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諸 作品

第611章 得到領導八成的肯定


  哪知,鄭玉德話鋒一轉:“不過你也別得意,這可是政策層面上的事,據我所知,還沒人一個地方敢這樣乾的!”

  荊濤聽出鄭玉德並不完全反對,於是就大著膽子說:“當年小崗村的18位農民,按下了18個手印,不就開啟了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嗎?如果不是當年他們的冒著政治危險的嘗試,怎麼可能當年就解決了全村人的溫飽問題?所以,要允許嘗試嗎!”

  荊濤所說的小崗村,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小溪河鎮,1978年,安徽發生百年罕見的特大旱災。那時的鳳陽縣小崗村,是出了名的“三靠村”——吃糧靠返銷,生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鍋裡沒有糧”,條件十分艱苦。

  那時小崗是梨園公社嚴崗大隊的一個生產隊,由於吃“大鍋飯”的分配方式無法激發村民們的勞動熱情,小崗村越來越窮,村民們連最基礎的溫飽都難以保障。


  雪上加霜的大旱災,使許多農民不得不離開世代賴以生存的土地出門乞討。

  為了活命,為了全村人不被餓死,18位小崗村民,召開了關係全村命運的一次秘密會議,這次會議誕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乾保證書。

  為了共同抵禦有可能出現的政治風險,這18位小崗村村民,在一紙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

  這一按不但改變了小崗村村民的命運,更是影響了中國農村此後數十年的發展,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這份秘密契約的主旨就是實行農業“大包乾”,將原本屬於村集體的土地“分田到戶”。也就是秘密會議的當晚,生產隊的土地、耕牛、農具等按人頭分到了各家各戶,轟轟烈烈的“大包乾”由此開啟。

  鄭玉德聽荊濤提到小崗村,就說道:“可是你眼下的情況和當年的小崗村可是截然不同,當年小崗村如果不分田到戶,有可能村民會被餓死,但現在不同了,我們有強大的全方位的扶貧力度和扶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