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終究美夢成真

    此次成為元嬰,李柳再次送給韋太真一雙攻伐法寶,可與玉璞境換命。

    只是她因為天生性情軟弱,又從無跟山上練氣士切磋道法的經歷,使得她一看就好欺負。

    元嬰境修士的境界,下五境野修的架子。

    突然有人掀開竹簾,一個男子的嗓音打斷韋太真的思緒。

    “這位姑娘,敢問芳名,家住何方,有無婚嫁?”

    韋太真趕緊轉過頭,看到一個頭發鋥亮的漢子,正在那邊搓手而笑,滿臉靦腆神色,“小生鄭大風,是李槐的……大哥!尚未娶妻,只因為一向潔身自好,眼光又高,一拖再拖,就耽擱了。只是面相顯老,其實年紀不大。實不相瞞,李槐這小子的學問,都是我手把手教的。”

    那漢子一屁股坐在長凳上,挪了挪屁股,身手拍打凳子,“姑娘到了這裡,無需拘束,當成自己家就可以,坐,咱倆坐下聊。”

    雖然她頭戴冪籬,遮掩住了容貌,但是她身姿婀娜,剪水精神,怯春-情意,鄭大風篤定一事,只要有這般姿態,都不用看臉了!

    見那位姑娘約莫是乍見俊俏郎君便羞赧的緣故,鄭大風拎起長褂,翹起二郎腿,微笑道:“鄭某人也是讀書人,一生好作書山遊,偶遇佳句心已醉,何況美人顏如玉。”

    瞧瞧,我這相貌,這談吐,一下子就把那位外鄉姑娘給鎮住了。

    李槐看過了胡灃的那封書信,聽到外邊的動靜,走出廂房門口,拆臺笑道:“你咋個不說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帶大的。”

    真要這麼說,其實也沒說錯。李槐小時候,確實跟鄭大風最親,經常揹著李槐往返於西邊祖宅和楊家鋪子。

    鄭大風急眼了,“我哪有那麼大的歲數,二十啷噹的青壯小夥子……”

    韋太真手足無措。

    虧得對方只是油嘴滑舌,沒有毛手毛腳,不然她就只能是一巴掌摔過去了?

    李槐憋著壞幫忙介紹道:“韋仙子,他叫鄭大風,我從小喊他鄭叔叔,按輩分算,是我爹的師弟,以前都在藥鋪這邊討生活當夥計,後來楊爺爺嫌棄他遊手好閒,每天就知道不務正業,不是跟人在路邊下棋,就是去龍窯逛蕩,楊爺爺氣不過,就把他趕出去了,鄭叔叔還在小鎮東邊兼-職看門,人是好人。”

    鄭大風眼睛一亮,“姑娘姓韋?韋編三絕的韋?好姓氏啊!何況古書上早就寫了那麼一句,‘是日大風,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韋以上。’緣分,由此可見,我與韋姑娘真是有緣分的!”

    韋太真將信將疑,難道真有這麼一本書,有這麼一句話?

    李槐指了指柴房那邊,說道:“鄭叔叔,剛才聽石靈山說,楊爺爺把柴房裡邊的傢伙什都留給我了,我也沒個放的地方,不如送你,你來搬走?”

    鄭大風在小鎮最東邊,是有一棟黃泥宅子的。

    跟石靈山關係沒好到那個份上,但是李槐對鄭大風,從來都是當做自家長輩看待的。

    鄭大風正色說道:“這是師父的安排。你小子敢送,我可不敢收。”

    李槐說道:“那就先放著。”

    鄭大風點頭笑道:“如此最好。”

    李槐問道:“怎麼來這裡了?”

    鄭大風說道:“落魄山那邊來了一幫半熟不熟的書生,我膽子小,就讓仙尉道長對付著待客了。”

    李槐疑惑道:“啥?”

    鄭大風不願多說此事,問道:“那位嫩道人呢?”

    李槐說道:“他跑去桐葉洲了,說是陳平安親自邀請他出山,要做一件缺了他便不成的大事。”

    鄭大風無奈道道:“你真信啊?”

    李槐笑道:“當然不信,只是這種吹牛皮不打草稿的事,較真個什麼,聽聽就好了嘛。”

    鄭大風豎起大拇指,“心田寬闊能容福。”

    李槐問道:“蘇店人呢?”

    鄭大風說道:“她出門遠遊了,託你的福,沾你的光,去找個師兄,官場上朝中有人好做官,走江湖,有個已經混出名堂的同門師兄當靠山,想要在異鄉立足就簡單了。”

    李槐疑惑道:“蘇店找師兄,跟我有什麼關係?”

    鄭大風笑呵呵道:“天何言哉,緣來如此,說甚道理。”

    落魄山的山門口那邊。

    道士仙尉看清楚了那撥讀書人的面容之後,落魄山的第二任看門人,就開始兩條腿打擺子。

    眼熟!實在是太眼熟了!畢竟道士身份是假,從無授籙,年景卻是正兒八經讀過好些年聖賢書籍的。

    怎麼會不眼熟呢,一洲各國各郡縣的各地文廟,京師之地,文廟裡邊掛像的數量就多,七十二賢都全,地方郡縣,文廟規模不大,掛像就少,多是至聖先師、禮聖、亞聖和文聖之外,按例再掛上十幅畫像,是謂文廟十哲。

    眼前四位讀書人,今天聯袂來到山腳,仙尉一下子就認出了他們的身份。

    那腰懸水瓢的棉袍書生。

    道鄰,字然君,浩然文廟陪祀七十二賢之首。傳說此人是第一個擁有本命字的儒家聖賢。

    那個身材魁梧的高冠男子,懸佩鐵劍。

    周國,字端正,傳聞是一眾弟子當中,侍奉至聖先師最久者,跟隨至聖先師一起遊歷天下,讓遠古人間“道士”不敢口出惡言。

    閔汶,字相濟。性格外柔內剛,以孝入道,擅長“文學”。

    黎侯,字居敬。能言善辯,治國有方,生財有道,被後世讀書人推崇為儒商的祖師爺。至聖先師曾經稱讚其“可與言《詩》”。而黎侯更是公認對至聖先師最為敬重的弟子,可能都沒有之一,如果尚武豪勇的周國,還會與先生說一句“何必讀書然後為學”,黎侯卻會說一句“吾先生學問之不可及,猶天之不可由階而升。”

    大概是因為黎侯擅長商賈貨殖一道,在至聖先師弟子當中,相對涉世最深的緣故,後世書上流傳的事蹟和讚譽都是最多,都說他是將所學和言行結合最好的讀書人。

    這四位好像從文廟畫卷中走出的讀書人,都是至聖先師的得意學生,皆在文廟十哲之列。

    然君貧而樂道,居敬富而好禮。

    文武之道,未墮於地,在人。文在閔汶,武在端正。

    黎侯笑道:“我們不會又被當成是騙子吧?”

    原來他們在到了槐黃縣後,沒有就近去往披雲山或是落魄山,而是臨時起意,先去了一趟大驪京城,是想去人云亦云樓那邊看看,再去一趟作為山崖書院前身的春山書院。

    不曾想在那條小巷口,有人攔路,最後說是此路不通,諸位請回。

    名叫劉袈的老仙師與弟子趙端明嘀嘀咕咕一番,老元嬰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原來自家弟子每瞧見一個讀書人,就說認得一個,都是文廟掛像上邊的陪祀聖賢,趙端明信誓旦旦,說自己肯定不會看錯。劉袈起先聽著還是震驚和心慌多些,聽到後來,老仙師就開始惱火了,如今京城的騙子都這麼猖狂了嗎?要說只是來了一位傳說中的陪祀聖賢,劉袈說不得就真信了,至多兩位,老人難免就得犯嘀咕,吃不準真假,

    可要說一口氣來了四個,那還猶豫個什麼,而且全部都是浩然文廟陪祀十哲裡邊的第一等聖賢……這就有點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