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368章 狩獵儀式(2)
另一些研究則表明,營養充足的雌螳螂釋放的信息素對雄性的吸引力更大。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雄螳螂不能自由地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和對象,也沒有足夠的空間用來周旋與躲避。如果雌螳螂也因為沒有得到細心的照顧而飢腸轆轆的話,吃配偶的戲碼就會頻頻上演。
關於螳螂“性食同類”行為的研究,基本集中在斧螳、刀螳、薄翅螳這些大型、強壯又兇悍的螳螂上。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它們比較常見,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因為它們吃掉配偶的幾率相對較高。
薄翅螳和中華大刀螳是兩種分佈廣泛的大型螳螂,廣佈歐亞大陸和北美。由於它們的雌性性格暴烈,因此雄性殞命的幾率自然也就更高。薄翅螳在野外吃掉配偶的幾率大約是三成,而中華大刀螳雄性個體在野外交配中喪命的幾率是約為兩成。可以看出,就算面對最危險的攻略對象,自然狀況下,雄性大部分時間依然能夠全身而退。
但更多螳螂性格其實相當平易近螳,它們主要以飛蟲為食,纖細的身體構造並不適合擊倒大型獵物,比如自己的同類。這些螳螂就算在人工條件下,也可以毫無困難地成群飼養,並不用太擔心同類相殘。例如印度琴錐螳、幽靈螳等等。
還有些螳螂呈現極端的性二態,和雌性比起來,雄性極為矮小,比如大名鼎鼎的蘭花螳,這些種類的雄性個體可以悠哉地宅在妻子背上蹭吃蹭住,但偶爾也發生過雄蘭花螳被吃掉的故事。非常溫和的德州獨角螳也有吃配偶的偶發事件。
作為全副武裝的捕獵者,雌螳螂是具備吃掉配偶的能力的。但不管什麼螳螂,吃配偶都不是交配的必備環節,只是雄螳螂一次不成功的交配逃生經歷。
一般來說,雌性螳螂只要不是太過飢餓,一般不會太為難雄性,而雄性也會多長個心眼,找準營養狀況良好的交配對象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