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人家 作品

195. 七零知青的鄉下妻19 縱然離開了……

 ”哦,我這也差不多,不過啊,老林那意思,制香師傅可是香餑餑。“

 ”這麼說,咱閨女還賺了。”

 阮父煞有介事的點點頭。

 “那咱就讓閨女來?”

 阮父繼續點頭。

 阮母笑他,“是不是就只會點頭了?時間不早,回吧。”

 ————-

 去鎮上的事就這麼定了下來,隨即更多的問題湧現出來。

 譬如要不要在鎮上住、怎麼往返、吃喝怎麼解決,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若是有錢,阮柔想直接搬家到鎮上,奈何兩袖空空,只能等以後再說。

 最後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商量,還是決定阮柔先住在家裡,每天請金大爺多跑兩趟,早晚跟牛車一起走,雖然麻煩了些,可至少安全。

 住的問題解決了,吃自然也好解決。早晚都可以在家吃,中午那一頓鋪子裡應該會提供。

 眼看著事情商量的差不多,阮母又提出新做兩身衣裳,她連忙拒絕。

 她一直穿的原主衣裳,因為保養的精細並不顯破舊,她也沒那麼高的要求。

 “娘,新衣服等我領了工錢再給自己做好不好。”

 “噯。”阮母聽了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開心地應和,“你去了鎮上一切小心,多做事少說話,知道不。”

 “知道的。爹孃,等我以後賺到了銀子,咱們一家就去鎮上住。”

 ”那可不行,田地都在鄉下呢,去了鎮上吃什麼喝什麼。“

 ”那我就也給你們開一間小鋪子,娘可以在前面賣些雜貨之類的,爹就在後院做木工。“

 “嗯,好。”其實一向並不多話的阮父開口應承,阮母遂也不說話了。

 這件事雖然沒有大張旗鼓的對外宣傳,這當然真去了鎮上也是瞞不住的。

 阮母索性也就沒想瞞,做出一幅高高興興送女兒去鎮上的模樣。

 就有那多嘴的婦人問:”阮老二家的,你閨女怎麼能去鎮上呢?“她是真不解,一個守寡歸家的姑娘不好好在家裡待著,趕緊找個人再嫁了,竟然還會跑去鎮上做工。

 別看阮母在同意之前各種說道、嘀嘀咕咕的,確定之後卻是力挺女兒,“去鎮上怎麼了,我閨女孝順,不想在家裡吃我和她爹的,還說以後要接我和她爹去鎮上呢。”

 瞧著美滋滋的,一旁的婦人卻只覺得她在做夢,撇撇嘴,心中十分不屑,嘴上卻還虛偽地客套著:“那你們兩口子有福了。”

 “可不。”

 懟跑了圍觀不看好的婦人,阮母回到家臉色就掛了下來。

 “都什麼人啊,就看不到人好。”

 阮父好笑道:“你也知道啊,還特意跑出去跟人說。”

 “那我不說他們以後知道了,不說的更厲害。”阮母心中卻有自己的一杆秤,“咱閨女堂堂正正去鎮上做工,礙著她們什麼了,要是看不慣也把閨女兒子送去啊,也得有人要才行。”

 阮柔見著她態度變化如此之快,只覺得心裡酸酸脹脹的,“娘,你真好。”

 “好什麼呀,你少讓我.操點心,我能更好。”阮母是典型的吃軟不吃硬,幾句好話下來,她就樂的找不著北了。

 為表鄭重,阮母還特意去割了一斤肉,晚上一股腦做了一大盆紅燒肉。

 “喏,多吃點。”天熱,肉壓根放不住,她索性使勁往幾個人的碗里加,直到四個人的碗裡都壘得高高的,連白.花.花的大米飯都被浸潤上了晶瑩的色澤。

 “多吃點,幹活很累的。”

 阮柔看著碗裡油汪汪的紅燒肉,心裡下意識覺得太油膩了,“娘,我給你分兩塊吧。”

 “不用,我有。你在家待著慢慢吃,我和你爹出去逛一逛。”說著眼神示意阮父跟她一起走,小石頭也機敏地跟上,連嘴唇都染上了一股醬香。

 阮柔想了想,最終還是沒有動。她習慣在桌上正正經經的吃飯,鄉下人家卻不在意這些,經常捧著個碗,就在門簷下、村口的大樹下,三五成群邊吃邊聊。

 三人這一去就是好久,尋常阮柔吃飯是一家四口中最慢的一個,這次卻直到她吃完了飯、洗好了碗筷,人卻依舊沒有回來。

 直到接近晚上七點,三人才晃晃悠悠回來,面上笑容滿滿。

 ”幹什麼去了?“阮柔心中好奇,揪住走路也不老實的小石頭問道。

 ”嘿嘿,“小石頭的笑莫名帶著幾分奸詐,”我們去村口大樹下吃飯,那紅燒肉可把他們饞壞了,好幾個小夥伴跟我要,我都沒給呢。“

 阮柔失笑,這才明白,阮母是去證明給人看,家裡過得很好了。

 ”姐,你不用擔心。等我以後長大了負責賺錢養家,你就待在家裡,哪裡也不用去。“

 ”娘也是這麼說的?“

 ”不,娘要說你以後一定有大出息,能讓家裡天天吃肉。“

 看著已經晃晃悠悠進屋的阮父阮母,阮柔心中想,會的,一定都會的。

 一樁,自然是大兒子使計陷害小兒子的事,陳父本就偏疼大兒子,對大兒子的作為雖然有些不悅,可到底沒真的生氣,只是覺得他手段太過稚嫩,且有一點他不能接受——那就是拿陳家祖傳的鋪子來作筏子。

 列祖列宗的努力不是拿來給後輩糟蹋的,他一輩子兢兢業業將陳氏香料做強,更不是為了給兒子敗壞名聲。

 故而此次,陳父是真的動了怒,信裡說已經狠狠教訓過,緊接著下一句又說都是親兄弟,讓他不要記仇。

 陳問舟一笑而過,只希望以後這句話他也能對著大兒子說出來。

 還有一樁則是陳三棍的問題。

 如他所想,陳三棍當年求到陳父頭上,看在同為族人的份上,陳父鬆鬆手給了個管事的缺,其實就是為了照顧族人,總歸安平鎮這小地方一年也賺不了幾個銀子。

 當然,出了這樣的事情,人肯定不能繼續用,他索性將人打發,過去的事也就過去了。

 一整封信,就差寫著大寫的敷衍,顯然,陳父壓根沒把這樣的事情放在心上,倒是為著安撫,還送了兩百兩銀子過來。

 陳問舟收下銀子,並不介意,多年來他早就看清了。 .w.com 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