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天人,又是天人!


第104章天人,又是天人!

停屍不顧,束甲相攻,乃是一句老話。

昔日齊桓公重用管仲等賢臣,使得齊國大治,而後藉著齊國國力天下之最,率先舉起尊王攘夷的大旗,擁護周天子,自命為周天子宰伯,管理天下諸侯,存亡續絕。

此雖非華夏之名第一次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然而在此之前,華夏僅僅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是齊桓公將其上升到法理乃至民族高度。

自此天下人人皆以華夏之民自居,原本國土廣闊,實力冠絕天下的南方大國楚國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選擇。

若它自認華夏之民,它便要聽從周天子以及宰伯齊國的命令。若它不認可自己華夏的身份,那便是天下公敵。

楚人縱使再浪漫,也就是樂觀心大,亦不敢直接與天下為敵。因此只得扭扭捏捏承認,自己也是華夏之國,楚人亦是華夏之民。

雖然楚人之後依舊時不時稱個王,也就是把自己和周天王同列,甚至還做出了問九鼎之輕重這等事。然而歸根結底,它亦只是想取代周天子,成為華夏共主,而不是另起爐灶。

此舉開創了一個先河,自此華夏的觀念真正深入人心,人人都尊周天王為天下共主,桀驁的楚人雖然頗想取而代之,卻依然不敢否認自己華夏的身份。

因為一旦否定,便必然會有一個諸侯之霸,周天子的宰伯跳出來,統帥華夏聯軍,征討不臣。

華夏之國,天下共主,乃至大一統的觀念,實際上是自此時而起。

也正因為如此,齊桓公作為率先奠定後世大一統基礎的國君,春秋第一位諸侯霸主,僅僅用一句話,便將蠻橫而且實力強大的楚國逼迫得不得不加入華夏陣營,堪稱一言開疆,其功業比之始皇帝亦相去不遠。

是故,齊桓公的諡號為桓,桓為宮殿旁邊的木柱,也就是後世所稱的華表。

闢土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闢土兼國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敵服遠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壯以有力曰桓!

春秋之人尚不似後世那邊浮誇,亦沒有為死者飾的習俗,諡號基本都是實事求是。

齊桓公能夠得到“華表”這個諡號,可以說,春秋乃至戰國,除了一個晉文公的文字稍微追趕一下齊桓公桓字的光環,其他的諡號皆相去甚遠。

桓本是諡號中最美,然而後世卻輸給了文,其原因,便是齊桓公雖然功績蓋世,然而其去世後齊國五公子爭位,醜態畢露的同時,還給這個諡號蒙上了一層悲劇色彩。

此次事件導致齊國國力大損,天下霸主之位為晉國所得,而開創這一偉業的桓公停屍床上六十七日,無人去管,以至於屍體幾乎腐爛殆盡,甚至有屍蟲自他寢宮的窗戶中爬出來。

秦之前並沒有多少朝代,尚沒有後世那種形形色色的昏君來以史為鑑。對所有君王來說,停屍不顧,束甲相攻,便是最大的夢魘,最惡毒的詛咒。

畢竟,這意味著朝堂,軍隊,乃至民間,最深層次的分裂。

連昔日如此強悍的霸主齊國都因為一次爭位而四分五裂,桓字亦活生生從最美之諡號,帶上了一層詛咒色彩,作為同樣開創偉業的始皇帝,如何不怕?

然而,始皇帝此時已經無能為力。

他只能閉著眼睛,聽著自己開創的萬世基業,被自己曾經最信任的臣子頃刻毀掉。

不知扶蘇、蒙恬二人如今境況如何。

若是真被衛尉大軍圍了,憑著扶蘇和蒙恬的性格,必然不會屈服。此二人或許已經知曉了李斯和趙高的狼子野心,勢必要進來見朕!

是也,二人不是沒有分寸之人,既然走了這步險棋,必然是有要緊的事。

他試圖動了動,卻還是絲毫動不得。

“哼,以百人之力對抗衛尉大營,這蒙恬未免太過囂張了!”

趙高一語響起,正正刺痛了嬴政的心。

“令高,事尚未有定奪,不可如此急著定論。”

答話之人必是李斯無疑,可始皇帝心中也清楚,已經發展到了這步田地還能有何轉機?

若是當世還有能夠扭轉這一切之人,唯有那位神秘的天人。

然而都已經到了此時,天人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