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李惲封王

 詔書既下,萬邦鹹悅,普天同慶,大哉王言!” 

 …… 

 李惲收到李隆基封自己為靈武郡王的詔書後,並沒有任何欣喜之意。 

 因為就在前一天,他收到了河北告急的信報。 

 原來就在李惲在奪取鄯州,進軍河西之時,安祿山叛軍也沒有閒著。 

 自從放棄河北退守河南之後,史思明就沒有閒著,一心想要收復河北。 

 這一年來他一直在囤積糧草,整肅軍隊為反攻河北做準備。 

 只是因為屢次敗於李惲之手也讓他對李惲很是忌憚。 

 因此就算接到了安祿山的命令他也並沒有立即出兵,而是靜靜的等待機會。 

 這次李惲親自領兵西征,終於讓他看到了奪回河北的希望。 

 天寶十六載六月二十,史思明領十二萬大軍渡過黃河進攻河北。 

 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鄴郡,李惲領兵西征之後,對鄴郡的防禦其實是很重視的。 

 為了防止叛軍對河北的反撲,李惲任命李思擔任鄴郡守將。 

 鄴郡擁有馬步軍近四萬之眾,這其中騎兵就有一萬四千人,城內糧草物資也很充足。 

 以如此兵力,若是不出意外的話,叛軍即使集結二十萬大軍也難以攻下鄴城。 

 作為鄴城主將的李思同樣是這麼想的。 

 得知史思明大軍渡過黃河後,李思絲毫不慌。 

 他甚至打算來一場輝煌的大勝讓天下人看看。 

 他找來了鄴郡太守蕭逸商議禦敵之事。 

 這蕭逸出身於蘭陵蕭氏,乃蕭氏嫡系子孫。 

 當時李惲準備出兵討伐僭位為君的李亨時他也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的。 

 其人從小就收到良好的教育,本身能力也很強,在擔任魏郡長史之時非常受李峴賞識。 

 是以在叛軍退出鄴郡之後,鄴郡太守之位空缺,李峴也就向李惲舉薦了他。 

 但不管是李峴還是李惲都都不知道的是,蕭逸其實心中對李惲是很不滿的。 

 對於李惲在朔方實行的化胡為漢的政策,還有清洗河北世家大族的做法都是持反對意見。 

 他當時首先站起來支持李惲討伐李亨實際上不過是一場政治投機而已。 

 這其實也是世家大族的通常做法,沒有一個家族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 

 蘭陵蕭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皆是如此。 
 

 這些大族如今也是同樣在兩面下注。 

 李思和蕭逸經過一番商議之後,決定由蕭逸負責守城,而李思則率領騎兵在外。雙方互相配合。 

 應該說這樣的做法是沒有問題的,李思所領的騎兵多為突厥人,野戰才是他們所擅長的。 

 而且鄴郡的地形也很適合騎兵作戰,如果兩人能配合好,很可能會取的一個不錯的戰績。 

 兩人商量好之後,李思於當日就領一萬四千騎兵還有千餘車兵出城,在城西二十里處立營,等待叛軍的到來。 

 李思的計劃是,若是叛軍進攻鄴城,他就可以領騎兵襲其後。 

 若是叛軍前來進攻自己,自己就可以行遊擊之法,拖垮敵軍。 

 若是叛軍棄鄴城以不顧,則可以切斷敵軍糧草補給。 

 不過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出城的當晚就有一個人悄然的進了太守府。 

 此人正是出身清河崔氏的名士崔灝。 

 此人昔日就曾聯合翰林院諸學士彈劾於李惲。 

 靈璧之戰後,其觀局勢不對,遂辭官逃回了老家。 

 沒想到在這關鍵時刻其卻跑到了鄴城。 

 蕭逸剛得知他來了鄴城,也是吃了一驚。 

 不過蕭逸當時就已經猜到他的來意,是以並沒有馬上見他,而是等李思離城之後方才讓他進府。 

 “蕭兄,你我皆知,李惲那廝近年來愈發猖狂,對世家大族的打壓更是肆無忌憚。” 

 “觀其在朔方、河北、河東之所為,分明是欲滅我諸世家!” 

 崔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手指輕輕敲打著案几,每一聲都似在敲打著二人的心絃。 

 蕭逸眉頭緊鎖,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崔兄所言甚是,李惲此舉無疑是在動搖我等的根基。世家雖歷經風雨,但如此這般被肆意欺凌,實乃前所未有。” 

 “正因如此,我等不得不為家族、為鄴郡的未來打算。”崔灝的眼中閃過一絲決絕, 

 “如今,史思明領二十萬大軍揮師北上,其勢力日盛,若我等能借此機會,獻上鄴郡,或可保全家族,甚至謀求更高的地位。” 

 蕭逸聞言,神色微變,他深知此舉的利害關係:“崔兄,獻上鄴郡,無異於背叛大唐,此事若成,我等雖能暫避風頭,但後世之名,恐將遺臭萬年。” 

 “蕭兄此言差矣,名節固然重要,但家族延續、子孫福祉又豈能輕視?” 

 “況且本就沒有永恆的王朝,大唐終也有被雨打風吹去的一天,若是大燕能取代唐,那咱們可都是功臣……”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到時候咱們才是代表正義……以某觀之今日之李惲不過昔日之楊廣,其不恤世家必不可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