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李隆基之死

“王氏其實也一直都有再來一次田代齊姜的野心,王氏也一直為之努力,他們從送鉤弋夫人入宮就開始佈局,一直到王禁之時才走出了重要一步……”

“實際上,兒子以為王莽之所以篡漢成功,主要的原因還是漢末年政治局面的不穩定,讓民眾對朝廷失去了信心……”

“漢哀帝這時已經沒有外朝勢力的幫助,所以王莽必能順利奪取皇位。”

聽著李憲的侃侃而談,楊盈滿是驚喜之色。

“這是哪位師傅教你的?”

李憲躬身道:“有些是兒子平日裡聽父皇所言,有些是兒子自己總結而出的!”

楊盈點了點頭,“我兒果然聰慧!”

一旁的女官也紛紛拍馬屁道:“太子殿下有陛下之風,日後定然能繼承陛下基業為萬世明君!”

楊盈此時心中歡喜,甚至暫時忘記了心頭憂慮之事。

經過這一事,李憲聰慧之事也傳遍了宮中。其一些言論甚至傳到了宮外,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

李惲對此也非常滿意,想到李憲也十二歲了,也該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了。

這日李惲與楊盈商量之後傳詔把高適請入了宮。

“臣高適拜見陛下!”

平定叛亂之後,高適就被調回了長安,如今卻是擔任尚書左僕射之職務,不過暫時沒有加“同平章事”,還沒有拜相。

其主要工作實際上卻是主持中央十二衛的繼續整編。

“陛下,這是諸衛的整編訓練報告,還請陛下御覽!”

李惲接過奏摺之後卻並沒有第一時間觀看,而是順手放在了書桌上。

“今日朕請公前來卻是有一事要麻煩於公!”

“不敢,不知道陛下有何事!”

“如今太子也年長,為君者不可不懂軍中事務,是以朕欲將太子託付於公,望公能悉心教導……”

高適聞言心中卻是犯起了難,雖然有許多人都想為太子師,但卻不包括他。

高適是一個聰明人,他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對如今的地位也已經很滿足了。

許多人願意為太子師,就是想繼續往上爬,但高適卻並沒有這方面的追求。

李惲一看就猜到了高適心中的想法。

正是因為他對高適的瞭解,所以才會選擇高適為太子師。

這時原本躲在屏風後面的楊盈和李憲端著茶走了出來。

“還不快給你師傅敬茶!”李惲說了一句,李憲當即端著茶走到了高適面前。

“師傅請用茶!”

李憲所行之禮正是拜師禮。

高適此時不答應也不合適,他沒有再猶豫當即接過了茶,飲了一口。

“學生拜見師傅!”

李憲見高適喝了茶也是興奮了起來。

高適放下茶杯之後,又給李憲行了一個大禮。

李憲見狀趕緊躲開。

高適還欲再行禮,這時李惲開口了。

“公乃是長輩,憲兒是晚輩,哪有長輩給晚輩行禮的……”

“就是就是,師傅你怎麼能給我行禮呢!”

高適道:“殿下是太子,是君,某是臣……”

李惲揮了揮手打斷了高適之言。

“什麼君、臣的,如今達夫乃是憲兒之師,就是長輩……”

這時李惲轉向李憲道:“憲兒,今後侍師當如侍父,不可任性妄為!”

“兒子知道了,兒子聽說徒弟應該與師父生活在一起,兒子是否也該如此!”

李憲之問卻是讓李惲心下一動,他思索著,“太平之君不能成才,多是因為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對百姓、對這個世界缺乏真正的瞭解……讓皇子居於宮外或許是一個解決的好辦法!”

想到這裡,李惲卻是起身向高適行了一禮。

李惲的動作卻是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陛下!”

高適也被驚的跳了起來。

“達夫兄請安坐!”

“憲兒所言甚是,弟子當跟從於師父身邊才是……”

“我這一禮是以一個父親的身份感謝達夫!”

楊盈心中雖然對兒子有些不捨,對李惲讓李憲跟隨高適也有些不理解,不過卻也知道不能拖後腿,也是出言勸說。

面對帝后兩人的勸說,高適自然不會反對,當即就答應下來。

“如此就拜託達夫了!”

第二日,李惲就下詔加封高適為太子太傅,並命李憲入高適府學習。

李惲此舉自然引得長安內外議論紛紛。

不過許多人也對高適羨慕不已,公卿大臣們也紛紛前往高適府上拜訪。

許多人都在猜測,高適何時會被正式拜相。

因為此事,李隆基病危之事都沒有多少人關注。

轉眼之間已經是正旦之時,過了年之後李隆基的身體就急轉直下,還沒有出新年就已經處於彌留之際。

李隆基在臨死前要求單獨與李惲相見。

李惲在思考一番後,答應了他的條件。

此時李隆基已經無法起身,還是在高力士的幫助之下,才勉強靠在了床上。

他等眾大臣離開後詢問道,“皇帝,究竟打算怎麼處置諸王?”

李隆基此時最擔心的還是自己的兒子,他還是很擔心自己死後李惲會對自己的子孫斬盡殺絕。

李惲這些時日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對待宗室的問題此時他心中已經有了計劃。

面對李隆基的詢問他道:“我打算效法西周,大行封建!”

“大行封建!”

李惲之語卻是讓李隆基頗為驚訝。

從漢孝景皇帝之後,廢封建基本就成為了共識。

其後雖有司馬家大行封建,但其導致的後果,也被當成了前車之鑑。

“汝不擔心,七國之亂,八王之禍嗎?”

李隆基強撐著詢問。

李惲道:“我行封建非漢、晉之封建,而是周之封建!”

李隆基一聽就明白了,“汝是欲封建於四夷八荒之外!”

“不錯,諸王未來都會封建於中國之外!”

李隆基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此時他已經明白了李惲的想法,也不再擔心自己子孫的生命安全。

李隆基艱難的轉過頭道,“汝是欲繼續開邊嗎,朕當年可是被罵的不輕啊……”

李惲笑了笑道:“大唐應該擁有更加廣闊和富饒的土地,如此才能養活更多的百姓,使百姓衣食無憂……陛下當年不也是有此想法嗎?”

“哈哈哈”

李隆基聞言先是默然,然後卻是笑了起來。

“好好好!”

“朕相信,大唐會在汝手中變得更加偉大……可惜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李隆基嘆息一聲,“恨未見大食之王俯首大明宮前!”

李惲道,“陛下放心,大唐終會讓萬國盡皆俯首!”

這時一旁的李憲也道:“就是父皇不行,我也會征服大食,讓大食之王,為我大唐舞蹈……”

李隆基聞言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時最後交待道,“汝欲如此,還需解決以五姓七望為首的世家豪強,汝做好準備了嗎,科舉和儒家可用,但也不可大用……漢成帝與楊廣前車之鑑不得不防啊!”

李隆基絮絮叨叨的說了一番後,李惲就一直聽著。

一直到李隆基表示自己累了,李惲才帶著李憲離開。

……

正月二十四日,李隆基駕崩於興慶宮,一個月後下葬於泰陵。

李惲隨後下詔改元“洪武”。

一箇舊時代結束,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

……

自從大唐在長安大校沒有邀請自己後,新羅人就已經明白,大唐對新羅已經下了決心。

不過新羅國王金憲英(景德王)卻是並沒有在意。

雖然新羅是在大唐的扶植之下方才統一半島中南部的,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新羅人已經相當膨脹。

金憲英早在十年前就制定了北擴,南征的計劃。

按照他的計劃,未來的新羅將包括倭奴國的九州島,本州島的西部,以及大唐的安東都護府,全據如今的渤海國之地。

屆時新羅就將成為一個人口超過一千五百萬,比昔日的高句麗更強大的帝國。

在金憲英的計劃中,未來的新羅將與大唐並列。

新羅人有這樣的野心其實也不算異想天開。

這也與新羅人口和經濟、技術的發展有關。

如今新羅首都金城的人口已經達到了九十餘萬,人口只是比長安稍少。舉國人口更是已經超過了九百萬。

因為大唐的幫助,如今的新羅已經完全進入鐵器時代,其國內的鐵產量雖然沒有一個準確的數據,但已經相當可觀。

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和計劃,金憲英從天寶十二載就已經開始擴軍。

到如今,新羅國已經擁有超過三十萬的常備軍。

在需要的情況下,更是可以擴充至五十萬。

因為有著充足的鐵,其國裝備也不差,不但武器已經鳥槍換炮全部換成了鐵製武器,而且披甲率也不低,已經達到了四成,甚至超過了全盛時期的吐蕃和如今的黑衣大食。

不過新羅人在水師和騎兵上依然不足。

他們雖然積極向契丹人、渤海人高價求購戰馬。

但作為其鄰居的契丹人和渤海人,如何會不知道新羅人的野心。

因此從天寶十四年開始就已經戰馬流入新羅。

也正是因為如此,新羅雖然擁有三十萬常備軍,但騎兵數量卻是隻有萬餘而已。

為了應對大唐可能的進攻,金憲英也下達了總動員令。

金憲英甚至計劃率先進攻大唐安東都護府。

不過因為國內大臣的紛紛反對而沒有實現。

當年契苾何力以八百騎兵大破一萬高句麗精銳之事,讓新羅人也同樣對大唐騎兵感覺畏懼。

也正是因為如此,安祿山起兵叛亂之時,新羅人也因為遲疑不決而喪失了機會。

金憲英在

得知大唐開始整頓密州水師之事後,也開始加強本國水師的建設。

不過水師乃是一個技術兵種,新羅人的造船技術比起大唐來差距那可不是一般的大。

就在新羅人為此一籌莫展之時,一隊神秘人突然進了金城。

“陛下!有一支自稱是xxx的大唐商人請見!”

“商人!”金憲英皺了皺眉。

“可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人?”

“還不清楚,不過,他們自言有陛下最想要的東西!”

金憲英思忖一番後,最終還是同意見這群人。

未幾,侍衛帶著一名文士打扮之人入了王宮。

“見過殿下!”

來人並沒有報上名字,只是簡單的行了一個拱手禮。

此人之舉自然讓金憲英心生不滿。

雖然新羅國王只是郡王,但金憲英在其國內早就自稱“朕”,其國大臣也呼其為“陛下!”

不過他此時還搞不清此人來意是以強行壓下了心中怒火。

“汝是受誰之命前來!”

“殿下這就不要問了,只要知道某此次來是帶來了殿下急需要的東西就即可!”

“喔,孤需要何物,汝又如何知道!”

“殿下,難道不想要戰船!”

金憲英聽到戰船一下子站了起來,“先生手中有戰船?”

那文士道:“現成的戰船自然沒有,不過船工和造船的木料卻有一些,不知道殿下可有興趣!”

“船工,木料……你們到底是什麼人?”

“殿下不用管我們是什麼人,只要知道我們都有共同的敵人就行!”

金憲英聞言,眼睛死死盯著眼前之人良久之後方才大笑起來。

“先生說的不錯!”

“哈哈哈!”

……

另一邊,李峴此時也已經解決了密州水師內部的問題。

在他與張芳的組織下,密州水師也組織了一次實戰演練。

因為水師已經多年不作戰,在演練中自然也是出現了不少問題。

這其中最大的問題,自然就是戰船,密州水師的戰船已經十多年沒有更新,許多戰船都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李峴與張芳兩人把出現的問題都總結了起來,隨後上奏給了李惲。

……

紫宸殿中,李惲正看著李峴送來的奏報。

看完之後,他不禁皺起了眉頭。

他沒有想到如今大唐水師面臨的問題竟然比他預計中還要重要。

“看來必須要加大對水師的投入才行!”

想到這裡他把李寧喚了過來。

“李寧,如今我大唐各地船廠的情況如何?”

早在半年前李惲就已經要求李寧調查各地船廠的情況。

因此面對李惲的問題,李寧一點都不慌,當即把自己瞭解的情況說了出來。

“如此說來,我大唐如今最好的船廠和船都來者泉州咯!”

“是的陛下,不過會稽和明州所造之船也不差!”

“看來水師戰船,還得依靠這三地船廠……”

“李寧,如今水師戰船如何?”

“陛下……”

李寧有詳細講了一下自己知道的情況。

李惲點了點頭,心中卻是對如今水師的戰船並不滿意,他希望有一種專門擁有海上作戰的戰船。

這時他卻是想到了後世的福船,在自己的記憶中這種船是很適合海上作戰的。

“福船!”李惲此時陷入了回憶之中。

經過這麼多年,他對後世的許多記憶也變得模糊起來。

他雖然接觸過福船的模型,但此時也記不太清了。

經過仔細回憶,他才勉強想起一些關鍵信息。

這福船,又稱福建船、白艚,古帆船的一種,最早出現在宋時。

根據記載其船“上平如衡,下側如刀,貴其可以破浪而行,高大如樓,其底尖,其上闊,其首昂而口,矢石火炮皆俯瞰而發”,敵舟小者相遇,即犁沉之”、“而敵又難於仰攻”。

“陛下!”

李寧的低呼讓李惲回過神來。

“汝先下去吧,讓王虎和龐義來見我!”

“諾!”

李寧答應一聲,退了出去。

趁著王虎和龐義來之前,李惲開始按照記憶繪製自己映象中福船的圖像。

雖然竭力回憶,但因為本就沒有專門研究過,再加上時日久遠,李惲最終也只是繪製出了一個大概。

半個時辰後,龐義與王虎兩人聯袂而來。

因為兩人的功績,如今龐義已經被提拔為將作監,王虎則擔任軍器監。

來的路上,兩人就已經從李寧口中得知了這次李惲詔兩人前來的目的,因此也是有了一些準備。

龐義甚至還帶了樓船和橫船的圖紙。

“臣龐義\/王虎拜見陛下,陛下萬年!”

“龐公、王公來了,快坐!”

“謝陛下!”

李惲雖然

還是如同以往一樣,不過龐義與王虎卻是比以往拘束了許多。

李惲也不以為意,自從登基之後,這就已經是常態了。

“龐公、王公,這次請二位前來,是因為水師之事……如今水師戰船老舊也該增添新船了……”

做了一番鋪墊之後,李惲這才拿出自己畫的草圖,“二位看看,此船如何?”

李惲畫的雖然不太規範,但兩人還是看懂了。

“陛下此船怕是隻能在深水之中航行……”

“不錯,這是朕專門為海上所設計的!”

“陛下,臣對船隻並不太內行,臣那將作監裡面卻是有一名精通於造船之人……”

李惲聞言驚訝道:“將作監竟然還有這等人才,此人姓甚名誰,是何出身?”

“陛下,此人名叫趙盤,祖上世代為船工……只是到了他這一代,因為朝廷荒廢船政才轉而為它業,不過其對船工卻是並未荒廢,諸多民船場亦是經常向其求教!”

“此人如今可在長安?”

“如今正在長安,如今就在臣的將作監中……”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