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九百五十三章 舊人重逢
就看各自公門修行的道行了,就像今夜這場見面,林正誠和李寶箴雙方都會主動錄檔,而且就算他們有意隱瞞,織造局或是採伐院,也肯定會有某些官吏,會讓皇帝陛下知曉此事。
按照大驪新編律典,禺州織造局,要比豫章郡採伐院的品秩高出一大截,身為織造官主官的李寶箴,官銜就是從四品,再加上一些隱蔽的權柄,說李織造是半個封疆大吏,都不算誇張了。
四人圍坐火爐旁,火盆上邊夾著一張鐵網,烤著些泛出金黃色的年糕、豆腐塊,大概就算是宵夜了。
那對姓朱的父女,早已脫離賤籍,跟隨自家公子李寶箴,在外闖蕩二十多年,經過公門修行的打磨,和一些不見刀光劍影的別樣戰場廝殺,如今朱河和女兒朱鹿,分別是一位金身境武夫和一位六境武夫,後者在今年初剛剛破境。
老武夫,年近花甲,雙鬢微霜。
林正誠轉頭望向那個老人,笑道:“朱河,我們好多年沒見面了吧。”
朱河笑著點頭道:“距離上次見面,怎麼都該有二十年了。”
當年林正誠是最早一撥離開驪珠洞天的小鎮本土人氏,搬到了京城那邊。朱河雖然是福祿街李家的護院,屬於家生子,但是早年在小鎮,林正誠是督造衙署的佐官,經常陪著督造官去查看窯口,而李家又擁有自己的龍窯,都是朱河在打理具體事務,所以雙方經常碰頭,並不陌生。
林正誠轉頭問道:“朱鹿,可曾嫁人?”
女子略顯拘謹,輕輕搖頭,“還不曾嫁人。”
林正誠點頭道:“知道你打小就心氣高。”
朱鹿神色赧然。
李寶箴其實比較羨慕這對父女,能夠與林正誠敘舊幾句,不像自己,今天來這採伐院,就只是拜個山頭。
關於林正誠這個深藏不露的舊督造署官吏,李寶箴只通過一點,就知道大致的水深水淺了。
就像堂堂正三品的禺州刺史,都無法調閱自己境內一個從四品的織造官的檔案,這就是李寶箴的底氣。
而李寶箴作為昔年執掌寶瓶洲整個東南諜報的主官,曾經接觸到不少大驪諜報機密檔案,從林正誠那份看似詳實、庸碌的履歷中,以及之後林正誠在大驪京城捷報處的任職,李寶箴卻嗅出了一種極其隱蔽的不同尋常,甚至產生了某個讓李寶箴感到背脊發涼的推斷,這個年少時記憶中不苟言笑的林叔叔,說不定就是國師崔瀺安插在驪珠洞天的一顆關鍵棋子,而這顆看似毫不起眼的棋子,又極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整個大驪朝廷的走勢,這是李寶箴的一種官場直覺。
林正誠瞥了眼正襟危坐的李織造,不算年輕了,不惑之年,官居從四品,如果撇開天子心腹的身份,其實在大驪京城和陪都兩座廟堂,織造局畢竟是大驪朝廷的特設機構,屬於遊離在官場邊緣地界的“冷板凳”衙門,所以不像曹耕心、袁正定這些上柱國姓氏弟子,那麼太過矚目,但是有些人,確實好像天生就是混官場的料,此外整個底蘊深厚的福祿街李氏,唯一一個涉足官場的,就是李寶箴。
林正誠用火鉗輕輕撥弄著炭火,蒙在灰塵裡,淡然道:“一個人動用智慧,就是燒炭取暖,要學會韜光養晦,才能燒得長久。”
李寶箴點點頭,微笑道:“除了勤儉持家,節省炭火之外,也要增長智慧,上山伐木燒炭是一種,與人購買木炭又是一種,此外,寒冬時節燒炭取暖,除了自己掌控好火候,也要留心圍爐而坐的旁人,儘量讓所有人都不覺得炭火的溫度太燙。”
林正誠點點頭,舉一反三,是個聰明人,聊天不費勁。
福祿街李氏年輕一輩的三兄妹,確實都應了那句讖語。
林正誠隨口問道:“當了這麼多年的官,有沒有什麼感悟?”
“不可輕視任何人。”
李寶箴說道:“帝王將相,販夫走卒,山上神仙,鬼魅精怪,各有各的可取之處,尤其要注意一點,下下人有上上智。”
朱鹿猶豫了一下,還是柔聲說道:“林叔叔,這麼些年來,公子一直喜歡與三教九流打交道,與大驪官員的交集反而不多。”
林正誠笑道:“潛龍勿用。”
李寶箴神色如常。
林正誠說道:“想要得個‘見龍在田’的評語,還差點意思。當然了,我就是個採伐院當差的,只是碰見個同鄉的晚輩,忍不住說幾句倚老賣老的言語,不是大驪禮部高官,李織造不用太當真。”
李寶箴笑道:“也是離開家鄉多年,才曉得家鄉的老人老話,是何等金貴。”
不同於一般地方的人,離開家鄉越遠越久,就會覺得家鄉越小,驪珠洞天這撥年輕人,越是有出息的,無一例外,都會覺得家鄉小鎮的“大”,以及深不見底。
之後大概閒聊了小半個鐘頭,林正誠還是言語不多,多是李寶箴找話聊,朱河也會見縫插針說些往事,林正誠始終沒有露出不耐煩的的臉色。
李寶箴告辭離去,帶著朱河和朱鹿離開採伐院,離開郡城後,李寶箴為了照顧朱鹿,祭出一條符舟,重返禺州,卻不是直奔織造局,而是去往一處山頭。
夜幕沉沉,李寶箴閒來無事,在船頭盤腿而坐,拈起一粒靈氣凝聚而成的光球,符舟風馳電掣,在夜空中劃出一抹流螢。
父女二人,沉默不語,各懷心思。
朱河已經躋身七境武夫多年,再打熬幾年體魄,有望以純粹武夫之身覆地遠遊,按照二公子的安排,只要成為遠遊境,就會讓他由織造局轉任地方武官,官職不會太高,但是有軍功武勳在身,又是遠遊境武夫,想必不會太低,那麼未來立祠堂、編宗譜,供奉祖先神主牌位,都不再是奢望,朱河一介武夫,以昔年賤籍身份,有此作為,也算光耀門楣了。
朱河一直就不是一個有太大野心的人,如果不是為了報答李家的恩德,也需要為了獨女朱鹿作長遠考慮,其實朱河更希望能夠離開官場,在遠離大驪王朝的寶瓶洲南方,某國江湖上落腳,要麼開山立派,要麼開館收徒。
朱鹿心情複雜。
離鄉多年,早已不是少女的朱鹿,偶爾會想,當年她要是沒有離開那支求學隊伍,自己的人生際遇,會是如何?
當初一行人離開小鎮,走過龍鬚河和鐵符江,路過棋墩山,最終到達紅燭鎮,然後就有了那場風波,就此分道揚鑣。
如果不曾分開,她跟著去了大隋書院?
李寶瓶,她和父親。林守一,李槐,還有那個人。
朱鹿覺得是那會兒的兩撥人,雖然同行,可就是兩種人。
期間他們遇到一個戴斗笠佩刀、牽毛驢的男人,自稱阿良,善良的良,是一名劍客。
又自稱劍術無敵,絕世無雙,認真起來連自己都覺得可怕,一手劍術,揮灑自如,潑水不入,溼了一片衣角就算他劍術不精……所以每次路過河邊,李槐就要阿良站在岸邊,自己去撿一堆石頭,讓阿良抖摟一下所謂的劍術,或是掰著手指頭等待下雨天。
一直鬧哄哄,鬧到最後,就連朱河這樣的老實人,都覺得那個看似深不可測的劍客,莫不是個只會誇誇其談的江湖騙子?
結果在那三江匯流之地,如那江水之分合,好像剛好分出了三條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她和父親,黯然離開紅燭鎮,追隨福祿街李氏的二公子。
李寶瓶一行人繼續前往大隋山崖書院。
至於那個吊兒郎當的色胚,竟然在那一天破開天幕,去往青冥天下,又竟然能夠與白玉京二掌教既問拳又問劍,再竟然以劍修身份,躋身了十四境……
林守一擔任過中部大瀆的廟祝,已經是一位元嬰境修士,據說最近已經開始閉關。
李寶瓶,已經是書院君子。就連那個李槐,也莫名其妙成為了大隋山崖書院的賢人。
至於那人,更是……在未來人生的“山路”上,一騎絕塵。
聽說之後,在大驪邊境,求學隊伍中又多出三人,白衣少年崔東山帶著兩個盧氏遺民,於祿和謝謝,一同遠遊大隋。
於祿,是盧氏亡國太子殿下,早就是遠遊境武夫了,躋身山巔境,十拿九穩。謝謝也早已是一位陸地神仙。
除了福祿街李家的小主人李寶瓶,其餘諸人,簡直就是一群不可理喻的……怪物。
尤其是那個姓陳的泥腿子,草鞋柴刀,曾經是一個黑炭似的消瘦少年。
後來得知對方先後買下落魄山在內諸多山頭一事,漸漸有了幾分山上仙府的氣象。
她心中就有了一些顧慮,但是覺得只要跟著二公子,便可以萬事無憂。
再後來落魄山問禮正陽山,朱鹿更是憂心忡忡,不過父親勸她不用如此,說那個人,性情淳樸,絕對不會與我們父女翻舊賬的。
又後來,一封來自中土神洲山海宗的山水邸報,讓朱鹿徹底慌了神。
朱河察覺到女兒的心事重重,輕聲問道:“想什麼?”
朱鹿笑著搖搖頭,“沒什麼。”
禺州境內有一處風景名勝,名為天燭峰。
一峰獨高,每逢日出日落,就會有那金色雲海,風景壯麗。
一位中年卻尚未娶妻的實權武將,夜宿山中道館,準備在這邊看日出。
男人出身大驪藩屬國,卻已經做到了禺州將軍的高位,文官柳清風,武將曹茂,都是極有名氣的大驪本土以外出身的高官。
按照大驪朝廷律例,武將極致,是擔任巡狩使,官位最高,從一品,走到了這一步,就已經官無可封,只有那幾個諡號、虛銜的高低講究了,接下來,就是四徵四鎮四平總計十二位將軍,如今半數都跟隨宋長鏡去了蠻荒天下,剩下半數,都駐守在寶瓶洲中部漫長的邊境線上,然後就是一州將軍了,但是並非所有州都有,大驪只在類似禺州這樣的兵家必爭之地設置。
曹茂在深夜時分,撇下幾位行伍扈從和一名隨軍修士,獨自離開那座山中敕建的道館,登頂天燭峰,尋了一處平坦地方,搬來石頭作凳,默然而坐。
曹茂突然眯起眼,一條符舟倏忽而至,稍稍更換軌跡,沒有去往道館,拔高路線,在峰頂這邊飄然落地。
曹茂看清符舟上邊三人後,無動於衷,沒有起身相迎的意思。
一個出身驪珠洞天福祿街的從四品織造官,論私交,談不上,見過幾面而已,點頭之交都算不上,說公事,雙方都在禺州這邊當差,誰都管不了誰。
李寶箴抱拳笑道:“見過曹將軍。”
曹戊只是點點頭,也不開口詢問對方來意。
李寶箴挪步前行,蹲在一旁,朱河朱鹿父女兩人,就站在不遠處。
曹戊見那李織造竟然擺出一副當啞巴的架勢,實在是不願被一個外人打攪清淨,微微皺眉,只得問道:“有何貴幹?”
李寶箴微笑道:“就是想要與一個念舊的人敘敘舊,不然下官就直接去衙署找曹將軍了。”
禺州將軍曹戊,是巡狩使蘇高山麾下,當初跟隨大驪鐵騎一路南下,到了一洲最南端的老龍城,之後一國即一洲的大驪王朝,不得不以老龍城作為據點,以一洲之力抵禦蠻荒天下的妖族大軍,大驪邊軍便且戰且退至寶瓶洲中部大瀆。
一南下,一北歸,在這兩場連綿不絕的戰事中,曹戊立下了一連串戰功。
雖然不是大驪王朝本土人氏,卻最終脫穎而出,成為蘇高山舊部諸將當中,最為前程廣大的一個。
曹戊會在每年正月裡,抽出時間,以前是去大驪京城拜會那位大將軍遺孀,如今就要去蘇高山祖籍家鄉那邊拜年。
京城官場裡邊不是沒有閒言碎語,有說他是做樣子給皇帝陛下看的,是想要藉機拉攏起蘇巡狩舊部,自立山頭,也有一些更刺耳言語,說他是在燒冷灶,曹戊都無所謂,蘇將軍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蘇將軍在世時,拜年也好,道賀也罷,篪兒街蘇府門口人滿為患,不缺他一個,今時不同往日,蘇將軍走了,拜年的人裡邊,少了誰,都不能少他一個。
曹戊說道:“李織造,好像我們還沒熟到那個份上。”
李寶箴笑問道:“曹將軍何時衣錦還鄉?”
曹戊微笑道:“李織造何出此言?”
石毫國現在的皇帝韓靖靈,大將軍黃鶴之流,對上如今大驪朝廷一州將軍的曹戊,是完全沒辦法平起平坐的。
假使曹戊願意恢復身份,即便有意摘掉禺州將軍的身份,孑然一身,重返石毫國,就此改朝換代,都不是沒有可能。
李寶箴是大驪諜子頭目出身,當然清楚這個禺州將軍的真實身份,“曹戊”本名許茂,來自昔年舊朱熒王朝藩屬之一的石毫國,投奔大驪朝廷之前,是正四品武將,依附其中一位年輕皇子,許茂擁有一條祖傳長槊,公認的馬戰第一人,石毫國朝野上下,皆知那個先帝御賜的名號,“橫槊賦詩郎”。
許茂本是皇子韓靖信的心腹,許家更是石毫國的邊軍砥柱之一,許茂卻失心瘋一般,拎著兩顆頭顱,不惜弒主,轉投大驪邊軍鐵騎,在蘇高山那邊,從斥候標長做起,憑藉實打實的軍功一步步晉升為如今的禺州將軍,不過許茂還算聰明,知道隱姓埋名,早早用了曹茂這個化名,不然以許茂的作所作為,一旦洩露出去,當年就別想在大驪邊軍裡邊混了。畢竟石毫國當年為了阻滯大驪鐵騎的南下馬蹄,不惜打光了所有邊軍,也要困守京城,但是大驪鐵騎,從武將到校尉和士卒,反而對不惜以卵擊石的石毫國將士頗為敬重。
李寶箴搖頭道:“許茂兄何必明知故問。”
曹戊眯眼道:“是皇帝陛下的意思?”
李寶箴啞然失笑,撿起腳邊一塊石頭,輕輕拋向崖外,“陛下對許茂兄一向信賴有加,何況我們大驪邊軍上至巡狩使,下至一般武卒,最近百年以來,不論出身,只看軍功,陛下豈會因為許茂兄的身份,橫生枝節,白白損失一員功勳大將和邊軍砥柱。”
曹戊說道:“我一個帶兵打仗的,跟你一個管織造的,如今又是無仗可打的太平光景,可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李寶箴笑道:“用我家鄉那邊的話說,咱倆是老同哥。”
曹戊譏笑道:“又不是同年同鄉,李織造何來此說?”
李寶箴說道:“我與許茂兄是同屬相啊。在我家鄉那邊,別說是同屬相了,就是都是入贅的上門女婿,倆人在路上碰到了,也要喊聲老同哥。”
朱河板著臉,朱鹿忍住笑,公子又在胡說八道了。
曹戊沒了耐心,“如果沒事,就別找事。”
李寶箴又找了幾塊石頭,丟到崖外,“你我都曾遇到過那個人,都在他手上吃過虧。”
曹戊默不作聲,思緒飄遠。
早年鄰近書簡湖的石毫國,風雪中,兩撥人狹路相逢。
一身青色棉袍的年輕人,帶著兩名隨從。鬼修少年曾掖,披著一張狐皮符籙的女鬼馬篤宜。
尚未封王就藩的皇子韓靖信,貼身護衛,是那石毫國武道第一人,金身境武夫胡邯。
還有兩位心腹扈從,有那“橫槊賦詩郎”美譽的年輕武將許茂,以及府上供奉,
曾先生。
那場風波過後,許茂親手將那撥王府精銳扈從的四十餘騎卒,一一擊殺。
按照大驪新編律典,禺州織造局,要比豫章郡採伐院的品秩高出一大截,身為織造官主官的李寶箴,官銜就是從四品,再加上一些隱蔽的權柄,說李織造是半個封疆大吏,都不算誇張了。
四人圍坐火爐旁,火盆上邊夾著一張鐵網,烤著些泛出金黃色的年糕、豆腐塊,大概就算是宵夜了。
那對姓朱的父女,早已脫離賤籍,跟隨自家公子李寶箴,在外闖蕩二十多年,經過公門修行的打磨,和一些不見刀光劍影的別樣戰場廝殺,如今朱河和女兒朱鹿,分別是一位金身境武夫和一位六境武夫,後者在今年初剛剛破境。
老武夫,年近花甲,雙鬢微霜。
林正誠轉頭望向那個老人,笑道:“朱河,我們好多年沒見面了吧。”
朱河笑著點頭道:“距離上次見面,怎麼都該有二十年了。”
當年林正誠是最早一撥離開驪珠洞天的小鎮本土人氏,搬到了京城那邊。朱河雖然是福祿街李家的護院,屬於家生子,但是早年在小鎮,林正誠是督造衙署的佐官,經常陪著督造官去查看窯口,而李家又擁有自己的龍窯,都是朱河在打理具體事務,所以雙方經常碰頭,並不陌生。
林正誠轉頭問道:“朱鹿,可曾嫁人?”
女子略顯拘謹,輕輕搖頭,“還不曾嫁人。”
林正誠點頭道:“知道你打小就心氣高。”
朱鹿神色赧然。
李寶箴其實比較羨慕這對父女,能夠與林正誠敘舊幾句,不像自己,今天來這採伐院,就只是拜個山頭。
關於林正誠這個深藏不露的舊督造署官吏,李寶箴只通過一點,就知道大致的水深水淺了。
就像堂堂正三品的禺州刺史,都無法調閱自己境內一個從四品的織造官的檔案,這就是李寶箴的底氣。
而李寶箴作為昔年執掌寶瓶洲整個東南諜報的主官,曾經接觸到不少大驪諜報機密檔案,從林正誠那份看似詳實、庸碌的履歷中,以及之後林正誠在大驪京城捷報處的任職,李寶箴卻嗅出了一種極其隱蔽的不同尋常,甚至產生了某個讓李寶箴感到背脊發涼的推斷,這個年少時記憶中不苟言笑的林叔叔,說不定就是國師崔瀺安插在驪珠洞天的一顆關鍵棋子,而這顆看似毫不起眼的棋子,又極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整個大驪朝廷的走勢,這是李寶箴的一種官場直覺。
林正誠瞥了眼正襟危坐的李織造,不算年輕了,不惑之年,官居從四品,如果撇開天子心腹的身份,其實在大驪京城和陪都兩座廟堂,織造局畢竟是大驪朝廷的特設機構,屬於遊離在官場邊緣地界的“冷板凳”衙門,所以不像曹耕心、袁正定這些上柱國姓氏弟子,那麼太過矚目,但是有些人,確實好像天生就是混官場的料,此外整個底蘊深厚的福祿街李氏,唯一一個涉足官場的,就是李寶箴。
林正誠用火鉗輕輕撥弄著炭火,蒙在灰塵裡,淡然道:“一個人動用智慧,就是燒炭取暖,要學會韜光養晦,才能燒得長久。”
李寶箴點點頭,微笑道:“除了勤儉持家,節省炭火之外,也要增長智慧,上山伐木燒炭是一種,與人購買木炭又是一種,此外,寒冬時節燒炭取暖,除了自己掌控好火候,也要留心圍爐而坐的旁人,儘量讓所有人都不覺得炭火的溫度太燙。”
林正誠點點頭,舉一反三,是個聰明人,聊天不費勁。
福祿街李氏年輕一輩的三兄妹,確實都應了那句讖語。
林正誠隨口問道:“當了這麼多年的官,有沒有什麼感悟?”
“不可輕視任何人。”
李寶箴說道:“帝王將相,販夫走卒,山上神仙,鬼魅精怪,各有各的可取之處,尤其要注意一點,下下人有上上智。”
朱鹿猶豫了一下,還是柔聲說道:“林叔叔,這麼些年來,公子一直喜歡與三教九流打交道,與大驪官員的交集反而不多。”
林正誠笑道:“潛龍勿用。”
李寶箴神色如常。
林正誠說道:“想要得個‘見龍在田’的評語,還差點意思。當然了,我就是個採伐院當差的,只是碰見個同鄉的晚輩,忍不住說幾句倚老賣老的言語,不是大驪禮部高官,李織造不用太當真。”
李寶箴笑道:“也是離開家鄉多年,才曉得家鄉的老人老話,是何等金貴。”
不同於一般地方的人,離開家鄉越遠越久,就會覺得家鄉越小,驪珠洞天這撥年輕人,越是有出息的,無一例外,都會覺得家鄉小鎮的“大”,以及深不見底。
之後大概閒聊了小半個鐘頭,林正誠還是言語不多,多是李寶箴找話聊,朱河也會見縫插針說些往事,林正誠始終沒有露出不耐煩的的臉色。
李寶箴告辭離去,帶著朱河和朱鹿離開採伐院,離開郡城後,李寶箴為了照顧朱鹿,祭出一條符舟,重返禺州,卻不是直奔織造局,而是去往一處山頭。
夜幕沉沉,李寶箴閒來無事,在船頭盤腿而坐,拈起一粒靈氣凝聚而成的光球,符舟風馳電掣,在夜空中劃出一抹流螢。
父女二人,沉默不語,各懷心思。
朱河已經躋身七境武夫多年,再打熬幾年體魄,有望以純粹武夫之身覆地遠遊,按照二公子的安排,只要成為遠遊境,就會讓他由織造局轉任地方武官,官職不會太高,但是有軍功武勳在身,又是遠遊境武夫,想必不會太低,那麼未來立祠堂、編宗譜,供奉祖先神主牌位,都不再是奢望,朱河一介武夫,以昔年賤籍身份,有此作為,也算光耀門楣了。
朱河一直就不是一個有太大野心的人,如果不是為了報答李家的恩德,也需要為了獨女朱鹿作長遠考慮,其實朱河更希望能夠離開官場,在遠離大驪王朝的寶瓶洲南方,某國江湖上落腳,要麼開山立派,要麼開館收徒。
朱鹿心情複雜。
離鄉多年,早已不是少女的朱鹿,偶爾會想,當年她要是沒有離開那支求學隊伍,自己的人生際遇,會是如何?
當初一行人離開小鎮,走過龍鬚河和鐵符江,路過棋墩山,最終到達紅燭鎮,然後就有了那場風波,就此分道揚鑣。
如果不曾分開,她跟著去了大隋書院?
李寶瓶,她和父親。林守一,李槐,還有那個人。
朱鹿覺得是那會兒的兩撥人,雖然同行,可就是兩種人。
期間他們遇到一個戴斗笠佩刀、牽毛驢的男人,自稱阿良,善良的良,是一名劍客。
又自稱劍術無敵,絕世無雙,認真起來連自己都覺得可怕,一手劍術,揮灑自如,潑水不入,溼了一片衣角就算他劍術不精……所以每次路過河邊,李槐就要阿良站在岸邊,自己去撿一堆石頭,讓阿良抖摟一下所謂的劍術,或是掰著手指頭等待下雨天。
一直鬧哄哄,鬧到最後,就連朱河這樣的老實人,都覺得那個看似深不可測的劍客,莫不是個只會誇誇其談的江湖騙子?
結果在那三江匯流之地,如那江水之分合,好像剛好分出了三條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她和父親,黯然離開紅燭鎮,追隨福祿街李氏的二公子。
李寶瓶一行人繼續前往大隋山崖書院。
至於那個吊兒郎當的色胚,竟然在那一天破開天幕,去往青冥天下,又竟然能夠與白玉京二掌教既問拳又問劍,再竟然以劍修身份,躋身了十四境……
林守一擔任過中部大瀆的廟祝,已經是一位元嬰境修士,據說最近已經開始閉關。
李寶瓶,已經是書院君子。就連那個李槐,也莫名其妙成為了大隋山崖書院的賢人。
至於那人,更是……在未來人生的“山路”上,一騎絕塵。
聽說之後,在大驪邊境,求學隊伍中又多出三人,白衣少年崔東山帶著兩個盧氏遺民,於祿和謝謝,一同遠遊大隋。
於祿,是盧氏亡國太子殿下,早就是遠遊境武夫了,躋身山巔境,十拿九穩。謝謝也早已是一位陸地神仙。
除了福祿街李家的小主人李寶瓶,其餘諸人,簡直就是一群不可理喻的……怪物。
尤其是那個姓陳的泥腿子,草鞋柴刀,曾經是一個黑炭似的消瘦少年。
後來得知對方先後買下落魄山在內諸多山頭一事,漸漸有了幾分山上仙府的氣象。
她心中就有了一些顧慮,但是覺得只要跟著二公子,便可以萬事無憂。
再後來落魄山問禮正陽山,朱鹿更是憂心忡忡,不過父親勸她不用如此,說那個人,性情淳樸,絕對不會與我們父女翻舊賬的。
又後來,一封來自中土神洲山海宗的山水邸報,讓朱鹿徹底慌了神。
朱河察覺到女兒的心事重重,輕聲問道:“想什麼?”
朱鹿笑著搖搖頭,“沒什麼。”
禺州境內有一處風景名勝,名為天燭峰。
一峰獨高,每逢日出日落,就會有那金色雲海,風景壯麗。
一位中年卻尚未娶妻的實權武將,夜宿山中道館,準備在這邊看日出。
男人出身大驪藩屬國,卻已經做到了禺州將軍的高位,文官柳清風,武將曹茂,都是極有名氣的大驪本土以外出身的高官。
按照大驪朝廷律例,武將極致,是擔任巡狩使,官位最高,從一品,走到了這一步,就已經官無可封,只有那幾個諡號、虛銜的高低講究了,接下來,就是四徵四鎮四平總計十二位將軍,如今半數都跟隨宋長鏡去了蠻荒天下,剩下半數,都駐守在寶瓶洲中部漫長的邊境線上,然後就是一州將軍了,但是並非所有州都有,大驪只在類似禺州這樣的兵家必爭之地設置。
曹茂在深夜時分,撇下幾位行伍扈從和一名隨軍修士,獨自離開那座山中敕建的道館,登頂天燭峰,尋了一處平坦地方,搬來石頭作凳,默然而坐。
曹茂突然眯起眼,一條符舟倏忽而至,稍稍更換軌跡,沒有去往道館,拔高路線,在峰頂這邊飄然落地。
曹茂看清符舟上邊三人後,無動於衷,沒有起身相迎的意思。
一個出身驪珠洞天福祿街的從四品織造官,論私交,談不上,見過幾面而已,點頭之交都算不上,說公事,雙方都在禺州這邊當差,誰都管不了誰。
李寶箴抱拳笑道:“見過曹將軍。”
曹戊只是點點頭,也不開口詢問對方來意。
李寶箴挪步前行,蹲在一旁,朱河朱鹿父女兩人,就站在不遠處。
曹戊見那李織造竟然擺出一副當啞巴的架勢,實在是不願被一個外人打攪清淨,微微皺眉,只得問道:“有何貴幹?”
李寶箴微笑道:“就是想要與一個念舊的人敘敘舊,不然下官就直接去衙署找曹將軍了。”
禺州將軍曹戊,是巡狩使蘇高山麾下,當初跟隨大驪鐵騎一路南下,到了一洲最南端的老龍城,之後一國即一洲的大驪王朝,不得不以老龍城作為據點,以一洲之力抵禦蠻荒天下的妖族大軍,大驪邊軍便且戰且退至寶瓶洲中部大瀆。
一南下,一北歸,在這兩場連綿不絕的戰事中,曹戊立下了一連串戰功。
雖然不是大驪王朝本土人氏,卻最終脫穎而出,成為蘇高山舊部諸將當中,最為前程廣大的一個。
曹戊會在每年正月裡,抽出時間,以前是去大驪京城拜會那位大將軍遺孀,如今就要去蘇高山祖籍家鄉那邊拜年。
京城官場裡邊不是沒有閒言碎語,有說他是做樣子給皇帝陛下看的,是想要藉機拉攏起蘇巡狩舊部,自立山頭,也有一些更刺耳言語,說他是在燒冷灶,曹戊都無所謂,蘇將軍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蘇將軍在世時,拜年也好,道賀也罷,篪兒街蘇府門口人滿為患,不缺他一個,今時不同往日,蘇將軍走了,拜年的人裡邊,少了誰,都不能少他一個。
曹戊說道:“李織造,好像我們還沒熟到那個份上。”
李寶箴笑問道:“曹將軍何時衣錦還鄉?”
曹戊微笑道:“李織造何出此言?”
石毫國現在的皇帝韓靖靈,大將軍黃鶴之流,對上如今大驪朝廷一州將軍的曹戊,是完全沒辦法平起平坐的。
假使曹戊願意恢復身份,即便有意摘掉禺州將軍的身份,孑然一身,重返石毫國,就此改朝換代,都不是沒有可能。
李寶箴是大驪諜子頭目出身,當然清楚這個禺州將軍的真實身份,“曹戊”本名許茂,來自昔年舊朱熒王朝藩屬之一的石毫國,投奔大驪朝廷之前,是正四品武將,依附其中一位年輕皇子,許茂擁有一條祖傳長槊,公認的馬戰第一人,石毫國朝野上下,皆知那個先帝御賜的名號,“橫槊賦詩郎”。
許茂本是皇子韓靖信的心腹,許家更是石毫國的邊軍砥柱之一,許茂卻失心瘋一般,拎著兩顆頭顱,不惜弒主,轉投大驪邊軍鐵騎,在蘇高山那邊,從斥候標長做起,憑藉實打實的軍功一步步晉升為如今的禺州將軍,不過許茂還算聰明,知道隱姓埋名,早早用了曹茂這個化名,不然以許茂的作所作為,一旦洩露出去,當年就別想在大驪邊軍裡邊混了。畢竟石毫國當年為了阻滯大驪鐵騎的南下馬蹄,不惜打光了所有邊軍,也要困守京城,但是大驪鐵騎,從武將到校尉和士卒,反而對不惜以卵擊石的石毫國將士頗為敬重。
李寶箴搖頭道:“許茂兄何必明知故問。”
曹戊眯眼道:“是皇帝陛下的意思?”
李寶箴啞然失笑,撿起腳邊一塊石頭,輕輕拋向崖外,“陛下對許茂兄一向信賴有加,何況我們大驪邊軍上至巡狩使,下至一般武卒,最近百年以來,不論出身,只看軍功,陛下豈會因為許茂兄的身份,橫生枝節,白白損失一員功勳大將和邊軍砥柱。”
曹戊說道:“我一個帶兵打仗的,跟你一個管織造的,如今又是無仗可打的太平光景,可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李寶箴笑道:“用我家鄉那邊的話說,咱倆是老同哥。”
曹戊譏笑道:“又不是同年同鄉,李織造何來此說?”
李寶箴說道:“我與許茂兄是同屬相啊。在我家鄉那邊,別說是同屬相了,就是都是入贅的上門女婿,倆人在路上碰到了,也要喊聲老同哥。”
朱河板著臉,朱鹿忍住笑,公子又在胡說八道了。
曹戊沒了耐心,“如果沒事,就別找事。”
李寶箴又找了幾塊石頭,丟到崖外,“你我都曾遇到過那個人,都在他手上吃過虧。”
曹戊默不作聲,思緒飄遠。
早年鄰近書簡湖的石毫國,風雪中,兩撥人狹路相逢。
一身青色棉袍的年輕人,帶著兩名隨從。鬼修少年曾掖,披著一張狐皮符籙的女鬼馬篤宜。
尚未封王就藩的皇子韓靖信,貼身護衛,是那石毫國武道第一人,金身境武夫胡邯。
還有兩位心腹扈從,有那“橫槊賦詩郎”美譽的年輕武將許茂,以及府上供奉,
曾先生。
那場風波過後,許茂親手將那撥王府精銳扈從的四十餘騎卒,一一擊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