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一百八十九章 猛字樓外說劍之二三事

    宋煜章玩笑道:“我哪裡敢,這叫以下犯上。以前活著,還可以告訴自己怕個屁,大不了辭官不做了,最大的大不了,不過就是一死,如今可不行,想死都難嘍。”

    說到這裡,宋煜章又再次作揖告罪,言語中帶著笑意,“山嶽大神多次大駕蒞臨落魄山,小神都沒好意思露面,實在惶恐,應該是小神主動去披雲山拜訪才對。”

    好歹是一位在小鎮紮根這麼多年的底層官員,而且喜歡親力親為,常年待在那三十餘座龍窯裡,宋煜章身上的官氣早就給磨光了,別說是插科打諢,就是葷話都知道不少。

    魏檗無奈道:“好嘛,宋先生立即就從一個官場融入另一個官場了,悟性很高。”

    宋煜章笑問道:“北邊那位?”

    一山不容二虎,佛還要爭一炷香呢,更何況是他們這些依靠香火存活的山水神靈。

    其中的彎彎曲曲,蠅營狗苟,絲毫不比世俗官場遜色。

    魏檗想了想,輕聲道:“不是善茬,生前是戰功彪炳的大驪武將出身,脾氣很臭,不過人家跟文昌閣武聖廟裡的兩位,聽說關係很好。”

    宋煜章打趣道:“這麼當官可不行,不拜正神拜旁門,進錯了廟,燒香燒錯了,是會吃苦頭的。”

    魏檗爽朗大笑,伸出大拇指,“這話說得讓我解氣啊。”

    魏檗伸出手指輕輕提起,山水霧氣當中的落魄山越來越高,最後露出某處一幅纖毫畢現的畫面。

    在溪澗水面上,有人拉直一根繩子,兩端系在兩棵樹上,一隻小瓶子在打開塞子後,掛在繩子上頭。

    岸邊一棵樹下,有一位粉裙女童時不時就會輕輕跳起,搖晃一下繩索,河面上的瓶子就隨之晃盪起來。

    魏檗解釋道:“這是一隻品相尚可的繞樑瓶,它們可以收納世間諸多美妙聲音,這裡這隻瓶子,需要有人在旁輕輕搖晃繩子,幫著小瓶子更能吸納水聲,若非如此,消耗時間多很多,才能填滿聲音。”

    宋煜章問道:“是山主陳平安的瓶子?”

    魏檗點頭道:“是的。你對陳平安印象如何?”

    宋煜章毫不猶豫道:“因為宋集薪……因為殿下的關係,我對陳平安的成長一清二楚,所以印象很好,能夠在落魄山成為山神,我覺得很不錯。”

    魏檗突然轉頭盯著這尊下轄山神,第一次將宋煜章稱呼為宋大人,然後笑眯眯說道:“你別告訴我,沒有想到一種情況,大驪是需要你監視著陳平安,說不定某天就又要你做出違背良心的齷齪事情。”

    宋煜章灑然笑道:“當然有所猜測,我大驪為此付出那麼多心血,為了建造出那座廊橋,死了多少位大驪皇族子弟,想必你已經知道,所以如今陳平安否極泰來,鴻運當頭,我大驪怎麼可能全然不防備著意外?”

    我大驪!

    生前以此為榮,死後仍是不改。大概這就叫死不悔改?

    魏檗沉默良久,將那些霧氣收攏回大袖之中,如倦鳥歸林,竟然能夠讓宋煜章感受到它們的歡快氣息。

    魏檗笑了笑,“好的,那我知道了。”

    魏檗就此身形消逝。

    宋煜章獨自留在了山神廟內,嘆息一聲,自己難道真的是不適合當官,處處坎坷,生前死後皆如此。

    魏檗這位白衣神仙帶著少年陳平安巡遊四方,言下之意,誰不清楚?

    宋煜章當然知道,北邊那位山神廟裡頭的塑像,一樣清楚,所有買下山頭的仙家勢力,哪個不是活成了人精,更是心知肚明。

    魏檗故意帶著少年行走於各大山頭,無疑是在直白無誤地彰顯一個事實。

    陳平安是我魏檗罩著的,你們這些外地佬,不管是什麼來頭,只要想在我的地盤上討一碗飯吃,就得掂量掂量一尊新北嶽正神的分量。因為他魏檗不是什麼普通的山嶽大神,未來極有可能是觀湖書院以北,寶瓶洲的半壁江山,力量、地盤、權勢最大的一位北嶽正神。沒有之一!

    ————

    才大年初三,就有人開始出門遊歷山水。

    小鎮西面的群山之中,一位儒衫年輕人帶著一位書童模樣的少年,各自手持一根竹杖,一起涉水越嶺,走向那座落魄山。

    書生揹著一箱書。

    書童少年面容絕美,不輸美人,毫無瑕疵。

    他所跟隨的男子,是小鎮本地人氏,如今在龍尾郡陳氏開辦的學塾當中,擔任助教,名聲很小,遠遠不如那些享譽四方的大儒文豪,故而還擔不起先生夫子的稱呼,但是學塾孩子們卻最喜歡他,喜歡聽他講述那些精彩紛呈的奇人異事,比如那些狐魅喜歡書生的旖旎動人故事。少年更是如此,不惜死纏爛打,才讓他答應做自己的先生。

    少年天生萬事好奇,獨自一人住在小鎮那棟袁氏祖宅裡,此時問道:“先生,道家聖人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這可如何是好?”

    儒衫男子在想著事情,一時間沒有答覆。

    少年早已熟悉先生的神遊萬里,繼續自顧自問道:“那位聖人又言,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分明是佐證前者,如何是好啊?”

    男子終於回過神,微笑道:“所以要修行啊,每跨過一個門檻,就能夠長壽十年百年,就能夠看更多的書。”

    少年還是覺得沒有完全解惑,“可咱們儒家雖然也推崇修行,讀書更多是為了入世,為了讓這個世道更好,從來不似道家那般,只追求個人的出世和證道,這又如何是好啊?”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男子笑著說了八個字,站在原地,眺望四周景象,山清水秀,然後又說了八個字,“腳踏實地,自然而然。”

    少年聽到“自然而然”四個字,就自然而然想到了在東寶瓶洲無比興盛的道家,他嘆了口氣,“我在一本書上看到,說亂世,道家下山入世救人。佛家閉門敲木魚。治世,道家上山自修清淨,佛家開門收銀子。先生,聽上去道家真的不錯唉,佛家和尚就不怎麼樣了,難怪他們在咱們洲不吃香,佛法不興。”

    男子搖頭笑道:“這只是某些讀書人的憤懣偏激之言,不是全然沒有半點道理,只是道理說得少了,以偏概全,反而不美,不如不說。三教能夠立教,當然各有各的厲害之處,而且三教的道統,都很複雜,開枝散葉很多,脈絡駁雜,所以當你想要認清楚三教宗旨的話,一定要追本溯源,才可以評價一二,否則略知皮毛就信口開河,見著了一個或者幾個壞道士壞和尚,就一棍子打死所有,這樣很不好。”

    儒衫男人望向遠處一座大山的山頂,“三教有辯論,會有三人各自闡述立教根本,三方道理之深遠幽微,旁人無法想象,所以最為兇險。”

    少年疑惑不解,“先生,三個人各自說話,怎麼就兇險了?”

    男人從高處收回視線,平視望向遠方,微笑道:“既然是辯論,你除了知道自己教義之長短,還需要了解別人之優劣,才可以成功說服對方二人,認可自己的道理。如此一來,就會有人在鑽研別家學問的時候,或幡然醒悟,或當頭棒喝,辯論還沒開始,就乾脆已經改換門庭,走上一條別家道路了。”

    容貌精緻的少年一知半解,迷迷糊糊。

    男人笑道:“先別想這麼多,向前走著。”

    少年使勁點頭。

    他叫崔賜,名字是他自己取的,家住小鎮袁家祖宅,卻不是袁家人。

    走在前頭的儒衫書生,正是李希聖,除了手持便於行走山路的竹杖,腰間還懸掛著兩塊木片合在一起的桃符,古樸素雅。

    掛在他腰間,再合適不過。

    崔賜忍不住又問了個問題,“先生,我們進山到底是為啥?”

    李希聖回答道:“因為我覺得有件事情,有些人做得很不對。既然是錯,就不能一錯再錯了。我需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崔賜笑容燦爛道:“先生總是對的!”

    李希聖搖頭道:“書上那些經久流傳的寶貴道理,不管是哪一教哪一家的,都不可落在空處。”

    少年猶豫不決。

    李希聖調侃道:“今天你還可以問最後一個問題。”

    少年雀躍道:“我在另一本文人筆札上看到,天底下有九座雄鎮樓,為何最後一座,名字的字數不一樣?”

    李希聖想了想,“你是說那座名為‘鎮白澤’的雄鎮樓?因為白澤是一個……傢伙的名字啊,如果名叫鎮白樓、鎮澤樓,多不合適。”

    少年撓心撓肺,苦著臉,想要再問一個問題,又不敢問。

    李希聖忍俊不禁道:“再問便是了,今天天氣很好,山水秀美,可以多問幾個。”

    少年歡天喜地,在先生身邊蹦蹦跳跳,“雄鎮樓鎮壓的那個白澤,跟練氣士幾乎人手一冊的白澤圖,有關係嗎?”

    李希聖點頭道:“有的,就是同一個名字。”

    少年嘖嘖道:“老爺,這其中一定有很多學問吧?”

    李希聖不露聲色地抬起頭,向一個方位歉意一笑,然後對少年叮囑道:“儒家聖賢告誡我們為長者諱,不僅僅是對待文廟裡的那些聖人們,對於三教百家的聖賢,一樣適用。所以將來你獨自行走于山川湖澤,不要胡亂直接喊出他的名諱。”

    少年納悶道:“白澤?”

    李希聖笑著打了一下他的腦袋,“你說呢?!”

    少年哈哈大笑,不以為意。

    兩人繼續跋山涉水,去往那座落魄山。

    東寶瓶洲的西海之濱,有貂裘男子立於崖畔,心思微動,轉頭向東面望去,他皺了皺眉頭。

    他身邊站著一位頭戴帷幕的宮裝婦人,正是那位在棧道風雪夜跌落山崖的狐魅。

    她小心翼翼問道:“是有寶瓶洲某位聖人對老爺出言不遜?需不需要奴婢去教訓敲打一下?”

    男人收回視線,淡然道:“只是大驪一位六境練氣士。好一個‘天下未亂瓶先換’。”

    婦人瞠目結舌,乖乖閉上嘴巴,在心中趕緊告誡自己少說為妙。

    ————

    魏檗在竹樓找到陳平安,他當時正在空地上,在夕陽下練習劍爐立樁。

    青衣小童和粉裙女童,則比老爺還老爺地坐在竹椅上吃著碎嘴吃食。

    魏檗來到陳平安身邊站著,沒有出聲打攪,直到陳平安收起劍爐樁,魏檗才轉身讓粉裙女童幫忙搬來兩張竹椅,說是要跟她家先生說點正經事。

    不等粉裙女童出手,青衣小童就已經狗腿地一手一張椅子,飛奔而來,放下竹椅後,不忘彎腰撅屁股,用袖子使勁擦拭椅面。

    他

    回到粉裙女童那裡站著,發現到她的嫌棄眼神,青衣小童理直氣壯道:“你懂什麼,這叫大丈夫能屈能伸!”

    魏檗和陳平安並排坐在小竹椅上,率先開口道:“別怪我當時偷看竹樓發生的景象,你當時跟那塊劍胚的意氣之爭,形勢險峻遠遠超乎你的想象,很容易就輕則走火入魔,重則當場斃命。”

    陳平安點了點頭,順勢解開了這個小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