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人家 作品
第50章 換親二合一
取暖同樣是一個大問題,早前他們就開始上山撿柴,真正的大樹反而少有人砍,多是撿一些枯枝敗葉,或者樹木的枝條,回家來劈成同樣的長度,晾曬乾後就可以搬進柴房。
宋母亦是忙的不停,帶著幾個媳婦兒出去在家洗床單、曬被子、制棉衣,打掃家中上下,囤積口糧。
且她總惦記著小兒子來年的縣試,怎麼想都要去菩薩面前走一趟才安心。
於是這日,十一月初一,當地習俗,初一十五拜菩薩,宋母想著所求甚大,前一日還特意去鎮上買了包紅糖,蒸了一鍋紅糖饅頭,帶上八個,另枝圓一把,這才敢拽著兒子去廟裡。
寺廟不在吳山村,而在隔壁樂山村的一座矮山上。廟並不大,只佔了一畝地的位置,攏共一位老和尚帶著三四個小沙彌,至於年輕人,早受不住,不是歸家還俗,就是往別的廟謀生去了。
老和尚道號明悟,人稱一聲明悟師傅,年紀不小,鬚髮皆白,細數下來得有七八十歲的年紀,都說人老成精,這老和尚亦是,平常靠附近幾個村的村人許願看相,也能勉強養活幾個小沙彌。
村人求神拜佛,即使有事相求,最多也只能給上一兩枚銅錢,能帶上白麵饅頭已是頂大的誠意。
佛祖是不吃東西的,如今天冷也不擔心壞了,放在佛前供上三天,就是明悟師傅幾個的伙食,村人知道也不在意,只擋佛祖享用過香火了。
宋母此次難得大方,足足往功德箱裡投了二十文錢,明悟師傅登記的時候都忍不住嘴角咧起的笑意,今年能給幾個小子身上的棉衣添一團棉花,也能少受些凍。
擔心不夠虔誠,宋母其他人都不帶,只領了小兒子過來,許的願望只有一個,那就是高中高中高中,若佛祖能顯靈,定然是能聽見的。
拜過佛祖,獻上供品,宋母出來,又瞧中了那個籤筒。
“明悟師傅,勞煩你給算上一卦。”
這個時機,帶著讀書人的兒子來上香,明悟不用思考都知來求什麼。
“可是求功名。”
“對對對。”宋母十分積極,笑著道:“您給看看,這一次能考中吧。”竟然一點疑問的語氣都沒有。
明悟當了一輩子和尚,若說對佛祖的信任自然沒得說,可論對籤筒的解籤,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閉上眼,宋母在心中不停默唸“中中中”,如此幾番,終於搖了一根簽出來。
明悟師傅接過,心道好險,這果真是一根好籤。
他的“好籤”自與常人的好籤不同,並不一定是結果好,而是他能解釋的通,此刻這根籤沒說結果,只含糊了過,正合他的心意。
“唔,”他故作深沉的皺眉,渾濁眼中似乎有精芒一閃而過。
“師傅,結果怎麼樣?”宋母焦急詢問。
明悟也不直接回答,一會搖搖頭、一會又點點頭,攪得她越發揪心,倒是宋元修在一旁可有可無。
他是個讀書人,不信神佛,可既然陪孃親來了,自然要規規矩矩,凡事聽著就是,至於能不能考中,全在他自己。
好半晌,明悟終於表現夠了,方才開口,“不好說啊。”
宋母眼巴巴看著,心道敢說一個不好,她一定扭頭就走再也不來,學藝不精還敢出來糊弄人。
也不知是不是瞧見了其眼中的威脅,明悟一股腦說了出來,“這根籤的意思是,結果不定。若能得遇貴人相助,定能順心順意,否則,難咯。”
宋母這一口氣,從剛才起就一直提著,聽到前半句好容易松下,立馬又提了起來。
“有緣人是誰,還請師傅請教。”
“既是有緣人,我也不知,你也不一定能遇見。還得看緣分。施主請回吧。”
明悟解完籤趕緊趕人,再問下去他可招架不住。
宋母失魂落魄就要走,路過門檻還險些絆了一下,幸虧被兒子扶住。
出了門,越想越不安心,瞧瞧兒子,她又轉回去,狠狠心,從荷包裡又掏了一百文錢進功德箱,佛祖保佑,讓兒子一定要遇見貴人。
來回費了好長時間,廟裡除了他們都再未來人,兩人又孤零零的下山。
宋母始終放不下,問兒子,“小六,你說有緣人會是誰?”
宋元修搖頭表示不知。
宋母嫌棄的鬆開手,有緣人她也猜不到,可剛才的那一百四十文,是真多啊。
這一趟,不算供品,光是銀錢都足足花了一百四十文,著實不是筆小錢。
前幾年幾個兒子陸續成親,家中還借了債,咬牙繼續供小兒子讀書,好容易這兩年還完,想著給小兒子把婚事定下,結果,又撞上阮家這攤子,家中實在不甚寬裕。
好在這次出來帶的是他們二老私房錢,而非公中,否則還不知道怎麼交代。
回到家中,幾個兒媳問起情況,她將拜佛的事情說了,至於解籤,一點沒提。
回了屋,卻是悄悄跟宋父商量起來。
宋父聽了納悶,“咱們這小小吳山村能有什麼貴人。”
“唉,我也在想呢,別不是在鎮上吧。你說,會不會是有考官賞識咱們小六?”
“應該不是。”宋父搖頭,考官總要看卷子,壓根談不上什麼緣分不緣分。
“那到底是什麼呢?”宋母絞盡腦汁也沒想明白,一晚上愣是沒睡好覺。
第二天一早,她還未完全清醒,就聽見了院子裡低低的讀書聲。
因著每天要多騰出一個時辰幹活,小六早晚另補上這段時間,辛苦至極。
想到這裡,不知為何,她總覺得自己忽略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靈感一閃而逝,再找不回來,她連忙將身旁的宋父喊醒。
宋父迷糊著要起身,卻被拽住,“老頭子,我總覺得忘了什麼,你看看兒子讀書,能不能想起什麼。”
宋父壓根沒反應過來,直接回道:“兒子辛苦唄,還能想到什麼。”
宋母嫌棄將他推開,自己利索起來,邊走邊皺眉回憶,到底忘了什麼呢。 .w.com 請牢記:,.
宋母亦是忙的不停,帶著幾個媳婦兒出去在家洗床單、曬被子、制棉衣,打掃家中上下,囤積口糧。
且她總惦記著小兒子來年的縣試,怎麼想都要去菩薩面前走一趟才安心。
於是這日,十一月初一,當地習俗,初一十五拜菩薩,宋母想著所求甚大,前一日還特意去鎮上買了包紅糖,蒸了一鍋紅糖饅頭,帶上八個,另枝圓一把,這才敢拽著兒子去廟裡。
寺廟不在吳山村,而在隔壁樂山村的一座矮山上。廟並不大,只佔了一畝地的位置,攏共一位老和尚帶著三四個小沙彌,至於年輕人,早受不住,不是歸家還俗,就是往別的廟謀生去了。
老和尚道號明悟,人稱一聲明悟師傅,年紀不小,鬚髮皆白,細數下來得有七八十歲的年紀,都說人老成精,這老和尚亦是,平常靠附近幾個村的村人許願看相,也能勉強養活幾個小沙彌。
村人求神拜佛,即使有事相求,最多也只能給上一兩枚銅錢,能帶上白麵饅頭已是頂大的誠意。
佛祖是不吃東西的,如今天冷也不擔心壞了,放在佛前供上三天,就是明悟師傅幾個的伙食,村人知道也不在意,只擋佛祖享用過香火了。
宋母此次難得大方,足足往功德箱裡投了二十文錢,明悟師傅登記的時候都忍不住嘴角咧起的笑意,今年能給幾個小子身上的棉衣添一團棉花,也能少受些凍。
擔心不夠虔誠,宋母其他人都不帶,只領了小兒子過來,許的願望只有一個,那就是高中高中高中,若佛祖能顯靈,定然是能聽見的。
拜過佛祖,獻上供品,宋母出來,又瞧中了那個籤筒。
“明悟師傅,勞煩你給算上一卦。”
這個時機,帶著讀書人的兒子來上香,明悟不用思考都知來求什麼。
“可是求功名。”
“對對對。”宋母十分積極,笑著道:“您給看看,這一次能考中吧。”竟然一點疑問的語氣都沒有。
明悟當了一輩子和尚,若說對佛祖的信任自然沒得說,可論對籤筒的解籤,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閉上眼,宋母在心中不停默唸“中中中”,如此幾番,終於搖了一根簽出來。
明悟師傅接過,心道好險,這果真是一根好籤。
他的“好籤”自與常人的好籤不同,並不一定是結果好,而是他能解釋的通,此刻這根籤沒說結果,只含糊了過,正合他的心意。
“唔,”他故作深沉的皺眉,渾濁眼中似乎有精芒一閃而過。
“師傅,結果怎麼樣?”宋母焦急詢問。
明悟也不直接回答,一會搖搖頭、一會又點點頭,攪得她越發揪心,倒是宋元修在一旁可有可無。
他是個讀書人,不信神佛,可既然陪孃親來了,自然要規規矩矩,凡事聽著就是,至於能不能考中,全在他自己。
好半晌,明悟終於表現夠了,方才開口,“不好說啊。”
宋母眼巴巴看著,心道敢說一個不好,她一定扭頭就走再也不來,學藝不精還敢出來糊弄人。
也不知是不是瞧見了其眼中的威脅,明悟一股腦說了出來,“這根籤的意思是,結果不定。若能得遇貴人相助,定能順心順意,否則,難咯。”
宋母這一口氣,從剛才起就一直提著,聽到前半句好容易松下,立馬又提了起來。
“有緣人是誰,還請師傅請教。”
“既是有緣人,我也不知,你也不一定能遇見。還得看緣分。施主請回吧。”
明悟解完籤趕緊趕人,再問下去他可招架不住。
宋母失魂落魄就要走,路過門檻還險些絆了一下,幸虧被兒子扶住。
出了門,越想越不安心,瞧瞧兒子,她又轉回去,狠狠心,從荷包裡又掏了一百文錢進功德箱,佛祖保佑,讓兒子一定要遇見貴人。
來回費了好長時間,廟裡除了他們都再未來人,兩人又孤零零的下山。
宋母始終放不下,問兒子,“小六,你說有緣人會是誰?”
宋元修搖頭表示不知。
宋母嫌棄的鬆開手,有緣人她也猜不到,可剛才的那一百四十文,是真多啊。
這一趟,不算供品,光是銀錢都足足花了一百四十文,著實不是筆小錢。
前幾年幾個兒子陸續成親,家中還借了債,咬牙繼續供小兒子讀書,好容易這兩年還完,想著給小兒子把婚事定下,結果,又撞上阮家這攤子,家中實在不甚寬裕。
好在這次出來帶的是他們二老私房錢,而非公中,否則還不知道怎麼交代。
回到家中,幾個兒媳問起情況,她將拜佛的事情說了,至於解籤,一點沒提。
回了屋,卻是悄悄跟宋父商量起來。
宋父聽了納悶,“咱們這小小吳山村能有什麼貴人。”
“唉,我也在想呢,別不是在鎮上吧。你說,會不會是有考官賞識咱們小六?”
“應該不是。”宋父搖頭,考官總要看卷子,壓根談不上什麼緣分不緣分。
“那到底是什麼呢?”宋母絞盡腦汁也沒想明白,一晚上愣是沒睡好覺。
第二天一早,她還未完全清醒,就聽見了院子裡低低的讀書聲。
因著每天要多騰出一個時辰幹活,小六早晚另補上這段時間,辛苦至極。
想到這裡,不知為何,她總覺得自己忽略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靈感一閃而逝,再找不回來,她連忙將身旁的宋父喊醒。
宋父迷糊著要起身,卻被拽住,“老頭子,我總覺得忘了什麼,你看看兒子讀書,能不能想起什麼。”
宋父壓根沒反應過來,直接回道:“兒子辛苦唄,還能想到什麼。”
宋母嫌棄將他推開,自己利索起來,邊走邊皺眉回憶,到底忘了什麼呢。 .w.com 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