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567章 失蠟法
中西方失蠟法最大也最重要的不同之處,在於所用蠟料的製備方法與蠟模的製作技法,由此還影響到工藝流程乃至鑄件的藝術風格。
中國的傳統蠟料由蜂蠟(或蟲白蠟、石蠟)、松香和植物油(或牛油、羊油),根據氣候狀況按不同配比組成。
製備時,在加熱的容器中依次放入蠟、松香和油料,邊融化邊攪和成糊狀;稍冷後取出,經反覆拉拔成為合用之蠟料。
這一工藝措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蓋由固態分散相和液態分散介質組成的多相系統,在成分一定時,其可塑性取決定於固態相與液態相的彌散度和分佈的均勻性。通過機械的反覆拉拔,固態的蠟與液態的松香、油料充分混合,色澤由深黃變為淺黃,成為塑性極好的蠟料,可以隨意擰扭、彎曲、在壓力下擀成片狀、捏成梗狀、搓成條狀。
塑性如此良好的蠟料,給予鑄師以很大的操作自由度、可根據不同情況和需要,或手捏成形(“捏蠟”一詞即由此而來),或用“撥子”撥塑成形(習稱“撥蠟”),或用木質模板將蠟壓制成形(“剝蠟”)。
也就是說,中國傳統失蠟法的蠟模製作是使用經特殊手法加工的蠟料在固態下製作成形的。
而西方失蠟法則系用蠟和松香配製蠟料,為改善塑性須加入少量動植物油。蠟模是用液態或半液態的蠟料以澆注、搪制或刷制的技法成形,也有將蠟壓成片狀貼附於模具內面的,細部修飾則多借助雕刻加工。
無論是哪種中西方失蠟法,都需要大量蠟。而在自然界中,蠟雖然不罕見,但目前主角能夠選擇的卻非常有限。
這讓他不得不又把目光對準了這一窩覬覦已久的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