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名正言順

 “陛下,秦王殿下澤被蒼生,仁義之名傳於天下……” 

 李岫言罷,三省六部諸大臣也紛紛表態支持立李惲為儲君。 

 不過此時宗室諸王卻是一直沒有表態。 

 李隆基目視李承寀,希望他能出來。 

 看見李隆基投來的目光,作為宗正卿的李承寀起身道:“陛下,秦王乃我宗室百年難遇的英才,合該為儲……” 

 李承寀的話,就代表了宗室的態度,他的話一出,李隆基諸子皆是面如土色,此時已經無人能阻止李惲為皇儲。 

 三日後,李隆基在大朝會上正式下達了立李惲為皇儲的詔書。 

 隆慶元年七月甲申,詔曰: 

 朕聞儲貳之設,乃國家之大本,社稷之良規。今觀朕之諸侄,秦王李惲,才德兼備,仁孝著於宗親,文武彰於朝野。自幼聰穎好學,長而篤行仁義,克己復禮,有古君子之風。 

 朕念國家之未來,必賴賢明之君以承先啟後。李惲才略過人,足以安邦定國;品德高尚,足以化育萬民。是以朕心所向,決定冊立李惲為皇儲,以繼大統,永保我大唐之基業。 

 自今而後,李惲當勤修政事,廣納賢言,以固根本而安社稷。朕亦將悉心教導,傳以治國之道,使李惲早成大器,不負朕之期望。 

 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欽此! 

 李惲被立為儲君,自然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不過長安百姓倒是一個個歡心鼓舞,詔命傳出後,還沒有舉行正式的立儲大典,長安百姓就已經自發的歡慶起來。 

 “砰砰砰!” 

 當天整個長安城內外,鞭炮聲響個不停。甚至有人在白日裡就放起了煙花。 

 李隆基在收到外面反饋的消息後,更是下令取消宵禁全城歡慶三日。 

 做為主角的李惲卻是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接旨之後,他大筆一揮,把太宗皇帝的名言寫了出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接著又寫出了孟子的名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寫好之後,他命人把此兩幅字裱起來掛在了自己的書房之中。 

 李惲寫的兩幅字,很快被傳了出去。 

 百姓們也對李惲有了更多的期望,天下也皆是議論紛紛。 

 不少人言,“大唐將出一位不遜於太宗皇帝的明君。” 

 …… 

 轉眼之間已然到了隆慶元年七月十二,這天正是黃道吉日,也是李惲被正式冊封為皇儲之日。 

 晨光初破曙光寒,長安城內鐘鼓喧。大明宮中,一派莊嚴肅穆,秦王李惲冊封為皇儲的盛典即將舉行。 

 今日的李隆基精神似乎也好了許多,他身著龍袍,頭戴皇冠,端坐于丹陛之上,神色凝重而威嚴。 

 他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跪拜的群臣,聲音洪亮地宣佈儀式開始。 

 右相楊釗,身著紫袍,腰繫魚符,手持笏板,步履穩健地走上臺前。 

 他面色凝重,言辭懇切,宣讀著冊封詔書,字字句句,鏗鏘有力,迴盪在宮廷之中。 

 “今有秦王惲……” 

 楊釗唸完之後,同平章事裴遵慶在禮官的指引下上前,他神情肅穆,目光堅定。為秦王李惲送上祝福,願其承繼大統,光耀先祖,惠及黎民。 

 隨後京兆尹李岫,教化司尚書李白,二人亦上前獻禮。 

 李岫以長安城之安危為己任,願秦王李惲能保世安民;李白則以詩酒為伴,賦詩一首,頌揚秦王之德,言辭間盡顯文采飛揚。 

 左衛大將軍李瑄、右衛大將軍王思禮,二人身披鎧甲,手持陌刀,威風凜凜地立於殿下。 

 他們代表著大唐的武勇,誓將守護華夏,保衛大唐江山。 

 高力士亦前來見證這一歷史時刻。他面帶微笑,目光中透露出對李惲的期許與祝福。 

 宗正卿敦煌郡王李承寀,則負責主持祭祀儀式,他手捧祭品,虔誠地祈求祖宗保佑李惲,願大唐國運昌隆,萬世太平。 

 隨著儀式的進行,鼓樂齊鳴,香菸繚繞。秦王李惲身著太子服飾,緩緩走上高臺,接受群臣的跪拜與祝福。 

 群臣恭賀之後,則是大唐諸藩屬國使者的朝拜。 

 回紇可汗、南詔國王更是親自為李惲獻武。 

 室韋、薛延陀、吐谷渾、突騎施、同羅、突厥諸部首領更是披堅執銳擔任李惲護衛。 

 隨後李隆基上前拉著李惲的手,一同登上帝攆前往太廟,高寄先祖。 

 這一日長安百姓幾乎空城而出。 

 車架所過之處,皆是百姓們的歡呼之聲。 

 這一刻,長安城內的每一個人都在見證著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秦王李惲被冊封為儲君,不僅意味著他將承擔起治理國家的重任,也意味著大唐中央完全穩定下來。 

 祭拜完太廟之後,這一次冊封典禮才算是真正結束。 

 當晚李惲在大明宮大宴群臣以及諸國使者。 

 宴會之上,諸國使者紛紛舞於庭,以表達對大唐的臣服。 

 此時吐蕃使者阿佩忠旺卻是難掩心中的失落,心中更是隱隱有一種恐懼。與他相同的還有新羅使者金鑫。 

 沈默押送柳文和樸宰範兩人入長安時,李惲故意讓其大張旗鼓的入城。 

 此時金鑫自然也知道兩人被俘獲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