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九百四十五章 如此護道
之處,絕不僅限於“當下”長劍數量之多,那就太過小覷這座呂祖親手造就的劍陣了。
因為那些長劍在重疊,又不侷限於重疊,好像呂喦抽取、借調了光陰長河?
所以看似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把長劍,其實又是將近一萬座劍陣的“之一”?
故而長劍之間相互交錯,光線扭曲,許多長劍與劍光呈現出來的姿態,故而如龍蛇遊曳,並非筆直一線。
這還是由於為了施展劍術,呂喦故意撤掉了障眼法,才能夠讓小陌一眼看出蛛絲馬跡,不然狹路相逢,劍修問劍,純陽道人祭出此劍,劍光一閃,便已經瞬間出劍,即便是身為飛昇境巔峰的小陌,也自認會被打個措手不及。就是不知,呂喦這門劍術,他自身天地靈氣能夠支撐多久,重建幾座劍陣?
小陌以心聲提醒道:“純陽道長有意敞開了人身小天地的劍氣流轉路線。”
這其實就是一部極上乘的劍訣。
如果說廣場上那把長劍呈現出來的姿態,是劍術,那麼呂喦的劍道,可分兩種,一種是道法之道,就是呂喦精湛劍術的大道顯化,是氣象,是法理,還有一種就是道路之道,也就是人身小天地內劍氣如人行走的那些複雜路線,一般來說,這種好似劍譜圖案的“道路”,就是不傳之秘,在山上,只會口傳親授。
陳平安說道:“我只能看清楚七八分。”
小陌說道:“回頭我幫公子記錄在冊。”
至聖先師笑著解釋道:“此劍法,同時涉及到了道門的‘陰陽’,以及佛家的‘無量’,最後加上拘押一節節光陰長河的水流,所以此間遞出,長劍來自光陰長河下游之逆流過往之劍,亦是來自光陰長河上游之未來之劍。至於能夠純陽道友的這門劍法支撐多久,我就看不出來了。”
一劍遞出,避無可避。
故而被問劍之人,唯有接劍的份。
因為世間有劍修這種不講理的存在,能夠一劍破萬法,所以不光是後世練氣士,萬年之前,那會兒的人間道士們就想出了應對之策,鎖劍符之流,終究是一種小道,真正的集大成者,還是陣法。甚至劍修本身,也在這條道路上走得不低不近。物物相剋,循環往復。
呂喦轉頭望向陳平安。
陳平安輕輕點頭。
呂喦這才收劍歸鞘,與小陌微笑道:“天地靈氣一事,貧道遜色白也多矣。”
要是擱在蠻荒天下,聽到這種話,小陌也就不多想了,真真假假的,打過一場便知。
可既然是在浩然天下,小陌不用問劍,心裡就大致有數了,呂喦願意搬出那位人間最得意,而非他人,那就說明差距不大。
“就只是抖摟了這一招?”
至聖先師咦了一聲,“純陽道友是黔驢技窮,還是不大氣啊。如果是前者還好說,若是後者,可就不夠大丈夫本色了。我們浩然一直有那好事成雙的說法,純陽道友既然是道士,湊個天地人三才更好,兩儀四象不嫌多……”
呂喦搖頭笑道:“容貧道藏拙幾分。”
至聖先師大笑道:“藏私就藏私,話說得這麼漂亮。”
一般的劍法,有至聖先師和一位飛昇境巔峰劍修在這邊看著,呂喦拿不出手,自認不俗的那些,學劍門檻高,尤其講究金丹運轉之法,除非呂喦先與陳平安傳道,後者才能真正練劍,否則陳平安就是在那邊依葫蘆畫瓢,越得其形越遠其神。
至聖先師以心聲道:“純陽道友,以陳平安的性格,學了純陽一脈的劍法,以後遇到你的弟子,還不得傾囊相授,投桃報李?”
呂喦無奈道:“至聖先師莫不是忘了,貧道暫無弟子。”
至聖先師疑惑道:“在青冥天下那邊雲遊多年,光是白玉京玉皇城就去了三次,若是沒有道法心傳的入室弟子,記名弟子也沒有一個呢?”
呂喦搖頭道:“不曾有。”
至聖先師氣笑道:“又不是找那道侶,眼光這麼挑剔作甚?”
呂喦笑道:“緣分未到,不可強求。收徒一事,貧道可以多學學文聖。”
呂喦突然以心聲說道:“至聖先師,早年不也是用劍之人?”
至聖先師嘆了口氣,“只說劍道的道之高低,萬年以來,位置拔高,極其有限,但是劍法劍術劍招這些,萬年以來,確實是越來越高了,肉眼可見的,我要是抖摟了一手劍術,結果在看慣了世間第一流劍術的陳平安這邊,得了個‘也就這樣’的評價,與他師兄左右好像差不多,那我豈不是狗屁倒灶了,以後陳平安再路過各地文廟,每次瞧見中間懸掛的那幅畫像,這小子不得看一次笑一次?”
呂喦笑道:“當真如此?”
至聖先師一笑置之。
隨後至聖先師領著一行人來到最高的那棟建築,懸掛榜書匾額“鎮妖樓”,是禮聖親筆。
這也是當初文海周密來到這邊,明明能夠打破鎮妖樓禁制卻放棄佔據此地的唯一理由。
至聖先師問道:“陳平安,如果換成你頂替斐然,身為蠻荒共主,有無謀劃,能夠最大程度上重創禮聖的大道根本?”
陳平安滿臉呆滯。
這是個什麼問題?
在陳平安心目中,浩然禮聖,就是無敵的存在。
所以從沒有想過這種問題,因為陳平安下意識覺得禮聖肯定會一直無敵下去,尤其是等到三教祖師散道,白玉京大掌教尚未融合三教學問根祇、憑此證道合道,餘斗的道老二,就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道老二。如果雙方各自離開自家天下,選擇去天外幹一架,陳平安相信禮聖的勝算肯定更大。
至聖先師雙手負後,仰頭看著匾額,緩緩道:“好好想想,這可是一個不小的問題,你作為文聖一脈的嫡傳弟子,別忘了,你那師兄茅小冬,如今還是禮記學宮的司業。”
“至聖先師,有無提示?”
“有,已經說過了。”
陳平安沉思片刻,輕聲道:“兩船對撞。”
呂喦輕輕頷首。
小陌斜視青同,還好,這廝也不懂。
陳平安臉色凝重,沉聲道:“如果將每一座天下,都視為一條蹈虛遠遊的渡船。”
“那麼一旦這兩條渡船撞在一起,浩然和蠻荒兩座天下,就不再僅僅是天時紊亂,而是雙方地利都會交錯在一起。”
蠻荒天下不是沒有折損,其實會有很大的後遺症,只說一旦兩座天下接壤,如今雙方形勢顛倒,整個浩然天下,就像一座開始飛速運轉的兵器鋪子,無論是人力財力物力,還是山下人心、山上道心,都擰成一股繩,浩然天下巨大的底蘊,晝夜不息,就像都在轉化為兩個字,“戰爭”。這對於居於守勢的蠻荒天下而言,多出那條通道,就意味著失去一塊版圖,可能相當於早年浩然天下直接失去一個類似桐葉洲的大洲版圖,當然是一種雪上加霜。
但是對文海周密來說,只要能夠壓制三教祖師散道之後的禮聖,周密就等於多出了一份勝算,一旦他將來能夠徹底煉化古天庭遺址,行‘天下’之事,受到的阻力就會減少。
與此同時,因為白澤的合道方式,太過匪夷所思,若是兩座天下銜接在一起,大戰一起,只會愈發慘烈,屆時白澤的境界修行,尤其是殺力,就會“被迫”隨之提升。
毫不顧及蠻荒天下的有靈眾生,弱禮聖,強白澤,周密憑此拖延時間。
“如果讓我來選擇船頭,或者說是直指浩然天下與禮聖的矛頭,首選……是曾經的託月山。”
難怪斐然會早早“掏空”一座託月山,只留下一個託月山大祖的開山大弟子元兇,獨自駐守此山。
“其次,是仙簪城。”
也難怪那個“假道士”仙尉,會與自己在大驪京城那邊,冥冥之中“偶遇”,雖說仙簪城被陳平安打成了兩截,但這算不算誤打誤撞,等於是間接護住了“道簪一脈”的萬年香火?
“之後,才是蠻荒天下五嶽之類,比如那座青山。”
至聖先師點點頭,“那你覺得斐然會做嗎?”
陳平安答道:“可能不願意做,但是不敢不做,不得不做。”
斐然對浩然禮聖,極為推崇。只是在其位謀其事,作為最新的蠻荒共主,斐然暫時還未能脫離文海周密的陰影。
一旦兩船對撞,那麼此事就是針對禮聖那場陰謀的開端,這還才是一個開頭而已。
就像青冥天下,對於餘鬥每次坐鎮白玉京一百年的治理天下手段,早就心生怨懟,積攢已久。
那麼浩然天下,對於禮聖的某些規矩,也未必就是真的心悅誠服,只說諸子百家的老祖師,誰都不得躋身十四境一事,必須將一部分道行消耗在天外,雖說是為了抵禦天外神靈的持續攻伐,庇護浩然天下,但是豈能沒有半點怨氣?就算那些老祖師明白禮聖的難處和苦衷,諸子百家的眾多練氣士呢?各自修行一事,如那純粹武夫一般,好似是一條斷頭路,豈能甘心?
“這難道就不是一種你禮聖‘罷黜百家,一人得道’之舉?”
至聖先師自言自語道:“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有此想法。”
小陌臉色陰沉,“敢有此想,我要是文廟儒生,
又被我知道了,有一個算一個,砍死拉倒。”
因為那些長劍在重疊,又不侷限於重疊,好像呂喦抽取、借調了光陰長河?
所以看似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把長劍,其實又是將近一萬座劍陣的“之一”?
故而長劍之間相互交錯,光線扭曲,許多長劍與劍光呈現出來的姿態,故而如龍蛇遊曳,並非筆直一線。
這還是由於為了施展劍術,呂喦故意撤掉了障眼法,才能夠讓小陌一眼看出蛛絲馬跡,不然狹路相逢,劍修問劍,純陽道人祭出此劍,劍光一閃,便已經瞬間出劍,即便是身為飛昇境巔峰的小陌,也自認會被打個措手不及。就是不知,呂喦這門劍術,他自身天地靈氣能夠支撐多久,重建幾座劍陣?
小陌以心聲提醒道:“純陽道長有意敞開了人身小天地的劍氣流轉路線。”
這其實就是一部極上乘的劍訣。
如果說廣場上那把長劍呈現出來的姿態,是劍術,那麼呂喦的劍道,可分兩種,一種是道法之道,就是呂喦精湛劍術的大道顯化,是氣象,是法理,還有一種就是道路之道,也就是人身小天地內劍氣如人行走的那些複雜路線,一般來說,這種好似劍譜圖案的“道路”,就是不傳之秘,在山上,只會口傳親授。
陳平安說道:“我只能看清楚七八分。”
小陌說道:“回頭我幫公子記錄在冊。”
至聖先師笑著解釋道:“此劍法,同時涉及到了道門的‘陰陽’,以及佛家的‘無量’,最後加上拘押一節節光陰長河的水流,所以此間遞出,長劍來自光陰長河下游之逆流過往之劍,亦是來自光陰長河上游之未來之劍。至於能夠純陽道友的這門劍法支撐多久,我就看不出來了。”
一劍遞出,避無可避。
故而被問劍之人,唯有接劍的份。
因為世間有劍修這種不講理的存在,能夠一劍破萬法,所以不光是後世練氣士,萬年之前,那會兒的人間道士們就想出了應對之策,鎖劍符之流,終究是一種小道,真正的集大成者,還是陣法。甚至劍修本身,也在這條道路上走得不低不近。物物相剋,循環往復。
呂喦轉頭望向陳平安。
陳平安輕輕點頭。
呂喦這才收劍歸鞘,與小陌微笑道:“天地靈氣一事,貧道遜色白也多矣。”
要是擱在蠻荒天下,聽到這種話,小陌也就不多想了,真真假假的,打過一場便知。
可既然是在浩然天下,小陌不用問劍,心裡就大致有數了,呂喦願意搬出那位人間最得意,而非他人,那就說明差距不大。
“就只是抖摟了這一招?”
至聖先師咦了一聲,“純陽道友是黔驢技窮,還是不大氣啊。如果是前者還好說,若是後者,可就不夠大丈夫本色了。我們浩然一直有那好事成雙的說法,純陽道友既然是道士,湊個天地人三才更好,兩儀四象不嫌多……”
呂喦搖頭笑道:“容貧道藏拙幾分。”
至聖先師大笑道:“藏私就藏私,話說得這麼漂亮。”
一般的劍法,有至聖先師和一位飛昇境巔峰劍修在這邊看著,呂喦拿不出手,自認不俗的那些,學劍門檻高,尤其講究金丹運轉之法,除非呂喦先與陳平安傳道,後者才能真正練劍,否則陳平安就是在那邊依葫蘆畫瓢,越得其形越遠其神。
至聖先師以心聲道:“純陽道友,以陳平安的性格,學了純陽一脈的劍法,以後遇到你的弟子,還不得傾囊相授,投桃報李?”
呂喦無奈道:“至聖先師莫不是忘了,貧道暫無弟子。”
至聖先師疑惑道:“在青冥天下那邊雲遊多年,光是白玉京玉皇城就去了三次,若是沒有道法心傳的入室弟子,記名弟子也沒有一個呢?”
呂喦搖頭道:“不曾有。”
至聖先師氣笑道:“又不是找那道侶,眼光這麼挑剔作甚?”
呂喦笑道:“緣分未到,不可強求。收徒一事,貧道可以多學學文聖。”
呂喦突然以心聲說道:“至聖先師,早年不也是用劍之人?”
至聖先師嘆了口氣,“只說劍道的道之高低,萬年以來,位置拔高,極其有限,但是劍法劍術劍招這些,萬年以來,確實是越來越高了,肉眼可見的,我要是抖摟了一手劍術,結果在看慣了世間第一流劍術的陳平安這邊,得了個‘也就這樣’的評價,與他師兄左右好像差不多,那我豈不是狗屁倒灶了,以後陳平安再路過各地文廟,每次瞧見中間懸掛的那幅畫像,這小子不得看一次笑一次?”
呂喦笑道:“當真如此?”
至聖先師一笑置之。
隨後至聖先師領著一行人來到最高的那棟建築,懸掛榜書匾額“鎮妖樓”,是禮聖親筆。
這也是當初文海周密來到這邊,明明能夠打破鎮妖樓禁制卻放棄佔據此地的唯一理由。
至聖先師問道:“陳平安,如果換成你頂替斐然,身為蠻荒共主,有無謀劃,能夠最大程度上重創禮聖的大道根本?”
陳平安滿臉呆滯。
這是個什麼問題?
在陳平安心目中,浩然禮聖,就是無敵的存在。
所以從沒有想過這種問題,因為陳平安下意識覺得禮聖肯定會一直無敵下去,尤其是等到三教祖師散道,白玉京大掌教尚未融合三教學問根祇、憑此證道合道,餘斗的道老二,就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道老二。如果雙方各自離開自家天下,選擇去天外幹一架,陳平安相信禮聖的勝算肯定更大。
至聖先師雙手負後,仰頭看著匾額,緩緩道:“好好想想,這可是一個不小的問題,你作為文聖一脈的嫡傳弟子,別忘了,你那師兄茅小冬,如今還是禮記學宮的司業。”
“至聖先師,有無提示?”
“有,已經說過了。”
陳平安沉思片刻,輕聲道:“兩船對撞。”
呂喦輕輕頷首。
小陌斜視青同,還好,這廝也不懂。
陳平安臉色凝重,沉聲道:“如果將每一座天下,都視為一條蹈虛遠遊的渡船。”
“那麼一旦這兩條渡船撞在一起,浩然和蠻荒兩座天下,就不再僅僅是天時紊亂,而是雙方地利都會交錯在一起。”
蠻荒天下不是沒有折損,其實會有很大的後遺症,只說一旦兩座天下接壤,如今雙方形勢顛倒,整個浩然天下,就像一座開始飛速運轉的兵器鋪子,無論是人力財力物力,還是山下人心、山上道心,都擰成一股繩,浩然天下巨大的底蘊,晝夜不息,就像都在轉化為兩個字,“戰爭”。這對於居於守勢的蠻荒天下而言,多出那條通道,就意味著失去一塊版圖,可能相當於早年浩然天下直接失去一個類似桐葉洲的大洲版圖,當然是一種雪上加霜。
但是對文海周密來說,只要能夠壓制三教祖師散道之後的禮聖,周密就等於多出了一份勝算,一旦他將來能夠徹底煉化古天庭遺址,行‘天下’之事,受到的阻力就會減少。
與此同時,因為白澤的合道方式,太過匪夷所思,若是兩座天下銜接在一起,大戰一起,只會愈發慘烈,屆時白澤的境界修行,尤其是殺力,就會“被迫”隨之提升。
毫不顧及蠻荒天下的有靈眾生,弱禮聖,強白澤,周密憑此拖延時間。
“如果讓我來選擇船頭,或者說是直指浩然天下與禮聖的矛頭,首選……是曾經的託月山。”
難怪斐然會早早“掏空”一座託月山,只留下一個託月山大祖的開山大弟子元兇,獨自駐守此山。
“其次,是仙簪城。”
也難怪那個“假道士”仙尉,會與自己在大驪京城那邊,冥冥之中“偶遇”,雖說仙簪城被陳平安打成了兩截,但這算不算誤打誤撞,等於是間接護住了“道簪一脈”的萬年香火?
“之後,才是蠻荒天下五嶽之類,比如那座青山。”
至聖先師點點頭,“那你覺得斐然會做嗎?”
陳平安答道:“可能不願意做,但是不敢不做,不得不做。”
斐然對浩然禮聖,極為推崇。只是在其位謀其事,作為最新的蠻荒共主,斐然暫時還未能脫離文海周密的陰影。
一旦兩船對撞,那麼此事就是針對禮聖那場陰謀的開端,這還才是一個開頭而已。
就像青冥天下,對於餘鬥每次坐鎮白玉京一百年的治理天下手段,早就心生怨懟,積攢已久。
那麼浩然天下,對於禮聖的某些規矩,也未必就是真的心悅誠服,只說諸子百家的老祖師,誰都不得躋身十四境一事,必須將一部分道行消耗在天外,雖說是為了抵禦天外神靈的持續攻伐,庇護浩然天下,但是豈能沒有半點怨氣?就算那些老祖師明白禮聖的難處和苦衷,諸子百家的眾多練氣士呢?各自修行一事,如那純粹武夫一般,好似是一條斷頭路,豈能甘心?
“這難道就不是一種你禮聖‘罷黜百家,一人得道’之舉?”
至聖先師自言自語道:“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有此想法。”
小陌臉色陰沉,“敢有此想,我要是文廟儒生,
又被我知道了,有一個算一個,砍死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