀,天下百姓將群龍無首。”
不一會兒,李隆基仍然沒有答覆,這時百姓越聚越多,很快就聚集了好幾千人。
這時李泌見火候差不多了,向李亨示意,李亨隨即打馬上前。
“至尊遠冒險阻,我做為兒子要朝夕陪伴他,怎麼忍心離開他的身邊。即便留下,我也要當面向父皇辭行,根據父皇的意願再做決定。”
說著便流下淚來。這時建寧王李倓、宦官李輔國都拉著馬籠頭,勸太子留下。
李倓是太子第三子,他大聲對李亨道:
“如今逆胡犯闕,四海分崩,不順從百姓的意願,何以興復唐室!”
“如果殿下與至尊一起入蜀,賊兵燒絕棧道,那麼大散關以東廣大地區非我所有,等於拱手授賊。”
“到那時人心相背,不可複合,想再回到這裡,就沒有機會了。”
“不如收西北守邊之兵,把李惲、李光弼的軍隊調回,與他們併力東討逆賊,克復兩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復安,宗廟毀而復存,那時掃除宮禁,奉迎至尊回朝,這才是大孝啊!何必朝夕陪侍,區區為兒女之戀。”
李亨的長子,廣平王李俶這時也上前勸李亨留下。
百姓們一起簇擁到李亨馬前,
“殿下不能走啊……”
“為了大唐社稷請殿下留下……”
“我等皆願跟隨太子!”
李亨心中得意,口中卻是道:“此事孤做不了主,得至尊首肯!”
百姓們聞言,紛紛上前圍住李隆基。
李隆基嘆息一聲,“這是天意!”
隨即下令分後軍兩千人及飛龍廄馬隨從太子。
就在這時李泌突然打馬上前高呼:“陛下告諭將士,太子仁孝,可奉宗廟,你們好好輔助他。”
接著又打馬到李亨面前,高聲道:“陛下有言,太子當要努力,不要掛念我。西北諸胡一向對大唐恭順可得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