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LL 作品
第673章 方長老兄的大格局
之前燃燒兵團從學院的信標小隊手中截獲了這套“移動式科研工作站”,並在技術允許範圍內對其進行了仿製。
然而礙於聯盟的技術條件實在有限,參與逆向工程的設計單位只能對其進行大刀闊斧的簡配。
不但高度縮減到了3.5米,長度縮減到了6米,原本五花八門的武器平臺也被縮略成了一臺“集成有20機炮、短管榴彈發射器以及坦克同款發煙器”的遙控武器站。
在科考團團長殷方的提議下,這輛配給科考團使用的“武裝科研載具”最終被定名為“哈士奇”。
從這個不懷好意的名字便不難看出來,科考團的研究人員對這傢伙的靠譜並不抱太大指望。
不過話雖如此,即便這輛簡配版的“馴鹿”履帶車和正版的“馴鹿”毫無可比性,但該有的科研設備這輛履帶車還是毫不含糊的。
比如能夠提供近似零下273度超低溫環境的樣品庫、能夠在惡劣環境下運行至少二十年的冷凍休眠艙、以及安裝有量子處理器的移動工作站和各項精密傳感器等等。
這些設備隨便拎一件出來,那都是上百萬銀幣的好東西了。
而且這還多虧了楚光與學院代表談妥的科研合作協議,允許聯盟以銀幣計價的協議價格向學院研究司採購一批科研用途的設備,否則這其中不少東西都是有錢也買不到的。
雖然聯盟在武器裝備上總是另闢蹊徑的省錢,但在科研上的投入卻是從來都不含糊。
只要有好東西,楚光一定會想盡辦法給聯盟的研究人員用上,給予他們最大限度的支持。
也正是因此為了不辜負管理者的期望,聯盟的科研機構從上到下無論基層還是高層都充滿了極高的工作熱情。
運載著科研設備的“探險家”號飛艇幾乎剛剛在薯條港停穩,生物研究所和科考團的工作人員便立刻制定了行動計劃。
兩輛“哈士奇”履帶車先後部署在了營地的北側,安保人員就位之後,兩撥人馬就像賽跑似的殺進了這片植被茂盛的雨林。
聯盟生物研究所這邊的派遣隊隊長是陳雨桐,其在錦川行省相關課題的突出表現得到了赫婭的認可。
科考團這邊的隊長則是原401號避難所的居民孟亮,其履歷同樣不簡單,曾經擔任過鋼鐵之心號隨軍勘探員,參與過“0號避難所”的調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隊長都是“跨界型”人才。
在學院擔任e級勘探員的時候,陳雨桐主攻的專業是ai,生物技術只是業餘,到了聯盟之後才正式將生物工程作為主攻方向。
而孟亮之前所在的401號避難所研究的是心靈干涉技術,從事的研究主要與生物領域相關。
直到他被聯盟從掠奪者的手中救下之後,才對考古產生了興趣,跟著殷方幹起了挖墳的行當。
此時此刻,行進在隊伍末尾的履帶車上。
坐在生物分析儀旁邊的陳雨桐,正目不轉睛地盯著捏在指尖的樹葉,表情陷入沉思。
這片樹葉是她下飛艇時從附近樹上隨手摘下來的。
乍一看似乎和普通的熱帶綠植沒什麼兩樣,然而直覺告訴她這玩意兒絕對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
尤其是就在幾分鐘前,聯盟當地施工隊向她報告了這兒的一些不同尋常的現象。
當地的森林似乎具有某種奇特的自愈性,能以肉眼可見地速度恢復受到的“損傷”。
並且這種超乎尋常的自愈性還不是體現在某個單一物種的身上,而是跨物種式的集體呈現。
比如砍倒一顆棕櫚樹,第二天長出的卻是一旁皇竹草和油麻藤···...盯著指尖的樹葉,陳雨桐的眼中不禁浮起了一絲饒有興趣的神色。
雖然她來到這兒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避開清泉市越來越多的學院人士,但自從瞭解了當地的情況之後,她對這片土地的秘密愈發好奇了。
“.·····分析結果出來了。”同事的聲音從生物分析儀的方向傳來,打斷了陳雨桐的思緒。
將這片樹葉放在了一邊,陳雨桐立刻起身走到一旁的終端機前,凝視著屏幕上的數據問道。
“結果是?”
“很奇怪······”坐在終端機前的研究員帶著不解地表情說道,“我們在錦川行省採集的納果菌株無法感染這片區域的植被,我們嘗試了一共七組樣本都失敗了,即便我們將溫度調整到了適宜那些菌株生長的溫度。”
“但是在清泉市做的實驗卻成功了。”陳雨桐若有所思地說道,“十二組樣品全都被j號納果菌株感染。”
“是的······”那研究員點了下頭,一臉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
所謂j號納果菌株,便是在錦川行省錦河市一帶採集到的菌株,其特性是適合在亞熱帶至溫帶潮溼地區生長。
相對於從百越行省採集到的原始菌株“b號”,融合了清泉市母巢基因組的“j號”展現出了極強的侵略性,而這也是瀰漫在海涯行省的“天國”的真相。
79號避難所分別模擬了錦川行省和百越行省的氣候環境,並將百越行省採集到的植株與j號納果菌株在不同尺寸的培養皿中混養,最終的結果都是百越行省採集到的植株被納果真菌腐蝕同化。
後來聯盟的研究員進行了進一步的觀察,發現當培養皿中出現了b號菌株時,j號菌株的生長速度受到了明顯的抑制,但僅僅只是堅持了48小時,這種抑制作用就消失了。
聯盟生物研究所此前的推測是,百越行省的原始菌株—也就是b號菌株,能抑制火炬教會人工培育的j號菌株生長。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他們在實驗室中卻觀察不到能夠佐證這一猜想的現象。
為了弄清楚火炬教會的納果菌株沒有擴散到百越行省的原因,聯盟生物研究所批准了在該地區的實驗。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們甚至還沒有在培養皿中加入b號菌株,只是剛剛設置了幾個將百越行省植株與j號菌株混養的對照組,便觀察了那不可思議的抑制作用。
同樣的實驗,在百越行省卻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甚至於引入培養皿中的j號菌株非但沒能侵蝕培養皿中的植株,甚至出現了萎縮的現象—就好像水土不服一樣。
車廂內的一眾研究員們竊竊私語了起來。“會不會是土壤的問題?”
“顯然不是,我們之前在79號避難所中做的實驗有幾組用的就是百越行省採樣的土壤。”
“難道抑制j號菌株生長的並不是b號原始菌株?”“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奇了怪了。”
陳雨桐沒有說話,只是盯著屏幕陷入了沉思。
她其實認同她的同事們提出的另一個觀點,抑制j號菌株的要素並不在於b號原始菌株,而是其他某種東西。
只在這片土地上存在的東西······會是什麼呢?
就在這時,她的耳機裡傳來一號車組的聲音。
孟亮:“······這裡是科考團,我們接下來打算去施隆市的舊址搜尋一處地下遺蹟,你們呢?”
從沉思中回過神來,陳雨桐看了一眼掛在車廂內的地圖,揚起食指按在耳邊說道。
然而礙於聯盟的技術條件實在有限,參與逆向工程的設計單位只能對其進行大刀闊斧的簡配。
不但高度縮減到了3.5米,長度縮減到了6米,原本五花八門的武器平臺也被縮略成了一臺“集成有20機炮、短管榴彈發射器以及坦克同款發煙器”的遙控武器站。
在科考團團長殷方的提議下,這輛配給科考團使用的“武裝科研載具”最終被定名為“哈士奇”。
從這個不懷好意的名字便不難看出來,科考團的研究人員對這傢伙的靠譜並不抱太大指望。
不過話雖如此,即便這輛簡配版的“馴鹿”履帶車和正版的“馴鹿”毫無可比性,但該有的科研設備這輛履帶車還是毫不含糊的。
比如能夠提供近似零下273度超低溫環境的樣品庫、能夠在惡劣環境下運行至少二十年的冷凍休眠艙、以及安裝有量子處理器的移動工作站和各項精密傳感器等等。
這些設備隨便拎一件出來,那都是上百萬銀幣的好東西了。
而且這還多虧了楚光與學院代表談妥的科研合作協議,允許聯盟以銀幣計價的協議價格向學院研究司採購一批科研用途的設備,否則這其中不少東西都是有錢也買不到的。
雖然聯盟在武器裝備上總是另闢蹊徑的省錢,但在科研上的投入卻是從來都不含糊。
只要有好東西,楚光一定會想盡辦法給聯盟的研究人員用上,給予他們最大限度的支持。
也正是因此為了不辜負管理者的期望,聯盟的科研機構從上到下無論基層還是高層都充滿了極高的工作熱情。
運載著科研設備的“探險家”號飛艇幾乎剛剛在薯條港停穩,生物研究所和科考團的工作人員便立刻制定了行動計劃。
兩輛“哈士奇”履帶車先後部署在了營地的北側,安保人員就位之後,兩撥人馬就像賽跑似的殺進了這片植被茂盛的雨林。
聯盟生物研究所這邊的派遣隊隊長是陳雨桐,其在錦川行省相關課題的突出表現得到了赫婭的認可。
科考團這邊的隊長則是原401號避難所的居民孟亮,其履歷同樣不簡單,曾經擔任過鋼鐵之心號隨軍勘探員,參與過“0號避難所”的調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隊長都是“跨界型”人才。
在學院擔任e級勘探員的時候,陳雨桐主攻的專業是ai,生物技術只是業餘,到了聯盟之後才正式將生物工程作為主攻方向。
而孟亮之前所在的401號避難所研究的是心靈干涉技術,從事的研究主要與生物領域相關。
直到他被聯盟從掠奪者的手中救下之後,才對考古產生了興趣,跟著殷方幹起了挖墳的行當。
此時此刻,行進在隊伍末尾的履帶車上。
坐在生物分析儀旁邊的陳雨桐,正目不轉睛地盯著捏在指尖的樹葉,表情陷入沉思。
這片樹葉是她下飛艇時從附近樹上隨手摘下來的。
乍一看似乎和普通的熱帶綠植沒什麼兩樣,然而直覺告訴她這玩意兒絕對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
尤其是就在幾分鐘前,聯盟當地施工隊向她報告了這兒的一些不同尋常的現象。
當地的森林似乎具有某種奇特的自愈性,能以肉眼可見地速度恢復受到的“損傷”。
並且這種超乎尋常的自愈性還不是體現在某個單一物種的身上,而是跨物種式的集體呈現。
比如砍倒一顆棕櫚樹,第二天長出的卻是一旁皇竹草和油麻藤···...盯著指尖的樹葉,陳雨桐的眼中不禁浮起了一絲饒有興趣的神色。
雖然她來到這兒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避開清泉市越來越多的學院人士,但自從瞭解了當地的情況之後,她對這片土地的秘密愈發好奇了。
“.·····分析結果出來了。”同事的聲音從生物分析儀的方向傳來,打斷了陳雨桐的思緒。
將這片樹葉放在了一邊,陳雨桐立刻起身走到一旁的終端機前,凝視著屏幕上的數據問道。
“結果是?”
“很奇怪······”坐在終端機前的研究員帶著不解地表情說道,“我們在錦川行省採集的納果菌株無法感染這片區域的植被,我們嘗試了一共七組樣本都失敗了,即便我們將溫度調整到了適宜那些菌株生長的溫度。”
“但是在清泉市做的實驗卻成功了。”陳雨桐若有所思地說道,“十二組樣品全都被j號納果菌株感染。”
“是的······”那研究員點了下頭,一臉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
所謂j號納果菌株,便是在錦川行省錦河市一帶採集到的菌株,其特性是適合在亞熱帶至溫帶潮溼地區生長。
相對於從百越行省採集到的原始菌株“b號”,融合了清泉市母巢基因組的“j號”展現出了極強的侵略性,而這也是瀰漫在海涯行省的“天國”的真相。
79號避難所分別模擬了錦川行省和百越行省的氣候環境,並將百越行省採集到的植株與j號納果菌株在不同尺寸的培養皿中混養,最終的結果都是百越行省採集到的植株被納果真菌腐蝕同化。
後來聯盟的研究員進行了進一步的觀察,發現當培養皿中出現了b號菌株時,j號菌株的生長速度受到了明顯的抑制,但僅僅只是堅持了48小時,這種抑制作用就消失了。
聯盟生物研究所此前的推測是,百越行省的原始菌株—也就是b號菌株,能抑制火炬教會人工培育的j號菌株生長。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他們在實驗室中卻觀察不到能夠佐證這一猜想的現象。
為了弄清楚火炬教會的納果菌株沒有擴散到百越行省的原因,聯盟生物研究所批准了在該地區的實驗。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們甚至還沒有在培養皿中加入b號菌株,只是剛剛設置了幾個將百越行省植株與j號菌株混養的對照組,便觀察了那不可思議的抑制作用。
同樣的實驗,在百越行省卻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甚至於引入培養皿中的j號菌株非但沒能侵蝕培養皿中的植株,甚至出現了萎縮的現象—就好像水土不服一樣。
車廂內的一眾研究員們竊竊私語了起來。“會不會是土壤的問題?”
“顯然不是,我們之前在79號避難所中做的實驗有幾組用的就是百越行省採樣的土壤。”
“難道抑制j號菌株生長的並不是b號原始菌株?”“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奇了怪了。”
陳雨桐沒有說話,只是盯著屏幕陷入了沉思。
她其實認同她的同事們提出的另一個觀點,抑制j號菌株的要素並不在於b號原始菌株,而是其他某種東西。
只在這片土地上存在的東西······會是什麼呢?
就在這時,她的耳機裡傳來一號車組的聲音。
孟亮:“······這裡是科考團,我們接下來打算去施隆市的舊址搜尋一處地下遺蹟,你們呢?”
從沉思中回過神來,陳雨桐看了一眼掛在車廂內的地圖,揚起食指按在耳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