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這就是你我之間的差距啊!
李世民微微點頭:“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流程,但只需要知道是炒制的,多試幾次,也能試出來個大概。”
“如此便多謝秦兄賞賜了。”
“賞賜談不上。”
閒聊幾句之後,兩人終於是切入了正題。
正是前幾日所說的,究竟為何,到了寒冷之際南北會攻守易勢。
秦天看了李世民的策論,裡面的確是有不少可取之處。
畢竟李世民也是個皇帝,不是一般人。
但時代的侷限性和知識面的限制,還是讓他看不到很多原本是顯而易見的東西。
其實南北攻守易勢的原因和南征北伐的難度差異的原因是一樣的。
破壞總比創造更加容易,侵略也永遠都比守護更加簡單。
對於牧民而言,災年也就意味著牛羊大片餓死凍死,這可不僅僅只是沒吃的那麼簡單。
這更意味著如果他們不對外轉移矛盾,不對外侵略獲取資源,大部分人都要餓死。
而種地的穩定性本來就比較高,只要不是太離譜的天災人禍,百姓們無非就是苦一苦,日子總還是過得去的。
因此從根本上來說,二者的訴求和戰鬥慾望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的。
所以寒冷之時,遊牧民族南下侵略的慾望才會那麼旺盛。
因為他們不侵略就會餓死凍死,但南方的百姓卻不必承受這些。
戰爭開始,蠻夷可以失敗無數次,反正你們也不可能追過去把他們趕盡殺絕。
但南方人只要失守一次,那給百姓帶來的災難就是毀滅性的。
更何況,災年南方人也不好過,為了維持邊防的完整,就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源。
災年這些東西本就缺少,惡性循環之下,南方自然是極易失守。
可若是反過來,有著充足的後勤,氣候溫和的時候,蠻夷在南方人龐大的數量面前,卻又算不上什麼了。
糧食後勤只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便是氣候寒冷之時,各種天災也會將人性之中的惡放大。
再加上王朝的治理問題,吏治的腐敗等因素,豐年還好說,這些問題會被無限的掩蓋。
但一旦歉收,這些問題便會被無限放大,之後便開始了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國家體制的徹底崩潰。
縱觀歷史,無論哪一次南方對北方的征伐,不都是建立在連年豐收,百姓休養生息之上的?
如果沒有風調雨順,氣候溫和的豐收,你休養再多年都沒有用。
因為國力跟不上你征伐的步伐。
不過後漢卻是一個例外,根本不能放在正常情況當中去討論。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來自於秦天。
赤壁之戰時期,秦天將高產的農作物種子傳播了出去,這就導致蜀漢的實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在人力的征服之下,連天氣因素也不得不為蜀漢讓路。
尤其是還有諸葛亮這個堪稱千古一相的人存在,竟然是硬生生的把蜀漢從毀滅的邊緣給拉了回來。
劉禪並不英明,甚至可以說是昏庸。
但諸葛亮大全獨斷,選拔人才,知人善任,作為蜀漢的無冕皇帝,他成功的避免了蜀漢被劉禪給折騰完蛋,併為蜀漢選拔了出色合理的繼承人。
只是諸葛亮死去之後,蜀漢還是無法抵擋歷史的潮流,最終還是沒落了。
但只要蜀漢不自己作死,他是絕對不可能亡於外族人手中的。
原因也很簡單,即便是天氣出了問題,但有那麼多的高產農作物兜底,蜀漢的基本戰鬥力還是有保障的。
在這種強大的後勤的保障之下,蠻夷可以小規模劫掠,但大規模入侵,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
但壞就壞在中間又出了個劉辰,直接導致半個華夏都差點淪陷。
雖然後來被秦天及時給拉了回來,但元氣大傷的蜀漢最終還是無法恢復到之前的模樣了。
後來經過一系列的亂世的改變,隋朝建立,蜀漢也終於滅亡,漢朝這個前後延續了近七百年的朝代,終於是在起起落落之下徹底沒了蹤影。
但那之後,隋朝的統治基礎並不穩定。
因為漢朝統治這片土地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