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不在家 作品
第166章 第 166 章
在場眾人都紛紛點頭,顯然對初挽的話很贊同。
瓦克斯先生對於這一時的失利顯然有些不服氣,他笑了笑:“只是一個錢幣而已,並不能代表什麼,如果提起西域文化,我這裡倒是有一些資料,特別是初女士剛剛提起的尼雅遺址。”
初挽聽著,略頓了頓:“你也有尼雅遺址的資料?”
瓦克斯先生笑著點頭:“是。”
初挽:“請問是什麼資料?
瓦克斯先生優雅地笑道:“我這裡有你們東方繡花鞋,也有官方文書,更有一些生活遺蹟,可以說應有盡有了。”
初挽聽這話,也笑了:“那我知道了,八十年前,我們國家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可能有人沒經過正規手續,冒入新疆,挖走了大量尼雅遺址的文物,想必瓦克斯先生的資料,便來自於此吧。”
這話一出,瓦克斯先生呆了呆。
現場也瞬間陷入了沉默和尷尬之中。
初挽所說,顯然是歷史事實,大家都知道,但這麼多年過去,沒人會提。
在場的都是知名學者專家,對於這種事,自然也不好太提,但是既然是學者專家,好歹要臉,也不好說什麼。
現在被初挽這麼直接指出來了,一個個都沉默不語。
唯獨瓦克斯先生,眸中泛起狼狽,之後他便尷尬地笑著,聳了聳肩:“這個,我也不清楚了。”
初挽見此,也就略過不提。
這種事,他們自己也知道不光彩,自己當場揭短,讓他尷尬一把,適可而止就是了。
當下她便道:“我自中國而來,參加這次會議,其實就是想向大家分享下我們在尼雅遺址的發現,在那裡,我們找到了精絕古國國王的墓地,發現了一些驚喜。”
說完,她便將自己的資料呈現給大家,給在場的考古專家分享他們這次的發現。
當那些資料呈現在大家面前時,所有的人都被吸引了。
繡有“延年益壽長葆子孫”和“安樂如意長壽無極”吉祥話的織錦衣裙,以及“王侯合昏千秋萬代宜子孫”的錦被,色彩斑斕,華麗鮮豔。
初挽大致給大家解釋了這些漢字的意思,也講了這些的來歷:“這些都是來自當時大漢蜀地的織錦。”
這麼說著,自然也有人問起問題,初挽都一一回答,她英語好,引經據典,聽得大家連連點頭。
最後,初挽終於向大家展示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織錦護臂。
當這個織錦護臂一出,幾乎在場所有的人考古學家都站起來,瞪大了眼睛。
有了解中國文化,認識中國漢字的,自然知道,五星在如今的中國意味著什麼。
而這,竟然來自一千七百前的古墓?
這算是什麼,古代神奇的預言,就像神秘的瑪雅預言那樣?古代的中國人預言了今天中國的崛起?
初挽就在大家的震驚中,給大家講述著當年西漢帝王和精絕古國的故事。
在場專家被那織錦震撼過後,再聽初挽的講述,她聲音動聽,英語流利,引經據典,大家一個個竟然聽得入迷。
會場本就是半開放式的,會場外也逐漸有人被吸引到,大家輕手輕腳地過來這個會場,認真傾聽著這位年輕的東方考古學者的考古發現。
漸漸地,原本冷清的東亞文化討論會場外,竟然聚集了不少人。
這時候,就有一位年輕的美國學者突然道:“這位女士,你所講的,是一千七百年前的古代中國,那我想問問,那現在的中國呢?”
他非常誠懇地道:“曾經的古代中國文化影響了世界,那現在中國文化又處於什麼位置呢?”
他這麼一問,全場幾乎都安靜下來,內外鴉雀無聲,大家都看向這位年輕學者。
這個問題,顯然是非常尖銳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在這種世界□□流的場合,中國學者幾乎不見蹤跡。
看看他們身上穿著的西裝和三接頭皮鞋,透著一股古老的氣息,那是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保守和拘謹。
初挽聽到這話,卻是從容地道:“儘管這個問題並不是我今天所分享的內容,不過我覺得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好,畢竟我們看問題要從更高更遠的層面來看,要發展動態地看,所以我願意越俎代庖地在這裡回答這個問題。”
她望著那位年輕學者,道:“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請容許我向你展示兩張照片。”
說著,她拿出來兩張照片,一張是美國原始森林的照片,一種卻是尼雅遺蹟佛塔的荒涼。
她將這兩張照片展示給全場看過後,才緩緩地道:“這是一千七八年前的尼雅佛塔,雖然飽經風霜侵蝕,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曾經創造出怎麼樣的文明和繁華,而這張,是五百年前的美洲大陸,我們可以看到,這片原始森林廣袤荒涼。”
她笑望向大家:“一千七百年的時間,一座繁華的城市化作了廢墟,五百年的時間,一個舉世矚目的北美冉冉升起,於我們人類來說,這個時間很漫長,但是在宇宙在地球的緯度上,這只是星星眨一下眼睛的時間。”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盛極而衰,物極必反,歷史輪迴總是驚人相似,精絕古國的國王俯瞰自己城池的時候,焉能看到一千七百後的荒涼,而印第安原始森林的蝴蝶,又怎麼會知道北美的興盛?”
她的話,並沒有說透,但是所有的人都懂了。
歷史是一個輪迴,興旺衰敗都在常理,誰也不可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這是看盡史書的人都應該懂的道理。
現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靜。
這時候,陸建晨恰好過來,他看到討論室裡外都是人,他擠不進去,便站在門外聽著。
他聽到裡面傳來經過話筒擴張後的聲音,是初挽的,聲音清朗而有力。
“我手中還有另外一樣物件,這是來自兩千年的中國古玉,東方文明在歷史長河中幾起幾落。不過非常幸運,任憑多少磋磨坎坷,今天我們依然可以把自己的文明追溯到兩千年前,追溯到四千年前,追溯到六千年前,因為東方文明的火,從來沒有熄滅過。”
“我們考古工作者,視野應該已經超脫了人類社會的緯度,我們見過兩千年前古樹上葉子的翠綠,見過四千年前古人用泥土鑄造的粗糙陶罐,也看到過刻在龜殼和骨頭上的古老字體,當我們的視野已經開闊到看盡人類興亡盛衰史,我們又何必在意一朝一夕的興旺得失?”
這話音落時,會場在片刻的寂靜後,瞬間響起熱烈的掌聲。
瓦克斯先生對於這一時的失利顯然有些不服氣,他笑了笑:“只是一個錢幣而已,並不能代表什麼,如果提起西域文化,我這裡倒是有一些資料,特別是初女士剛剛提起的尼雅遺址。”
初挽聽著,略頓了頓:“你也有尼雅遺址的資料?”
瓦克斯先生笑著點頭:“是。”
初挽:“請問是什麼資料?
瓦克斯先生優雅地笑道:“我這裡有你們東方繡花鞋,也有官方文書,更有一些生活遺蹟,可以說應有盡有了。”
初挽聽這話,也笑了:“那我知道了,八十年前,我們國家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可能有人沒經過正規手續,冒入新疆,挖走了大量尼雅遺址的文物,想必瓦克斯先生的資料,便來自於此吧。”
這話一出,瓦克斯先生呆了呆。
現場也瞬間陷入了沉默和尷尬之中。
初挽所說,顯然是歷史事實,大家都知道,但這麼多年過去,沒人會提。
在場的都是知名學者專家,對於這種事,自然也不好太提,但是既然是學者專家,好歹要臉,也不好說什麼。
現在被初挽這麼直接指出來了,一個個都沉默不語。
唯獨瓦克斯先生,眸中泛起狼狽,之後他便尷尬地笑著,聳了聳肩:“這個,我也不清楚了。”
初挽見此,也就略過不提。
這種事,他們自己也知道不光彩,自己當場揭短,讓他尷尬一把,適可而止就是了。
當下她便道:“我自中國而來,參加這次會議,其實就是想向大家分享下我們在尼雅遺址的發現,在那裡,我們找到了精絕古國國王的墓地,發現了一些驚喜。”
說完,她便將自己的資料呈現給大家,給在場的考古專家分享他們這次的發現。
當那些資料呈現在大家面前時,所有的人都被吸引了。
繡有“延年益壽長葆子孫”和“安樂如意長壽無極”吉祥話的織錦衣裙,以及“王侯合昏千秋萬代宜子孫”的錦被,色彩斑斕,華麗鮮豔。
初挽大致給大家解釋了這些漢字的意思,也講了這些的來歷:“這些都是來自當時大漢蜀地的織錦。”
這麼說著,自然也有人問起問題,初挽都一一回答,她英語好,引經據典,聽得大家連連點頭。
最後,初挽終於向大家展示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織錦護臂。
當這個織錦護臂一出,幾乎在場所有的人考古學家都站起來,瞪大了眼睛。
有了解中國文化,認識中國漢字的,自然知道,五星在如今的中國意味著什麼。
而這,竟然來自一千七百前的古墓?
這算是什麼,古代神奇的預言,就像神秘的瑪雅預言那樣?古代的中國人預言了今天中國的崛起?
初挽就在大家的震驚中,給大家講述著當年西漢帝王和精絕古國的故事。
在場專家被那織錦震撼過後,再聽初挽的講述,她聲音動聽,英語流利,引經據典,大家一個個竟然聽得入迷。
會場本就是半開放式的,會場外也逐漸有人被吸引到,大家輕手輕腳地過來這個會場,認真傾聽著這位年輕的東方考古學者的考古發現。
漸漸地,原本冷清的東亞文化討論會場外,竟然聚集了不少人。
這時候,就有一位年輕的美國學者突然道:“這位女士,你所講的,是一千七百年前的古代中國,那我想問問,那現在的中國呢?”
他非常誠懇地道:“曾經的古代中國文化影響了世界,那現在中國文化又處於什麼位置呢?”
他這麼一問,全場幾乎都安靜下來,內外鴉雀無聲,大家都看向這位年輕學者。
這個問題,顯然是非常尖銳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在這種世界□□流的場合,中國學者幾乎不見蹤跡。
看看他們身上穿著的西裝和三接頭皮鞋,透著一股古老的氣息,那是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保守和拘謹。
初挽聽到這話,卻是從容地道:“儘管這個問題並不是我今天所分享的內容,不過我覺得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好,畢竟我們看問題要從更高更遠的層面來看,要發展動態地看,所以我願意越俎代庖地在這裡回答這個問題。”
她望著那位年輕學者,道:“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請容許我向你展示兩張照片。”
說著,她拿出來兩張照片,一張是美國原始森林的照片,一種卻是尼雅遺蹟佛塔的荒涼。
她將這兩張照片展示給全場看過後,才緩緩地道:“這是一千七八年前的尼雅佛塔,雖然飽經風霜侵蝕,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曾經創造出怎麼樣的文明和繁華,而這張,是五百年前的美洲大陸,我們可以看到,這片原始森林廣袤荒涼。”
她笑望向大家:“一千七百年的時間,一座繁華的城市化作了廢墟,五百年的時間,一個舉世矚目的北美冉冉升起,於我們人類來說,這個時間很漫長,但是在宇宙在地球的緯度上,這只是星星眨一下眼睛的時間。”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盛極而衰,物極必反,歷史輪迴總是驚人相似,精絕古國的國王俯瞰自己城池的時候,焉能看到一千七百後的荒涼,而印第安原始森林的蝴蝶,又怎麼會知道北美的興盛?”
她的話,並沒有說透,但是所有的人都懂了。
歷史是一個輪迴,興旺衰敗都在常理,誰也不可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這是看盡史書的人都應該懂的道理。
現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靜。
這時候,陸建晨恰好過來,他看到討論室裡外都是人,他擠不進去,便站在門外聽著。
他聽到裡面傳來經過話筒擴張後的聲音,是初挽的,聲音清朗而有力。
“我手中還有另外一樣物件,這是來自兩千年的中國古玉,東方文明在歷史長河中幾起幾落。不過非常幸運,任憑多少磋磨坎坷,今天我們依然可以把自己的文明追溯到兩千年前,追溯到四千年前,追溯到六千年前,因為東方文明的火,從來沒有熄滅過。”
“我們考古工作者,視野應該已經超脫了人類社會的緯度,我們見過兩千年前古樹上葉子的翠綠,見過四千年前古人用泥土鑄造的粗糙陶罐,也看到過刻在龜殼和骨頭上的古老字體,當我們的視野已經開闊到看盡人類興亡盛衰史,我們又何必在意一朝一夕的興旺得失?”
這話音落時,會場在片刻的寂靜後,瞬間響起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