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236章 大河北岸(4)
如:公元前541年的春秋時期,秦景公的母弟後子針因自己所儲財物過多,恐怕被秦景公奪財殺害,在今天山西省臨晉附近的黃河上架起浮橋,帶了“車重千乘”的財富由今陝西逃往晉國,可謂第一座黃河大橋。
第一座長江浮橋,是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東漢光武帝在與四川割據勢力公孫述作戰中出現的,公孫述曾在現今的湖北宜都縣荊門和宜昌縣虎牙之間,利用險要的地勢,架起一座浮橋,即江關浮橋,以斷絕漢光武帝的水路交通。以後被漢光武帝的水師利用風勢縱火燒燬。
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在河南洛陽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橋,是第一次用鐵鏈聯結船隻架成的浮橋。唐太宗李世民作過一首詩,其中四句是“暫低逢輦度,還高值浪驚,水搖文鷁動,纜轉錦花縈”,用來描繪他乘坐御車渡越浮橋時,船頭上善於搏擊風浪的鷁鳥圖形和纜索上的朵朵錦花,在江河波濤上搖曳動盪的景象。
公元974年宋太祖時期,在長江中下游的安徽當塗縣採石磯處架設了第2座浮橋,為宋兵討滅南唐、統一全國、向江南進軍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元世祖時,為統一西南地區和遣軍入川,在白馬河、合江、培江、清江等激流上,架設過20餘座軍用浮橋,這些浮橋為忽必烈統一西南立下了大功。
西方最早出現的浮橋,則是出自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記:波斯王大流士侵希臘時,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所建造的浮橋。與中國的浮橋多用於渡河不同,這裡的浮橋乃為浮海而建。
浮橋的歷史悠久,使用效果也很好,但主角卻有些不太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