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大師兄和小師弟

    幾個土老帽的少年,反正就跟聽天書一般。

    其餘所有一座正經道觀那些繁文縟節的講究,到了靈境觀這類每逢殺年豬就要讓典客下去幫著拽豬尾巴、再拎倆條肉返山開開葷的小道觀,就是講究變將就,不將就,還過不過日子了?

    就在柴御祭出那把銅錢劍的時候,恰好道觀內暮鼓聲響起。

    陳叢嚇了一跳,只是都懶得轉身,肯定是常伯幹活來了。

    柴御愣了愣,灑然一笑,畢竟是道官,又是初來駕到的“掛單道士”,得講究一個規矩,就將那把袖珍銅錢劍收入袖中。

    看了眼枯井,柴御轉身,朝鼓樓那邊打了個稽首。

    本就是自己疑神疑鬼了,若是傳到師妹耳朵裡,估計還會被笑話幾句吧。

    一夜無事。

    新官上任的觀主簡素,挑燈看過了靈境觀的幾本賬簿,花不了多少工夫,與婢女花俏幾乎聊了一宿的閨房話。

    柴御就住在一間簡陋至極的客房,也沒有什麼睡意,除了晚間功課的呼吸吐納,隔壁就是那幾個少年的住處,除了呼嚕聲有點吵人,也沒什麼……不能忍受的。

    好不容易等到晨鐘響起,柴御就打開屋門,只見那個打掃庭院的典客常伯,開始用掃帚敲打屋簷那邊掛著的不少冰錐子,碎了一地。

    柴御見此倍感無奈,就用掃帚嗎?你拿一根竹竿去打冰錐子也好啊。

    不過柴御還是沒說什麼,反而主動與老人打了聲招呼。

    常伯趕忙停下手上動作,畢恭畢敬喊了聲柴仙長。

    柴御看了眼道觀主殿,試探性問道:“常典客,我能不能進主殿看看?”

    常伯一聽就樂了,咧嘴笑道:“別說去看了,道長若是瞧見喜歡的物件,搬走都行,只要別被我瞧見就成了。道觀裡邊的貴重物件,幾乎都在主殿裡邊擱著了,一樣樣一件件,都是與縣衙那邊詳細報備過的,戶房和工房的官老爺,每年都會按例一起來這邊查看一番,若是有需要修繕的地方需要上報,就是官老爺們動一動筆頭的小事了,這不好多年都沒怎麼更換了,不小心丟了更好。好像是大前年來著,工房的主事老爺,親自造訪咱們道觀,看過之後,就說奇怪呢,你們靈境觀就這麼牢固嗎,哪哪都穩當,戶房當差的聽著了,好像也沒吭聲。”

    顯而易見,對方是提醒靈境觀,可修可不修的地方,就抓點緊,別當啞巴了,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如此一來,那麼縣衙工房就有油水了。

    至於戶房那邊,也可以稍稍分潤一筆,就算錢不多,但是可以請本房同僚們喝頓酒吃頓肉,聯絡聯絡感情,不也是好事?

    柴御一時語噎。

    真是半點不見外。

    本地民風是不是有點淳樸啊?

    柴御再一想就釋然了,這個常庚,以前是貨真價實的讀書人,難怪難怪。

    看來由這個老人來當道觀典客,就很好啊。

    說不定真能夠給師妹搭把手,幫著處理道觀庶務?

    只是有件事,柴御哪怕是外人,也是憋著難受不吐不快,猶豫了一下,柴御開口問道:“常典客,似乎不是特別精通道門鐘鼓的打法?”

    常伯一臉難為情道:“洪老觀主倒是教過幾遍,緊打慢打什麼的,我年紀大了,記不住,學不來。”

    柴御一時無言。至於老人到底是學不來,還是嫌麻煩,天曉得。

    那麼柴御乾脆連與晨鐘暮鼓配合的“知不知道鍾文內容是什麼”都懶得問了。

    柴御只得再問一個簡單問題,“常伯,道觀這邊道鐃與琳、琅都是有的吧?”

    常伯一頭霧水,“道長說啥?鐃跟板,還有銅磬都是有的,就是平時用不著,洪老觀主走了,如今就在雜物房擺著吃灰呢。”

    柴御又只好耐心解釋道:“法鍾在左為琳、在右名琅,鐘身往往刻有符咒雲紋,一般來說縣道觀都該有的,可能就是材質相對普通一些。”

    老人嘿了一聲,“道長直接說是那種長柄的大鈴鐺不就得了。有,怎麼沒有,洪老觀主搖晃起來,唸唸有詞,很好聽的。”

    每次幾個少年都能趁機睡個回籠覺。其中馬重和土膏,更厲害,已經練出一種都能睜著眼睛打瞌睡的絕學了。

    柴御揉了揉眉心,沒說什麼。

    這個上了歲數的常典客,年輕那會兒是個讀書人不假,但肯定沒有怎麼用心讀書,極有可能,就根本沒想過要考道官?是有自知之明,想都不敢想?

    常伯看了眼通鋪屋子那邊,難得這麼早就開門,林攄幾個瞧著都很精神啊,都是精心捯飭過的,土膏還特地換了一身嶄新道袍。

    至於自家晚輩的陳叢,還是老樣子,睡眼惺忪的,眼珠子那麼一轉,瞧見庭院已經打掃完畢了,快步走向自己,笑嘻嘻就要接過掃帚。

    觀主簡素走出房門,看了眼那撥自己道觀的常住道人,輕輕點頭,率先步入主殿,開始上香。

    除了柴御和花俏兩個外人,其餘人等,

    至於廟祝劉方,就沒上山,差點沒把那幾匹馬當老祖宗供起來,老人一宿就沒怎麼睡,不是怕它們跑了得賠錢,就是擔心遭賊。

    聽見了山上道觀的鐘聲,老人這才放心去睡覺,倒頭就睡,天王老子也別想喊醒自己,今兒必須睡個飽。

    簡素開始了首次道門早課。

    雖說面對的,只是些少年,但是好在這些課業內容,都是她早就爛熟於心的內容,以前是聆聽,如今只是換成了說教。

    再加上來道觀之前,她還是做過一些備課的,也曾請教過過一位屬於大道觀法眷的家族供奉,不過簡素起先到底還是有些緊張,

    只是那撥少年是聽課還是“看課”都還兩說,還有那個坐在角落的典客常庚,竟然已經開始小雞啄米了,這反而讓簡素悄悄鬆了口氣,隨後的講課,漸入佳境,她畢竟十四歲就考取道牒的,來此講課,其實就跟一國狀元郎給村野蒙童授業差不多。

    站在門口那邊的柴御和花俏,也都是如釋重負。

    一天早課結束,就是齋飯。

    常伯已經下廚準備早飯去了。

    各地官辦道觀,除了齋醮科儀等法事,初一十五,必須吃素,除了不能吃葷,也有五葷四辛的忌諱,此外,就看道觀各自訂立的規矩了,當然有些道脈法統,一年到頭都是嚴格吃素的,絕對不可吃葷飲酒,還會嚴禁婚嫁。但是尋常官府建造的道觀,都不在此列,靈境觀便是如此。再者有些時候,一國朝廷直轄的各級道觀,能不能吃葷,往往都取決於皇帝陛下或是護國真人的個人喜好。

    一張大圓桌,能坐十來號人,結果飯桌上,就是饅頭、白粥,還有幾盤類似冬醃菜的,以及一大罐子剁椒蒜頭。

    少年們都屏氣凝神,只等新任觀主一聲令下,就可以動筷子了。

    簡素笑道:“常典客,道門有講究,今天剛好是十五,這蒜就在四辛之列,還是撤掉吧。”

    常庚連忙道歉,搓了搓手,將那罐剁椒蒜頭拿走。

    柴御有些無奈,洪淼難道就從來不管也不教嗎?

    幾個少年的視線,就都跟著那罐剁椒蒜頭走。

    就靠它下飯了,沒了這玩意兒,本就寡淡至極的伙食,還怎麼辦?

    花俏便有些好奇,這玩意兒真有那麼好吃嗎?若是吃完還不漱口,與人開口說話的時候,豈不是全是蒜味?

    “都吃吧。至於飯桌聊天什麼的,我們都可以隨意些。”

    簡素笑著端起碗喝了一口白粥,率先動筷子夾了一筷子冬醃菜,細細嚼著,咦,滋味竟然?

    ?當不錯。

    因為簡觀主在場的緣故,少年們的吃相都很斯文。

    等到簡素放下筷子的時候,幾個少年還在啃饅頭就粥。花俏看出門道了,尤其是那個陳叢,看似吃得慢,其實真沒少吃!

    聽說柴仙長和那大個子娘們要去一趟縣城採辦些東西,林攄自告奮勇,幫忙帶路。

    結果發現簡觀主竟然沒跟著他們一起下山,少年一下子就焉了,出了道觀的門,就開始病懨懨。

    簡素開始閒逛道觀,主殿之外,客房,齋堂,廚房,堆放農具、雜物的儲物間,其實也就那麼幾間屋舍。

    土膏和馬重十分殷勤,領著觀主“走門串戶”。

    唯有陳叢,雙手插袖蹲在簷下曬著和煦溫暖的日頭,懶洋洋打著哈欠。

    少年始終秉持一個宗旨,能偷懶就偷懶。

    一天下來,除了換了個觀主,對這個憊懶少年來說,好像也沒什麼區別。

    相較於其餘少年的那股興奮勁兒,陳叢好奇的幾件事,都沒法說。

    比如新任觀主的屋子那邊會擱放馬桶尿壺嗎?平時人有三急的,簡觀主也是用道觀的那座公用茅廁?還有以後簡觀主晾曬在院內的貼身衣物,掛在竹竿上邊,隨風飄來晃去的,會不會有損觀主威嚴啊?少年思來想去,覺得極有可能,簡觀主會讓那個黑炭婢女在道觀外邊租一棟屋子,或村裡或縣城,如此一來就可以同時解決掉許多個麻煩了,早知如此,就問問常伯,手頭有無閒錢,先在廟祝劉方的村子裡頭租下一棟空宅子,再轉手租給簡觀主,一年下來只是掙她個幾錢銀子,不虧心吧?可惜了,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白白少掉這麼條財路。

    晚飯依舊是名副其實的一頓素齋,好在簡觀主拿起筷子之前,笑言一句,只要不是初一十五齋戒日,不忌葷辛。

    陳叢欲言又止,結果被好像未卜先知的常伯瞪了眼,少年終於還是忍住了,否則差點就要脫口而出一句,簡觀主,咱們道觀是忌不忌葷辛的事嗎?是吃不吃得起葷味的事啊!

    除了六戊日都不用舉行早晚課,道觀每天上殿的晚間課業,先焚香點燭,之後所謂奉誦經文,其中作為道觀晚壇的第一首步虛韻腔,其實內容都是固定的,不過由洪老觀主換成年輕的簡觀主,同樣是似唱似讀的韻律,林攄幾個聽得神采奕奕,至少表面上如此,陳叢依舊聽得昏昏欲睡,至於之後的經文,也都是從一眾朝廷欽定的道教典籍中挑選,一年年,一百年,禮十方,通靈感,發清靜志,解冤救苦拔罪,昇天得道離於迷途……好像道門科儀都是這麼一天天傳承下來的老規矩。

    等到晚課結束,馬重他們幾個就找到門外的柴仙長,與他問來自何方,會不會那種騰雲駕霧的仙家法術,真如書上所說,是在那種高過雲海的山中修道嗎?

    陳叢就去了常伯的屋子,暮鼓一響,就得睡覺了,今時不同往日,畢竟靈境觀換了個當家做主的,以前洪老觀主是從不管這些的,大晚上不睡覺,道觀大門一關,後門可不會上鎖,隨便溜出去逛蕩便是,早課的時候補覺就是了,天大地大回籠覺最大嘛,前提是別打呼嚕,不然就等著清洗一個月的馬桶吧。

    老人繼續看那本舊書,封面也沒個書名。

    陳叢記得多年以前,只要想看,常伯就都會把書交給他,心情好還會講解幾句,但是好像從去年開春起,也可能是前年冬末?在那之後,就不讓他看這本書了,常伯的理由是你小子記性還湊合,再看也沒啥意思。

    其實不光是這本書的事情,記得小時候,常伯還是很喜歡說話的,什麼都願意跟他聊,只是越後來,就越不愛開口說話了。

    這讓少年有些傷感,好像他一天天長大了,常伯就跟著一天天老了。

    陳叢確實記得書上的內容,為首一篇好像就是講道門禮樂的,什麼鼓其樂之君邪,什麼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又說什麼凡鍾為金樂之首,梵宮仙殿,必用以明攝謁者之誠,幽起鬼神之歌……對於這些,少年都是懵懵懂懂,所謂知道就只是知道而已了,陳叢也是不太感興趣的,唯一覺得有意思的地方,是書上經常在某個小節末尾來上一句類似“而墨子非之”,“而墨子非之奈何”,反正就是差不多的意思,卻都有“墨子”這個詞語。

    早年詢問常伯,才知道“墨子”是個人。

    少年好奇問道:“常伯,寫這篇文字的老夫子,跟那個叫墨子的人,是有仇嗎?”

    這麼針鋒相對,以至於非要寫篇文章來“罵架”,要是見了面,不得捲起袖管幹一架?

    少年言語之時,常伯伸手捻動燈芯,搖頭道:“沒有什麼仇怨,恰恰相反,他們還是關係不錯的朋友。”

    陳叢疑惑道:“你怎麼知道這個?”

    老人笑道:“從其它書上看來的。”

    陳叢無奈道:“常伯唉,就你看的雜書最多。”

    老人開始嚼文嚼字了,“‘最多’談不上,相對較多而已。”

    少年笑道:“得嘞,以後我一定要刻一方印章,印文就是‘常伯看過’,或是更加書面語些,‘常伯過目’,咋樣?”

    老人說道:“將‘看’字改成‘讀’字更好些,年少時需讀書,年紀大了,再來挑著書看。”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是有深意的。”

    “以前的人寫書就是傳道,讀書的人也很當回事。越往後推移,書籍越來越容易接觸,書上道理越來越多,反而就不值錢了。”

    陳叢不愛聽這些有的沒的,只是小聲詢問一個最關心的問題,“簡觀主真不會趕我們走嗎?”

    常伯搖頭道:“不會。”

    “憑啥?”

    “一看那位簡觀主就是大家族走出來的有錢人。“

    “這是什麼道理,有錢人就一定心善嗎? ”

    老人笑著搖頭道:“不是這麼個道理,我的意思,是說簡觀主不會斤斤計較蠅頭小利,真正家底殷實的大族子弟,他們計算得失的方法,跟我們這些常住道人是不一樣的,簡單來說,她看我們不順眼,覺得心煩,就將我們都趕出道觀,我們倆還好說,無依無靠,訴苦無門,只能認栽,但是林攄和馬重幾個呢?到頭來鬧個雞飛狗跳,只會耽誤她的清淨生活,如此說來,簡觀主是可以節省下來一些銀子,或是在道觀內安排自己的人手,但是對她來說,一寸光陰一寸金,你小子可以不當真,她簡觀主卻覺得是一個很實在、最值錢的道理,尤其是被世俗庶務,她就會不勝其煩,真要反覆鬧騰,甚至是打官司到縣衙那邊,簡觀主就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虧本買賣,這麼說,聽得明白? ”

    陳叢笑容燦爛道:“談錢嘛,我就明白了!”

    老人笑道:“德行!”

    典客常伯,在道觀內外,確實是一個好說話、沒什麼脾氣的老好人,但若是說一個“慈眉善目和藹可親”,還真就是隻有面對自家晚輩的少年陳叢才會有了。

    陳叢習慣性趴在桌上,說道:“常伯,話是這麼說,理是這麼個理兒,但是伸手不打笑臉人,禮多人不怪,這個道理,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吧?咱們要不要?嗯,就是孝敬孝敬,意思意思,表示表示?”

    常伯呵了一聲,“老子沒那閒錢。”

    陳叢抬起頭,拿下巴來回擦桌子,“送禮真是一門學問!”

    老人笑道:“平時不是挺靈光的,這會兒腦子不夠用了?你不是喜歡刻印章嗎,河裡摸了好些不一樣的石子,多少是個心意?”

    少年眼睛一亮,豎起大拇指,誠心實意讚歎道:“常伯,可以的可以的。”

    老人笑了笑。被臭小子這麼表揚,心情……其實還可以。

    總比被這小子來一句“打不過崔瀺,還打不過一個馬瞻”來得好吧。

    這種必然會有的混賬話,老人猜也猜得到。

    少年思來想去,小聲嘀咕道:“印文寫啥呢?”

    “我看那位柴仙長,好像與咱們觀主是一對兒?不然從京城那邊趕來潁川郡呢,千里迢迢的,擱我可不樂意,雖說是騎馬,可是一路顛來顛去的,不得把屁股磨沒啦?可萬一是那位柴仙長單相思就不妥了,我可別拍馬屁拍到馬蹄上去。”

    “寫那呼風喚雨,騰雲駕霧?是不是太俗氣了些?”

    “不然就寫早生貴子?簡觀主以後總歸是有道侶的,有了道侶總歸是要生孩子的……”

    少年說到這裡,自顧自大笑起來。

    老人斜了少年一眼,陳叢翻了個白眼,“就是開個玩笑,看把你緊張的,說好的每逢大事有靜氣呢,道理就只有你說得?常伯啊,真不是我這個當晚輩的說你,你這個嚴於律人寬於律己的習慣,不得改改啊?”

    老人笑道:“能管好你一個,我就該燒高香了。”

    少年雙手抱拳,嬉皮笑臉道:“承讓承讓,好說好說。”

    常伯提醒道:“想好印文了?”

    陳叢開始自言自語:“簡觀主如今是我們的傳道人了,書上說德高為師身正為範,書上又說,動靜有節進退周旋,都是規矩,靜而聖動而王,書上還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是唉,簡簡單單,可不就是不復加功飾嘛……嗯,簡觀主的名字,取得不錯,相當不錯!”

    常伯笑道:“這麼些內容,好是好,可你覺得你一個常住道人,送給新任住持道士,這麼一方印章,合適嗎?”

    陳叢點點頭,“也對,意思太大了,跟家族長輩送給晚輩的寄語差不多,確實不合適。直而溫簡而廉,行簡氣清和而貌美,其實也是好的,就是顯得太油滑,不恭敬了些,恐怕得換成柴仙長來送才合適?有了,書上不是有那麼一句,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哈哈,這讓我想起馬重他們沒藏好的一本演義小說,只見那萬軍從中撞出一員猛將,諸位看官可瞧好了,絳袍朱發,赤馬單騎,腰上雙懸水磨簡……”

    “打住打住。”

    常伯聽得一陣頭疼,彎曲手指輕輕敲擊桌面,“其實也簡單,只需刻個‘簡’字就行了。對方若是不喜歡,你也不算失禮,若是喜歡,就可以作為簡觀主的一方藏書印。”

    陳叢無奈道:“常伯,簡單是真簡單了,虧你想得出來!”

    老人笑道:“教你寫個古篆的‘簡’字,就不簡單了。看好了。日曬三竿之前是雙竿,道士自當珍惜光陰。藏著一份心思的。”

    陳叢抬頭望去,常伯抬起手指,懸空寫了個字,底部“門”低“日”高。

    陳叢疑惑道:“能行?”

    常伯說道:“行不行隨你。”

    說到這裡,老人也是自顧自笑起來,搖搖頭,陳叢便好奇詢問笑什麼,常伯只是搖頭,少年便愈發好奇追問緣由。

    常伯說道:“你覺得‘我行其野’這句話,好不好?”

    少年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說法,意思是說遠離官場,走在鄉野?好像用在簡觀主身上,也不差?從京城來到長社縣呢。

    常伯忍住笑,“勸你別送。還是換個內容吧,就刻那個古篆的‘簡’字。”

    不然就真要被簡觀主掃地出門了。

    陳叢問道:“為啥?”

    常伯笑道:“因為本義是一個鄉野棄婦的哀怨自述。”

    陳叢一下子坐直身體,瞪眼道:“常伯,就這麼想著咱倆一起捲鋪蓋滾蛋啊!外邊這天氣,天寒地凍的,真會凍死人的!我還好說,你這身子骨……”

    說到這裡,少年重新趴在桌上,繼續說道:“其實常伯的身子骨還是相當不錯的,健朗著呢,我可記得很清楚,前年問你歲數,你說是六十二,去年問你,就成了六十一,今年呢,不得是六十,越活越年輕,很好很好!哈哈!”

    老人笑著點頭。

    “我行其野”。這方印章,以後有機會的話,你小子倒是可以作為回禮,送給從浩然去蠻荒的文海周密。

    “常伯,不如還是你來刻印章吧。”

    “擔心獻醜,露怯了?被人隨手丟到垃圾簍裡邊去?”

    陳叢咧嘴一笑,其實是怕弄巧成拙,反而不美。

    常伯說道:“送禮貴在心誠,我代為捉刀算怎麼回事,遲早會露出馬腳的。”

    咋個又開始說道理了,少年擺擺手,“行了行了,我刻,我來刻還不行嘛。我的字又不差,跟常伯比,差距至多在毫釐之間!”

    老人笑罵一句,“臭小子吹牛皮也不打草稿。”

    有些所謂的書法大家、宗師,是字掩其人。

    但是浩然繡虎,卻是當之無愧的人掩其字。

    在浩然天下那邊,曾經舉世皆知,文聖一脈首徒的崔瀺,是最看不起書家的,公然宣稱書家最是小家子氣,比那畫家還不如。

    故而諸子百家當中,本就不該有書家的一席之地。

    一罵罵倆。

    那些被譽為丹青聖手的山上畫師、或是各國待詔還好說,覺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但是那些專攻書法的練氣士,可就憋屈大發了。

    以至於中土神洲稍有學識的大儒、文人,都開始覺得被稱呼為書法大家,確實是一個不中聽、甚至就是罵人的說法。

    既然文以載道,那麼文字作為載體,你崔瀺豈能將其視為雕蟲小技?!

    結果崔瀺直接來了一句,你當你是禮聖啊?

    為此還鬧出過一場文廟官司,當然還是身為文聖的老秀才出面負責搗漿糊了,代替那個胡說八道的學生,給諸位賠個不是。

    但是據說,只是據說,老秀才一走出文廟,到了功德林,就使勁拍著首徒的肩膀,說得好,話糙理不糙。

    是很多年之後,又“據說”是 一場文廟關起門來的議事,老秀才這次是真的火冒三丈了,拍著胸脯說,我從沒覺得我的學生,真就錯了,是因為我是文聖,是一次都沒有,我的學生,從沒說錯,做錯!

    堂堂文聖,當著文廟教主們和學宮祭酒、司業以及一眾書院山長,一口一句三字經。

    我拉著他們又道歉又認錯,那是他們運氣不好,攤上我這麼個和稀泥沒原則的、吃了冷豬頭肉就再寫不出好文章的先生!

    但凡他們有一次錯了,我這個當先生的,就會讓他們親自道歉!

    那次,一個頭別玉簪的儒衫青年,默默坐在臺階上。

    散會之後,老秀才一屁股坐在他旁邊。

    青年笑問道先生,吵輸了?

    老秀才抖了抖袖子,轉頭吐了一口唾沫在地上,似乎覺得不對,趕忙伸長脖子環顧四周,到底心虛,伸出一條腿,用鞋尖一擰。

    這才說了一句不能夠!

    沉默片刻,老秀才感嘆一句,其實吵架從來沒有輸贏的,或者說都是輸。

    青年點點頭。

    老秀才拍了拍首徒的胳膊,站起身,大笑道走,去功德林,泡杯……枸杞茶。崔瀺啊,這枸杞茶,真有你說的那麼靈那麼好?先生咋個發現熹平先生的眼神不太對勁呢?

    崔瀺笑著說道反正藥書上就是這麼說的,想來熹平先生是眼饞吧?

    老秀才哈哈大笑道那必須啊,枸杞茶也喝不著,像你這樣的學生又上哪兒找去?

    陳叢餵了幾聲,晃了晃手掌,“常伯,想啥呢?”

    常伯微笑道:“沒什麼,想些不值一提的陳年舊事。”

    其實老人確實給少年留了點壓箱底的寶貝,其中就有兩方印章,分別刻有“天乾物燥小心火燭”跟“靈澤”。

    崔瀺當年曾經去過一趟落魄山,當時也就順路去過一趟披雲山的林鹿書院了,山君魏檗當然必須主動趕去書院,覲見國師。

    崔瀺曾經叮囑過魏檗一件事,以後遇到需要你魏山君,就用“靈澤”二字,但是如果有人勸說你用別的,就聽一句勸,但唯獨不能是那個隔壁鄰居勸你,你就聽勸換了,不用靈澤二字。至於為何,什麼事,又是誰,耐心等著便是,以後水落石出,你魏檗自然知曉答案。

    魏檗當時如墜雲霧,但是內心難免震動,冥冥之中,總覺得這是一件對自己而言、極其關鍵的大事。

    崔國師這是未卜先知?還是大道推演出來的結果?

    好像完全猜出魏檗心思的崔國師,臉上略帶幾分譏諷神色,笑言一句,不得不承認,有些時候,運氣好比腦子好就是好。

    魏山君又能說什麼呢,就只當是一句好話聽了。反正被繡虎說成腦子不好,也確實不是什麼難聽話嘛。

    陳叢輕聲說道:“常伯,你說自己生日是五月初五,以前還沒給你過過生日呢,我其實這些年還是攢了些錢的,去縣城那邊請你喝頓好酒唄?”

    常伯微笑道:“不用,我又不愛喝酒。心領了。”

    少年嗯了一聲,可是明顯有些失落。

    老人說道:“再與你說點書上的道理?”

    陳叢搖搖頭,“困了。”

    常伯卻自顧自說道:“五言古詩體,多以第三字為關捩。七古和歌行,約是第五字為關捩。那麼人之關捩,就在年少立志。”

    “看人如翻書,看書即讀人,等你長大之後,也會離開這座道觀,負笈遠遊,外出求學。”

    “古之立大事功者,大名垂千古者,不惟有超拔之才,亦必有超拔之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古來道士書生聖賢,皆從少年立志而起。書上學得幾個道理,不需多,要出遠門,離鄉背井,行萬里路,去驗證這些個道理到底是對,還是錯,或修正,完善,甚至是推翻這些年少時以為天經地義的道理……”

    老人說到這裡,少年聽到這裡,輕聲喃喃道:“常伯,可是我一點都不想遠遊啊,你都老了。”

    書上說了,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可是天大地大,他就只有常伯這麼一個親人,就算可以做到書上所謂的遊必有方,但是要走那麼遠的路,再回來,常伯還在道觀每天燒火做飯、敲鐘打鼓、打掃道觀嗎?

    其實少年早就忘記了,在大師兄跟小師弟之間,他們真正意義上的那場分別,不在將來,而在以前,事實上就在他們初次見面之時。

    當時老人蹲下身,摸著由一片本命瓷“拼湊”而成的孩子的腦袋,笑容和煦,微笑道:“你好,這些年一直忘了自我介紹,其實我不叫常庚,也不是你的什麼常伯。這場護道,就到此為止了。你聽不懂這些沒關係,也不用記住今天。別怕,因為我本名崔瀺,是你的大師兄。”

    只因為崔瀺來自三教祖師散道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