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134章 設計要塞
此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直在大規模使用,就是現在也有一些偏遠地區仍然在使用此法。
夯土的大致方法是用乾打壘分層夯實土層,是一種需要眾多勞動力的高強度體力勞動,少則數千人,多則數萬人以上。像萬里長城、故宮、馬王堆漢墓、秦始皇陵這些古建築的地基都是夯土的。
夯土的方式倒是不挑材料,要塞地下的黏土就足夠使用,在勞動力方面螞蟻也不缺乏。唯一的難點在於夯土需要石塊等質量較大的工具,來將鬆散的土層夯實。
螞蟻們雖然能舉起自身體重數百倍的物體,但是考慮到其微小的體型,數只螞蟻合力能舉起的小石塊根本不足以承擔夯土工具的重任。這種重量的石塊砸在土堆上也就留個小坑的印子。
不過好在螞蟻們自身就攜帶有一種建築粘合劑,可以將鬆散的土粒緊密結合起來。
比如在現實世界,非洲大陸上就有大量的螞蟻和白蟻修建的“摩天大樓”——蟻冢。
蟻冢,又叫蟻垤,英文為anthill,是土棲蟻修築的高出地面成塔狀的蟻巢,因形似冢故稱為蟻冢。
很多土棲性螞蟻或白蟻的蟻冢都是選擇枯死的樹或灌木築巢,螞蟻白蟻們會首先咬掉植物軟朽的部分,只留下堅硬的木質做骨架;然後,成千上萬的螞蟻白蟻,叼著一顆顆的沙粒土粒,川流不息地爬上骨架,用唾液和糞便把土粒沙粒砌在上面。
沙粒和土粒起到了“磚”的作用,而螞蟻白蟻的唾液和糞便就是很好的粘合劑,像是“水泥”一樣,把“磚層”牢固的粘在一起。無論是白蟻、黑蟻,還是紅蟻,它們的唾液和糞便同沙粒土粒混合後,都能變成堪比“混凝土”強度的建材,不畏狂風暴雨。
隨著“磚牆”不斷加高加厚,一堵堵的“牆”就依照樹木骨架的自然形態相聯結,分隔出了大大小小的“房間”。蟻冢的建築速度十分驚人,一立方米的蟻冢,十幾天就能建成。隨著蟻群的增殖,蟻冢也逐年逐月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