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建造星門(三)
簽署了《安東塔斯城條約》之後各方勢力也只能限制自己家的超主力艦艦隊規模了。其實吧,超主力艦這種大寶貝,你就是不限制,一些實力不強的開拓者也造不了多少,護衛艦以天為單位來計算生產時間,驅逐艦以星期為單位來計算生產時間,巡洋艦就要以月為單位來計算生產時間了,而那些超主力艦動輒都是按年為單位來計算生產時間的。生產出來之後就是一系列的測試了,等各系統測試通過之後艦船才能正式服役,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駕駛的艦船是一艘隨時都會漏氣的艦船不是?
開拓者們擁有了各大公司的艦船藍圖授權之後肯定是不需要計算設計階段的,剩下的也就是各個部件的生產製造、各系統集成調試、艦船舾裝、一系列的實驗等複雜的步驟之後,從生產線上下來的艦船才可以正式投入服役。這些時間是無論如何也省不了的,拉格朗日銀河可是沒有人工智能的,信息化技術雖然先進,讓艦船隻需要少量船員就可以開起來,但是這終究還是要人親自去操控的。
以蜂巢守衛者重型導彈艇為例:蜂巢守衛者長130米,一共需要20名船員,實際佔用指揮值:1。也就是說1指揮值就可以看做20名船員。
以fg-300為例,這艘船佔用指揮值為-300實際需要的船員數量就高達60人,並不是只需要3個船員就可以開動這艘艦船。
一艘艦船上自然不可能讓所有船員24小時在崗執勤,開船的畢竟是人不是生產隊的驢,也就是說,一艘fg-300正常情況下只需要有20名船員就可以滿足基本的航行和作戰需求了,只有在緊急情況下,剩下那40人才會被拉出來幹活。
一個開拓者基地滿級之後的1300指揮值,換算成相應作戰艦隊人口也不過人左右,這麼多人負責作戰,那給他們提供各種後勤保障的服務人員自然也少不了。以10個後勤人員養活一個作戰人員來計算,人的大艦隊後勤人員可能得多達26萬人。而負責採集資源的工業艦隊,總人數也不過8000人。
為了養活這麼多人,自然要有足夠的居住區來讓他們工作、生活、學習了,這也就是居住區和高級居住區這兩個長期以來都沒啥卵用的玩意被設計出來的根本原因了。而這倆建築長期無用的原因也是因為長期以來那電子幣本身就沒啥鳥用,電子貨幣沒啥鳥用了,負責產出它們的生產建築自然也就成廢物了。
在星際時代最不缺的就是人了,基地缺人了,那就讓身為整個基地的指揮官、親愛的開拓者自己去最近的空間站招聘。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肯砸錢,總會有敢打敢拼的人加入指揮官的基地的。
這近30萬人自然不可能是一直都是醒著的,先不說開拓者剛進入新星系的時候基地本身就提供不了多少工作崗位,就是這還尚不完善的基礎設施它也沒法滿足這麼多人的需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