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雨過天晴

    陳平安與陸沉,並肩行走在那個居中村落的巷內,一千層底布鞋,一棉布十方鞋,雙方腳步簌簌如葉落地。

    路過一處屋舍,有院內土狗聽到腳步聲,驀然驚醒,朝著門外狂吠不已,鄰近吠聲四起,只是很快就歸於平靜。

    期間陸沉趴在牆頭那邊,學了幾聲狗叫,揚起手作丟擲石子狀,院內那條土狗嗚嗚咽咽,卷尾蜷縮起來。

    陸沉抖了抖袖子,快步跟上緩步走到巷口再停步的陳平安,搓手道:“雖說年年防飢,夜夜防盜,是人之常情,只是你們提防貧道與陳山主做什麼,大可不必。陳平安,你覺得呢。”

    陳平安說道:“陸掌教只管往自己臉上貼金,至於我這邊,大可不必。”

    陸沉突然笑嘻嘻道:“世間事,一犬吠影,百犬吠聲。”

    陳平安點頭道:“人間人,一人道虛,千人傳實。”

    陸沉拍手叫好,“好啊,可以寫一副黑底金字的抱柱木質對聯,回頭貧道好好裱起來,就放在觀千劍齋裡邊,分別寫上咱倆的名諱落款,大可玩味。”

    陳平安笑道:“你要是丟得起這個臉,我是無所謂的。”

    陸沉搓手喟嘆道:“夜遊之人能無為奸,不能禁犬使之無吠。”

    陳平安不搭話,想起一事,說道:“禺州境內,那座律宗寺廟所在山頭,有一位山君,聆聽晨鐘暮鼓多年,卻遲遲無法煉形,就勞煩陸掌教幫忙指點迷津了?”

    陸沉笑著答應下來,抬起手,“小事小事,如是而已。”

    舉手之勞。

    走出村子,來到那條銜接三個村子的大道上,陸沉站在岸邊,鄰水觀照,看著水中倒影,陸沉嘆息一聲,如人持境對照,當真是自己嗎,是本來面貌麼。

    先前陳平安關於“校書”一語,陸沉雖說當時的神態,表現得誇張了一點,可事實上的確說到了陸沉的心坎上,心有慼慼然。

    但這裡邊也藏著一個可大可小的問題,後世翻書之人,往往將某些精校本誤認為一字不差的底本看待,以訛傳訛,隨著時間推移,最終與本義離題萬里。

    修道之人,登山之路,知道得道證道,無非就是追求一個個“知其所以然”,於闇昧中得其道路而行,一路風景與己心境相互契合。

    陸沉略帶幾分傷感,輕聲道:“我曾經去見過孫觀主的那個師弟,以及他師弟的徒弟,都見過,也聊過,聊完之後,我就發現有一點,他們的想法,與白玉京道官起了衝突。”

    陳平安蹲在路邊,撿起幾顆石子輕輕丟入溪水中,說道:“是不是白玉京那邊,絕大多數道官,覺得修道,就是道法之道,是高妙的。但是那對玄都觀師徒,覺得修道,可以是道路之道?是平實的。”

    陸沉嗯了一聲,也不覺得陳平安猜出答案有什麼好奇怪的,沉默片刻,搓著臉頰,“該如何就如何,我就不庸人自擾了。”

    即便天塌下來,還有見過大世面的師兄餘鬥扛著嘛。

    陳平安站起身,兩人便繼續走向最下邊的那個村子,陸沉洋洋得意笑道:“先前在光陰畫卷裡邊,寧吉其實有過兩次改變主意,不想當你的學生,打算一走了之,跟隨我去白玉京修道。那麼今夜被寧吉說一句銘記恩惠在心以後再報答的人,就是你而非貧道了。”

    陳平安說道:“其中一次,是寧吉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背景,不願給我招惹麻煩?”

    陸沉點點頭。

    大概世間有一種自討苦吃,叫作設身處地,處處替他人著想。

    就像陳平安所猜測的,在陸掌教與寧吉說清楚真相之後,身世悽慘的少年,滿心驚懼,臉色慘白無色,當場陷入巨大恐慌,少年沉默許久,約莫覺得自己就是個神憎鬼厭的麻煩精,不管在哪裡都是那種不討喜的掃把星,所以道士吳鏑也好,教書先生陳跡也罷,一旦雙方有了師徒名分,就會給後者帶來很多不必要的是非,總歸肯定都不如白玉京陸掌教這麼能……扛事。

    所以哭笑不得的陸沉在一氣之下,就乾脆竹筒倒豆子,將陳平安的幾重身份都與寧吉說了,這才讓驚魂不定的少年像是吃了顆定心丸,回心轉意。原來陳先生如此年輕,便有如此作為了。

    於是陸掌教就更氣了,走出一幅光陰走馬圖,帶著少年縮地遠遊三洲山河,見了十幾個人物,先是作為陳平安開山弟子的裴錢,之後還有書簡湖的截江真君,正陽山某些老劍仙,還有附近那位這些年鐵了心要更換水神祠廟所在的玉液江水神娘娘,一頭嫁衣女鬼,某條吃了蛇膽石才開竅煉形、最終依附於雲林姜氏的幼蛟,還去了趟北俱蘆洲的鎖雲宗……最後是某位剛剛返回家鄉沒多久的崩了真君。

    陳平安笑問道:“寧吉第二次反悔,是知道了我的真實身份,就把我當做了半個仇家?”

    陸沉搖搖頭,“寧吉雖然涉世不深,但是他的有些看法,單純卻不幼稚,這種性格,既有天生的成分,也是後天熬出來的,跟藥草熬成草藥一般。”

    一個人某些稜角鮮明的性格,城府深沉如宮闕重重複重重,陽光普照的白晝時分,也有陰影無數。

    鋒芒畢露的才華橫溢是一座文昌塔,嫉惡如仇是一座城隍廟。豁達或開朗,便如一座涼亭,四面通風。

    抑鬱如墜入一口無底深井,暗不見天日,我與我獨處,與世隔絕,無法自拔。

    陸沉其實還有句話沒說出口,就像天底下某些錢財,就該是某些人掙的,與此同理,你陳平安收寧吉為徒,寧吉拜你為師,也是一種水到渠成、理所當然的事情。

    陳平安也不去問少年第二次改變主意的具體緣由,只是問道:“寧吉為何最終還是下定決心,選擇跟我拜師求學?”

    陸沉試探性問道:“能不能先與我保證,有話就好好商量,君子動口不動手,即便動手,也別……打臉。”

    陳隱官與人問拳,手段下三濫,喜歡打臉,自從那場文廟的青白之爭起,如今已經聲名遠播了,估計幾座天下的山上修士都有所耳聞,可能青冥天下那邊的道官,還會疑惑幾分,都是武學大宗師了,如此問拳合適嗎?但是五彩天下飛昇城和蠻荒天下那邊,恐怕就會分別讚歎一句,不愧是做買賣從不吃虧的二掌櫃。不愧是陳隱官,那座避暑行宮的扛把子。

    陳平安微笑道:“朋友之間,邊走邊聊些有的沒的,說到哪裡是哪裡,肯定聊什麼都不生氣。再說了,我又打不過陸掌教。”

    如果沒有第二句話,陸沉還真就信了。

    陸沉先挪步遠離陳平安,再猶猶豫豫說道:“我給寧吉看了你如今的真實面目。”

    村塾這邊,夫子陳跡也講孝經,而這本書開宗明義,其中就有一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所以陸沉就在陳平安講解此句之時,以手指點少年額頭,讓寧吉開了天眼,瞧見了陳平安的那副尊容。

    人不人鬼不鬼,在躋身仙人境之前,陳平安都無法重塑真身、恢復一個人的正常面貌。

    陳平安笑道:“這有什麼,讓寧吉看了就看了。”

    陸沉鬆了口氣,“畢竟是你的私事,得與你打聲招呼。”

    不過陸沉只說了一半的真相。

    真正讓寧吉下定決心跟隨陳平安求學的原因,還是陸沉帶著少年在看了那撥“躲避”陳平安的人物之後,也帶著寧吉去看了幾個陳平安曾經或者是至今不敢直面的人與事,尤其關鍵,是陳平安發自內心認可的那句“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讓身世悲慘的少年如釋重負。

    只是寧吉的這些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這一段心路歷程,陸沉事後都將全部“記憶”收了回去,就像少年一一還給了陸掌教。

    走到最下邊的村子,陸沉笑著建議道:“我們不如去看看那座陸地龍宮遺址?悄悄去,悄悄回,看風景而已,又不妨礙誰。”

    陳平安點頭道:“可以。”

    這麼多年來,陳平安一直保持寫山水遊記的習慣。

    隨後兩人一步跨出,頃刻間就置身於那處龍宮境的青山綠水間,外界是夜幕時分,這裡卻是白晝光亮的時辰,天無懸日,依舊光明,這處秘境內的幾處高山,各有古篆石碑矗立,其中有雙峰對峙,山腳立碑,碑額分別是雲根和雨腳,山頂又有碑額“雲聚雲散如花開花落”和“雨照金山”。

    群山高聳,又有一峰獨高,山腳有大河路過,陸沉卻不是帶著陳平安去往此地,而是帶著陳平安來到一座不起眼矮山的山腳處,笑道:“很早之前,我就曾路過此地,在此登山,不過沒有打攪誰,當時就覺得是一處可以成仙、成道、成佛的風水寶地。”筆趣庫

    來到半山腰處,有水潭,碧水幽幽,深不見底,陸沉伸手指著平如鏡面的水潭,解釋道:“這便是古龍別宮的真正入口了,大驪朝廷那邊,直到現在還被矇在鼓裡,你要是不提醒他們一句,可能再過幾十幾百年,甚至更久,久到都更換國姓了,大驪宋氏的那位末代皇帝,還不知道自己和歷代先祖們,看似入了寶山且坐擁寶山,實則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時過境遷了,遙想當年,本地龍王被貶謫之初,龍氣猶然濃郁之時,每逢風雨欲來時,便有白雲嫋嫋,籠罩此山,如戴斗笠,附近數國朝廷憑此占卜陰晴無不靈驗,遇到大旱時節,週年土民,還會來此祈禱求雨,只要能夠見到水潭有蜥

    蜴蜿蜒出水上岸,就可以打道回府了,片刻之後,雨即隨至。若是遇到洪澇災害,來此祈求龍王停雨,只要岸上有小蛇入水,則必然大雨驟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